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曾抚养过许许多多革命烈士子女,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们真正给予义女名分的只有3人,才貌双全、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孙维世就是其中之一。

在那个时代,孙维世确实显得与众不同,她在红墙内的子女中最有才华,而且容貌出众,大家都称她为“红色公主”,罗瑞卿曾称赞她说:“这是我党培养的第一位戏剧专家,红色专家。”

但孙维世的感情经历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她一生共经历了两段感情纠葛,今天帝哥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孙维世的父亲孙炳文是革命烈士。孙炳文早年曾参加过同盟会,1918年,朱德任川军旅长,他来到朱德的部队里任参谋。1922年,孙炳文和朱德一起去欧洲寻求革命真理,他们在周恩来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炳文

1927年,由于叛徒告密,孙炳文不幸被捕遇害,当时孙维世才6岁,母亲任锐只好带着她东躲西逃,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任锐认为还是要将子女们直接送进革命队伍里,正好此时周恩来来到了武汉,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将副部长,于是她让22岁的大儿子孙宁世带着16岁的孙维世,去武汉投奔周恩来。

周恩来见到孙维世后,想起了老朋友孙炳文,忍不住泪流满面,他对孙维世说:“孩子,你受苦了!”

此后周恩来和邓颖超写信给任锐说:“愿将烈士遗孤当成自己的女儿。”周恩来还把任锐也接到了武汉,并在不久以后将他们母女一起送到了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邓颖超和孙维世

当时孙维世已经长得亭亭玉立,而且聪慧过人,周恩来夫妇都非常喜欢她,认她当了干女儿,孙维世也直接叫周恩来“爸爸”,叫邓颖超“妈妈”。

孙维世来到延安后,先后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延安马列学院学习,由于他表现突出,在1938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周恩来因坠马手臂受伤,被安排去苏联治疗,孙维世在机场送行时,也表示自己想去苏联,但周恩来却说:“我去苏联治病,是党中央决定的,毛主席批准的,你怎么能说去就去呢?”

此时在一旁的邓发对孙维世开玩笑说:“维世呀,如果你真的想随爸爸妈妈去苏联,那你现在骑我的马去找毛主席,恐怕还来得及。”

孙维世二话不说,马上骑着马向毛泽东的窑洞跑去。毛泽东听了孙维世的请求以后,笑眯眯地在纸上写了“同意孙维世去苏联”几个字,但他问了一句:“你去苏联干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维世

孙维世想了一下,急中生智地说:“学习,去苏联学习!”毛泽东于是在纸上又加了“学习”两个字。

孙维世就这样跟随周恩来夫妇一起去了苏联,她先后进入莫斯科戏剧学院学院和东方艺术学院的表演系和导演系学习,她学习很刻苦,成绩也非常好。

当时除了孙维世,还有许多领导人的子女也在苏联学习,他们经常在星期天或节假日聚在一起玩耍。有一次孙维世等人聚会时,专门邀请了正在苏联疗养的林彪参加。

林彪爽快地参加了聚会,当他见到孙维世时,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当时正值豆蔻年华的孙维世天生丽质,明艳而又清纯,亭亭玉立,活像一朵出水的芙蓉,加之聪明好学,富有教养,怎能不让林彪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林彪是1938年冬天和妻子张梅一起来苏联治病的,林彪夫妇到苏联以后,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被安排在莫斯科郊区的一幢舒适的房子里。林彪征战多年,看惯了刀光剑影,现在终于暂时过上安宁的生活了。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彪和张梅在性格上的冲突日益显露出来,他们的感情开始出现裂痕。

林彪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平时不苟言笑,话也非常少,他经常一个人在屋子里,不是看书,就是静坐。但张梅的性格却十分外向,她爱热闹,在家里根本待不住。当时莫斯科经常组织舞会和酒会,林彪每次接到邀请后,都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但张梅却很不满意,她总是对林彪说:“你不去,我一个人去。”

时间长了以后,林彪对张梅产生了反感,当年和林彪同在苏联的蹇先任曾回忆说:“那时,林彪表面上很平静,但在自己的房子里,经常发脾气。”

有一次,张梅出去赴舞会,很晚才回来。林彪终于忍受不了,他不仅大发脾气,还在桌子上重重地拍了一巴掌,把桌子上的茶杯都震落在地板上打碎了。张梅也不相让,和林彪大吵了一架。从那以后,两人之间再也不说话,婚姻逐渐名存实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梅

这次聚会以后,留苏的青年学子们仍经常邀请林彪和他们一起玩,林彪当然也愿意参加,但他完全是奔着孙维世来的。每当学生们邀请林彪参加活动时,他总是不经意地问一句:“大家都去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孙维世去不去?”当林彪知道大家都参加时,便会痛快地答应:“我一定去!”

