2007年,已经68岁的邵华满头白发,满面愁容地躺在床上。

不久前,她的丈夫毛岸青刚刚去世,回想着和丈夫生活的点点滴滴,邵华心中悲痛万分。

毛新宇等人站在床边,看着母亲魂不守舍的样子,更是心如刀绞,他轻声问了问母亲要不要喝口水,邵华若有所思的摇了摇头。

不知过了多久,邵华忽然想起了什么一样,缓缓开口道:“等我去世后,把我和你父亲的骨灰都葬在你奶奶杨开慧的墓前。”

刚失去父亲的毛新宇没想到母亲这一开口,交代的竟然是身后事,此时的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差点落下泪来,他红着眼眶点了点头。

2008年,这位巾帼女将军因病离世,按照遗愿,和婆婆杨开慧合穴而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华,这位传奇的女将军原名张少华,于1938年在红色圣地延安出生,她的父亲是陈振亚,母亲也是一名老革命。

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家庭中,即便5岁那年被国民党关在监狱中,遭受了数不尽的毒打,身上也留下了抹不掉的伤疤,但她依旧乐观开朗,就向一个小太阳一样,给性格内向的毛岸青带去了一束光。

说起来,邵华和毛岸青的姻缘就像是命定的一般。

1927年,张文秋和刘谦初结婚的第二天,参与婚礼的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他们丝毫不吝啬对这对新婚夫妇的祝福,纷纷向他们道喜。

每当听到有人说早生贵子的时候,张文秋都会有些害羞地低下头,笑着说声谢谢。

但毛主席的祝福却格外“独树一帜”,他说:“别人祝你们早生贵子,我希望你们能生一对千金,我们两家好对亲家,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毛岸英,一个叫毛岸青。”

张文秋也是笑着应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文秋

本以为是个玩笑,没想到却成了真。

毛岸英、毛岸青和刘思齐、邵华姐妹是一起长大的。

小的时候,毛岸英兄弟俩经常会骑着自行车到姐妹俩的家中玩儿,毛岸青比较粗心,有时候鞋子坏了、袜子掉下去也丝毫不在意,张文秋知道毛主席向来节俭,加上工作比较忙,很少能顾及到两兄弟,就会自掏腰包带着毛岸青到街上修鞋,衣服脏了也会直接帮他们兄弟两个洗,偶尔还会将他们两个留下来吃饭。

哥儿俩的母亲杨开慧去世得早,兄弟两个早年间在上海流浪的时候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那时为了能够生存下去,烧饼铺学徒,街头的报童、擦地板、捡垃圾……总之除了偷东西,他们几乎什么都干过。有时候没有地方休息,他们就睡在大街上。

所以几乎没有感受过母爱的他们,在张文秋这里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不久,张文秋的大女儿刘思齐真的嫁给了毛岸英,他们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这时候邵华就变成了姐姐的“小跟屁虫”。

她经常跟着姐姐一起去中南海看望毛主席,时间久了,毛主席对这个懂事的小姑娘也是越看越喜欢。

在毛主席教导姐夫和姐姐的时候,邵华也会在旁边认真聆听,时间久了,邵华对上学这件事也是充满了期望。

有一次,她大着胆子向毛主席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毛伯伯,我也想要上学。”

毛主席很惊讶,他问道:“孩子?你怎么没有上学呀?”

主席不知道,此前因为战争,邵华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时至今日一直没有机会进入学校。当他听邵华讲清楚缘由之后,心中不禁对邵华多了几分心疼。

毛主席亲口向邵华承诺道:“你愿意上学,是个好孩子,你放心,这件事我来替你办。”

没过几天,毛主席就亲手写了一封信交给邵华,让她拿着这封书信到中直育英小学找韩校长,办理入学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帮助下,邵华顺利进入学校开始了学习生涯。

学习过程中,邵华有什么问题总喜欢和毛主席分享,对于这个小姑娘提出的问题,毛主席也总是很有耐心地对其做了解答。

所以在邵华心中,毛主席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领袖,更是一个慈父。

随着邵华年岁渐长,毛主席眼中这个白白嫩嫩的小姑娘也扎起麻花辫,逐渐有了大人的模样,对于两人经常探讨的文学问题,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

毛主席看邵华也是越看越喜欢,这时他想到邵华和自己的儿子毛岸青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于是他便想试着将他们两个撮合到一起。

当时毛岸青因为身体原因被送往苏联治疗了几年,已经很久没有和邵华联系过了,一直到1957年才从苏联回国,转到了大连休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在看望毛岸青的时候,毛主席曾试探着问了儿子:“你觉得你嫂子的妹妹怎么样?”

结果这一问,一向性格内敛的毛岸青竟然像个情窦初开的小伙子,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

其实毛岸青对邵华心仪已久,很久以前他就对哥哥毛岸英说过:“如果我找对象,就找嫂嫂的妹妹少华。”

但是考虑到自己的身体原因,他一直没有向邵华表露过心迹。

他也不知道父亲是从哪里看出来自己的小心思的,一时间没有作答。

但是毛主席的一番话却点醒了他:“年轻人,喜欢就要大胆地追嘛!你不说人家怎么知道呢?”

