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卓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3日 第 08 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校园景色。
  资料图片

高考结束后正值冲刺海外高校、争取秋季入学的黄金时期。不少学生和家长考虑高考与留学并行的路径,为升学做准备。高考后想留学如何规划?本文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高考成绩直申海外本科

当前,越来越多的海外学校开始接受中国学生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学申请的依据,甚至有一些学校已将中国的高考分数作为关键的选拔标准。

以英国为例,自2018年起,剑桥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以及伯明翰大学等陆续接受中国学生使用高考成绩直接申请本科。这一趋势也扩展至其他热门留学地,如澳大利亚八大院校(除墨尔本大学外)均支持高考成绩作为申请依据。英国允许直申的高校通常要求申请者的高考成绩超过高考总分占比的60%—85%,而名校如剑桥大学要求申请者的高考成绩排名在全省前列。

如果想用高考成绩直接申请海外高校,还需满足语言成绩要求。以英国高校为例,通常要求申请者的雅思成绩在6.0至7.5之间;语言成绩越高,越有可能申请到排名靠前的学校。

先读预科 再读本科

高考成绩不佳的同学可以通过“预科”方式入读海外本科。例如英国预科主要有三类:教育集团的预科是由英国大学授权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常见的教育集团包括SG、INTO、KAPLAN等。集团提供的预科课程开学时间较为灵活,学生可以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开始申请;第二类是大学自设的预科课程,学生毕业后通常能直接升入本校。这类预科项目申请时间相对固定,建议充分利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两到三个月准备各项申请材料;对于已具备一定英语基础但未能通过语言考试的学生,高考结束后可进入“国际大一”课程。这类课程因不同高校而异,时长通常在半年至两年之间,旨在为语言成绩未达标的留学生提供过渡课程。

在就读国际大一阶段,学生可获得一定学分。一旦完成课程并满足目标大学的录取要求,学生即可无缝衔接至该校大二继续攻读本科学位。

申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是国内高校与教育部认可的海外高校联合办学,学生就读毕业后获得海外高校颁发的学位证书。

中外合作办学主要由国内和国外两个学习阶段组成,这些项目通常涵盖“1+3”、“2+2”、“3+2”等模式,前面的数字代表在国内学习的年数,后面的数字则代表在国外学习的年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课程、国外大学通识课程以及国外大学专业课程等。完成国内阶段的学习后,学生需前往国外大学继续深造,完成剩余的专业课程。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学生将获得国外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并有机会在国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从招生形式来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为“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两种。计划内招生是指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统一招生,学生需通过高考填报志愿,并依据高考成绩进行划线录取。而计划外招生,即“自主招生”,则是由各院校自行组织招生考试作为主要的录取方式,高考成绩虽作为参考,但并非硬性要求。

高考后规划留学挑战和机遇并存,在此过程中,家长和学生可以充分了解留学国家的教育制度、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留学之路,实现梦想。

(作者系InVisor国际教育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