每次聚会时,林彪总是愿意靠近孙维世,亲切地和她聊天,问这问那,显得十分关心。而孙维世一直把林彪当作一位领导和长辈,对他十分尊敬,因此也愿意和林彪交往,并经常向他请教一些问题。

1941年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林彪趁张梅外出看朋友,邀请孙维世到他住的疗养院来玩。晚饭后,林彪送孙维世回家,他们一边走一边闲聊。林彪问孙维世:“维世,你今年多大了?”

孙维世回答:“我是1921年出生的,今年20岁了。”

林彪说:“哎呀,都这么大啦!你有男朋友了吗?”

孙维世摇摇头,林彪进一步地试探:“那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孙维世笑出了声:“我还没有认真考虑过呢,等将来革命胜利的时候再说吧!”

“哎呀,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毛主席不是说过,抗日战争是场持久战嘛,打败日本鬼子,还有蒋介石,到那时,你已变成老太婆了!”

“即便那样,我也很高兴!我想,中国革命成功不会太远!”

林彪急了,他于是直接表白:“你知道吗?我非常非常喜欢你,不,非常非常爱你,我想和你一起结婚……”

孙维世愣住了,她没想到自己一直崇拜的林彪会说出这种话,她过了好久才说:“您不是已经结婚了吗?”

林彪慢慢地说:“我和张梅的事你不了解,我们过得并不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林彪又给孙维世说了很多自己的感情经历,谈话的最后,他说:“这也是个大事,你不一定现在回答我。我是很爱你的,我等你的答复……”

孙维世虽然非常崇拜林彪,但她也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他更希望找一个情投意合、懂得自己精神世界的人来做伴侣,她并不愿找一个大官,然后成为对方的附庸,林彪对她来说只能是非常崇敬的师长,而不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

1942年1月,林彪和张梅正式在苏联离婚。不久以后,林彪奉命回国,回国前夕,他再次约孙维世见面,并对她说:“过几天我就要回国去了。”

孙维世真诚地说:“我希望在这里能看到您的战斗捷报!”

林彪问孙维世:“你还没有答复我呢?”

孙维世早有准备,她说:“很遗憾,我不能接受你,我正在念导演系,还有4年才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维世(中)

林彪却说:“4年算什么?什么时候我都等你,我在国内等你学成归来!”

但林彪回国以后,并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他第二年就和叶群结了婚。

1946年6月,孙维世学成回国,周恩来夫妇为了她的安全考虑,让她取道东北,并告诉她担任东北军政首长的就是林彪,有困难可以找林彪帮助。孙维世于是来到了哈尔滨,出于对林彪的尊重,她主动来到林彪的住处进行拜访。

林彪一听说孙维世要到来,非常高兴,不仅破例亲自迎接,而且热情款待,为她安排了极为丰盛的晚宴,这天出席晚宴的,除了孙维世外,便是林彪、叶群和3个子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和叶群

席间林彪通过和孙维世交谈,才得知她仍是单身一人,一种不可名状的异样情绪马上涌上了心头。林彪看看孙维世,是那样的谈吐潇洒、风度翩翩、美丽动人,而自己的妻子叶群和孙维世比起来就差远了。林彪越想越气,最后竟没有一点食欲,直接放下筷子,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

叶群并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她还以为是林彪身体不舒服,于是夹了一块林彪最喜欢吃的鹿肉放到他的碗里。不料林彪却把碗一推,沉着脸说:“我又不是没长手,吃你的吧,我饱了!”