在父亲的开导下,毛岸青终于下定决心,主动给邵华写了一封信。

邵华对于忽然收到毛岸青来信这件事也是十分惊讶,她在脑海中一遍遍描绘着印象中这个哥哥的模样,忽然发现两个人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了,因此很快就给毛岸青回了一封信。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他们一起探讨文学,交流思想,遥远的距离丝毫没有牵绊住两个年轻人的心。

1959年,邵华凭借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的中文系,她第一时间写信将这个好消息,毛岸青也立即回信对邵华表示祝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华和刘思齐

两个年轻人就这样慢慢地走到了一起,邵华的开朗和对文学的炽热成了照进毛岸青生命中的一束光,在邵华的鼓励下,毛岸青的身体一天天好转,竟主动提出要搬出疗养院。

1960年,当毛主席知道两个年轻人交上了朋友之后,便托自己的大儿子刘思齐带着妹妹一起前往大连看望毛岸青,并且还托她们给毛岸青带了一封信。

岸青我儿:

前复一封信,谅收到了。甚念……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的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同她好好谈一谈……

祝愉快!

父亲

所以这次见面,实际上是带着点相亲的意思。

在毛主席的撮合下,邵华和毛岸青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也就是这一年,他们两人在大连举行了婚礼,毛主席因为公务繁忙,没能亲自前去参加他们的婚礼,但是毛主席还是亲自准备了新婚贺礼,送给了这对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生活条件比十年前刘思齐和毛岸英结婚的时候要好的多,所以这份贺礼也比十年前那件军大衣要贵重的多。

他送给邵华的是一块手表还有一个国产的熊猫牌收音机。

这两样东西他们一直用到实在不能用了,才小心翼翼地收起来,作为父亲留下的纪念。

他们在大连度过了一年多的新婚时光,直到1962年才回到北京看望父亲毛泽东。

毛泽东却对邵华叮嘱道:“新媳妇应该回去,回韶山见见父老乡亲们,你们应该回去看望外婆,给你们的妈妈扫墓。”

听到父亲提到母亲的名字,毛岸青不由得又是一阵黯然神伤,当年国民党将他还有母亲和哥哥抓起来的事,他这辈子都忘不了,母亲更是在29岁的大好年华,就离开人世。

导致后来他们和外婆流落在外,吃尽苦头。

很快,在父亲的嘱托下,邵华和毛岸青就回到了湖南韶山去给母亲杨开慧上了柱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开慧和两个儿子

虽然邵华从来没有见过婆婆杨开慧,但是当她知道了杨开慧始终不屈服于敌人,而后壮烈牺牲的事迹之后,心中对婆婆是充满了敬佩。

随后他们又看望了家乡的乡亲们还有已经90岁高龄的外婆,后来回忆到这件事的时候,心中还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当时她连许多人的辈分都分不清楚。

但韶山的乡亲们对毛岸青夫妇很是热情,对他们说了很多祝福的话,这次回乡也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到北京后,他们两人又迅速投入了自己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生活中,他们夫妻相敬如宾,生活得简单而幸福,散步的时候,毛岸青总会自然而然地挽着邵华的手,天气冷的时候,毛岸青也会和邵华同一个大衣,尽管在外人看来,这样走在大街上很奇怪,但是这确实独属于他们两人的浪漫。

因为毛岸青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所以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基本上都是邵华在操持。

此时的邵华一边继续在北京大学的学业,一边操持家务,偶尔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毛主席在知道了邵华的难处后,又亲自写信开导邵华,很快邵华又向以前一样开朗起来。

邵华很有艺术天分,当时毛岸青从苏联带回来了一台“捷夫”牌的照相机,邵华经常拿着这个摄像机照来照去,她想把自己的生活以及毛主席的生活记录下来。

毛主席对此并没有反对,反而乐见其成,但同时他也立下了三个要求:一、不可以拿到外面冲洗;二、不允许给报纸、杂志投稿;三、不许送人。

也正得益于此,时至今日才留下了许多毛主席日常生活的珍贵影像。

结婚10周年之际,他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毛新宇。

新宇,意为新的宇宙新的天地,毛主席亲自起的名字,他对这个孙子寄予了厚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之后,邵华的肩上又多了个“重担”,就是将儿子毛新宇抚养成人。

但是邵华并没有因为家庭而放弃事业,她就像是一个永远不会倒下的铁人一样,工作和家庭两头抓。

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的时候,邵华和丈夫毛岸青主编,出版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共27本,前后共500多万字。

同年,和薛启亮出版《我们的同辈》系列书籍。

1995年,策划电影《杨开慧》、电视剧《寻觅骄杨》,也是这一年,邵华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了新中国15名女将军中的一员。

她和毛岸青走过了47年的风风雨雨,成了众人眼中的模范夫妻。

他们孩子毛新宇也攻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博士后,同时将研究祖父的军事战略和哲学思想当成了自己的主攻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3月24日,毛岸青在北京304医院中逝世,终年84岁。

携手半生的邵华对于丈夫的离去也是十分伤感,但她依旧尽力照顾好了整个家,她曾直言道:岸青也离去了,把思念全部留给了我,责任更重,不然怎么对得起父亲对我的厚爱,我把做好家中的每一件是当成了对父亲的孝心,也是我的一份安心。

但不幸的是,不久之后,操劳了一生的邵华还是因为忧思过度病倒了。

毛新宇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时时刻刻地陪在母亲身边,看着母亲时常拿着父亲的照片怀念的样子,毛新宇心中也是一阵心酸。

或许是觉得自己时日无多,2007年的一天,邵华第一次交待了自己的身后事,那就是和婆婆杨开慧葬在同一个墓穴。

2008年6月24日,邵华将军因病逝世,终年69岁,中央按照她的意愿,将其和毛岸青一同葬在了湖南杨开慧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