这一举动让叶群十分难堪,宴会也就这样不欢而散。后来叶群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林彪曾在苏联热烈地追求过孙维世,这让她感到更加嫉妒。孙维世离开哈尔滨后,叶群马上盗用李立三的名义,给孙维世发了一封电报,要求她不得再来哈尔滨。

当时的孙维世怎么也想不到,此次东北之行,为她以后的命运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1950年,孙维世参与创建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并担任了剧院的总导演和副院长。这年2月,剧院决定排演苏联名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孙维世出任导演。著名的话剧演员金山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要求出演剧中的男主角保尔·柯察金,金山在40年代出演过《屈原》、《松花江上》等多部话剧和电影,有着“话剧皇帝”的美誉,对于保尔这个角色,他可谓是志在必得。

孙维世却坚决反对金山出演保尔,她认为保尔第一次出场是17岁,而金山已经将近40岁了,而且保尔是个干瘦的小伙子,金山却长得很胖,还有个大肚子,她对金山演好这个角色没有信心。

金山也不肯妥协,为了争取到保尔这个角色,他甚至找到了剧院的院长廖承志。廖承志于是亲自来给孙维世做工作:“维世呀,你还不了解进入艺术创作状态的金山。这回呢,你不妨试试,这样吧,你算是试用,我做他的保证人,如果真不行,你告诉我,咱们把他撤下来,怎么样?”

话既然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孙维世只好同意“试用”金山。排练的第一天,孙维世问金山:“你体重多少?”

金山回答说:“165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山

孙维世又问:“保尔第一次出场时多大年纪?”

“17岁。”

“看来你得把体重减下20到30磅才好,17岁的苦孩子不会是像你这副身材,你的迫切任务是降体重,把身上的脂肪练掉些,把这个大肚子练下去。”

金山严肃地回答:“一定,一定。”

果然从第二天起,金山就开始节食,他的饭量直接减了三分之二,每天还坚持运动和打篮球,经常饿得头昏眼花、难以支撑。但每逢这个时候,金山就对自己说:“对,捕捉住这种感觉,保尔忍饥挨饿修铁路时,就是这种状态。挺住,努力去体会,就这样去接近保尔!”

几个月以后,金山成功地减去了23磅体重,而他通过不断钻研,已经和保尔这个角色融为一体,在他变瘦了的身躯里,分明滋长着一种英武的少年气质,浮躁、冷峻的目光,不屈的气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山

经过这几个月的相处,孙维世也已深深地被金山感动了,她这时才真正理解廖承志说过的话,进入艺术创作状态的金山,竟真的是这样忘我,他确实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这年9月,《保尔·柯察金》正式公演,并大获成功。但人们也逐渐发现,金山和孙维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几乎形影相随,毫无疑问,他们相爱了!

但此时的金山是有妇之夫,他的夫人张瑞芳也是一位著名的演员,还是周恩来夫妇的好朋友。金山和孙维世恋爱的消息传到西花厅后,周恩来和邓颖超都非常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山和张瑞芳

1950年8月8日,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25周年纪念日,这天在西方被称为“银婚”纪念日。但当时周恩来夫妇的工作都很忙,在8月8日当天都忘了这个日子,还好孙维世记得,已经偷偷地为他们做好了一番准备。

8月8日中午,周恩来刚回到中南海西花厅,孙维世就迎了上去,她拿出一朵大红花,不由分说地给周恩来戴在胸前,又把他和已戴上大红花的邓颖超拥到一起,让他俩互相挽起臂膀拍照。这时周恩来才想起来:原来今天是自己的银婚纪念日!

此时孙维世高声宣布:“现在,我爸爸妈妈银婚纪念活动正式开始!放音乐!” 周恩来的行政秘书何谦马上开启留声机,放起了陕北情歌《兰花花》的唱片,其他工作人员也都走了出来,向周恩来夫妇表示祝贺。邓颖超高兴地说:“我们结婚的时候特别简单,这下倒热闹,维世算是给我们补上了婚礼!”

但活动结束以后,周恩来还是把孙维世叫到了书房,严厉地批评她说:“你的恋爱观是错误的,不该涉足金山和张瑞芳的家庭,这已经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但这一切都已经晚了,孙维世已经坠入爱河,无法自拔,她甚至为了与金山结合,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

张瑞芳是一个非常坚强和明智的女人,她知道事已至此,自己和金山的婚姻也没有继续的必要了,于是她主动和金山办理了离婚手续,并申请从北京调到了上海。

1950年10月14日,孙维世和金山在北京青年宫举行结婚典礼。当天周恩来并没有来,邓颖超告诉孙维世:“你周爸爸工作很忙,不能来了,但给你准备了礼物。”

孙维世将礼物打开一看,竟是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孙维世和金山都明白,这是周恩来希望他们能够珍惜这段婚姻,他们心里既感动、又羞愧。这天邓颖超还一再叮嘱金山:“我就这么个女儿,交给你啦,你要好好爱护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山和孙维世

但在不久以后,令邓颖超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金山在极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犯下了生活不检点的严重错误,使孙维世陷入到极度的苦闷中。

原来在婚后不久,金山奉命带一个创作组前往朝鲜战场体验生活,为创作一部名叫《患难与共》 的电影做准备。金日成对此非常重视,专门派自己的女秘书担任金山的向导兼翻译,但没想到风流成性的金山又与这位女秘书坠入情网,两人竟然还同居了起来。

当时中朝人民还在前线浴血奋战,此事的政治影响自然十分恶劣。金日成直接下令将那个女秘书枪毙了,由于金山是中国人,金日成将他交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处置,彭德怀也十分气愤:“我们正在流血牺牲,他到这里风流腐化来了,这还了得?我枪毙了他!”

但中国驻朝鲜大使馆鉴于金山的一切组织关系都在国内,便将他送回国处理了。

在国内的孙维世得知金山的事情后,大哭了一场:“金山啊金山,你怎么有脸回来见我?你怎么能做出这种丑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维世(中)

就在孙维世痛苦的时候,邓颖超打电话叫她去西花厅一趟。见面以后,邓颖超对孙维世说:“金山的错误是严重的,但他很有才干,为党做过不少的工作,今后还要工作。作为他的妻子,对于这种情况,心里难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拉他一把。在这种时候,妻子拉他一把,会给他重新振作起来的力量,这样才是对犯错误的人的正确态度。”

在邓颖超的点拨下,孙维世渐渐地清醒了过来,她考虑再三,终于决定原谅金山。

金山回国以后,被开除党籍、撤职查办,最后被送到工地上去劳动改造。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还专门开大会批判金山,按当时的惯例,丈夫出了问题,妻子应主动和他划清界线,会上有很多人高声说:“孙维世必须站出来表态!”

此时孙维世站起来说:“也许最简单的两个字就是离婚。可是我不能,我不能表这个态。因为金山不单单是我的丈夫,他还是一个老党员。他犯了错误,在这个时候,我首先要拉他一把,让他重新站起来。我相信,金山将是最后一次犯这样的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维世

孙维世的这番话,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大家惊愕不已,有人为她叹息,有人在会后善意地责备她:“你呀,怎么会爱上金山呢?”

金山去土地劳动改造前,孙维世对他说:“我希望下次去接你时,我接回来的是一个新的金山!”

金山的眼圈湿润了,过了好久,他才哽咽着说出一句话:“维山,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金山去工地以后,干活非常卖力,不怕脏,不怕累,他诚恳的态度赢得了工人们的同情和好感,工人们并没有因为他犯过错误,就歧视他、疏远他。

不久以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排演契诃夫的名剧《万尼亚舅舅》,孙维世向苏联的艺术指导力荐金山出演主人公万尼亚,金山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万尼亚这一角色的塑造中,成功地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1954年10月,《万尼亚舅舅》在北京公演,金山的演出得到了观众和行家们的一致好评,许多外国朋友称赞说:“在北京看《万尼亚舅舅》,就像在莫斯科艺术剧院看完一场成功的演出一样,我们十分惊异,契诃夫的风格、情调、人物形象都被你们掌握住了。这无疑是一次不平常的、极为成功的演出!”

这次公演的成功,使金山找回了自信,此后他又先后出演话剧《红色风暴》、电影《风暴》,在孙维世的帮助下,他真的“重新站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暴》海报

但可惜的是,1968年10月14日,孙维世不幸去世,年仅47岁,这正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干事业的大好年华,令人为之扼腕叹息!

1982年7月7日,金山带着对孙维世的思念离开了人间,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