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一位与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很有渊源的人,他就是华国锋。

1954年,华国锋担任了中共湘潭地委书记,他在湘潭的这段日子里,经常去韶山调研,先后写出了《克服右倾思想,积极迎接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充分研究农村各阶层的动态》、《在合作化运动中必须坚决依靠贫农》等文章。这些文章引起了毛泽东的兴趣,从此他记住了华国锋这个名字。

1955年10月,毛泽东破例邀请华国锋列席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并让他在会上介绍了湘潭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毛泽东在会上称赞华国锋说:“你是个老实人。”“你是我的父母官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接见华国锋

1959年6月,毛泽东时隔32年后再次回到故乡韶山,华国锋亲自进行了陪同。毛泽东此次回韶山后,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来韶山参观者日益增多,为此韶山当地党委、政府在毛泽东故居附近的南岸建立了一个临时陈列馆,专门陈列毛泽东早期的生平事迹。

但由于陈列馆是临时的,只有两个小小的陈列室,里面也只陈列了毛泽东当年去长沙上学前用过的一些物品和他在青少年时期的照片,这样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的参观需求。许多国际友人向湖南省的领导提了许多善意的建议,希望将陈列馆建设好,比如西哈努克亲王就多次说:“毛泽东旧居如此简陋,与其伟大特别不相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故居

华国锋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马上说:“韶山是毛主席家乡,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应该建立一个很好的毛泽东陈列馆。”

但当时中央没有这个意向,没有批文,谁敢拍板?就算中央有意向,但毛泽东本人会不会同意呢?华国锋于是决定先找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汇报自己的想法。陶铸知道以后,当即拍板表示同意,他亲自为陈列馆定名为“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并批示中南局和湖南省各拿出50万元专款进行建设。

华国锋虽然很高兴,但还是有些担心地问:“此事要不要告诉毛主席?”

陶铸笑着说:“不能告诉他老人家,不然他知道了会反对的,我和周总理打声招呼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铸

1964年1月7日,陶铸派遣以广东省基建局局长廖伟为组长的一行7人来到长沙,他们是专门为陈列馆的设计而来的。陶铸还专门就陈列馆的设计作了“三要”的指示,即:

要反映中国民间风格、湖南农村风格,外表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相协调,里面可以装饰得好点;
要庄严、朴素、适用、大方,青砖、毛瓦、白墙;
要体现文化气息,可搞园林布置。

1964年6月10日,韶山毛泽东陈列馆正式破土动工,华国锋代表省委主持了奠基仪式。开工以后,华国锋调动了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援这项工程建设,经过施工队伍和韶山人民夜以继日的奋战,陈列馆于8月20日正式竣工。陈列馆从动工到落成,仅仅用了100天的时间,这在山区建筑史上可谓是一个奇迹!

陈列馆竣工以后,华国锋邀请陶铸前来检查,陶铸对陈列馆依山而建、朴实无华、内容丰富印象深刻,并对华国锋提出了表扬。陈列馆开放以后,在1964年就接待了7万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列馆里展览的文物

陈列馆建成后,华国锋多次要求馆里的工作人员出省搜集和毛泽东有关的文物,工作人员经过多方打探,搜集到了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的照片。华国锋马上将照片亲自送到北京,请毛泽东过目,毛泽东很高兴,在照片的背面写了两句话:原件退还,洗一套送我。

华国锋回到湖南后,对陈列馆的馆长马玉卿说:“这是无价之宝,你们赶快将照片洗出来,送一套给毛主席。”不久以后,华国锋又带着冲洗出来的照片来到北京,将它们亲自交到了毛泽东的手里。

1966年6月17日至28日,毛泽东再次回到韶山,住在龙头山下的滴水洞,华国锋一直陪在他的身边。有一天上午,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前往毛泽东陈列馆参观,他们回来以后对毛泽东说:“我们刚刚在陈列馆看了主席一家的革命事迹,大家很受教育!”

毛泽东却皱起了眉头,严肃地对工作人员说:“你们怎么光算我一家有多少烈士,不算算韶山、全国有多少烈士呢?你们不能光宣传我一家,要多宣传韶山和全国的革命先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华国锋听后深受感动,他回去以后立刻召集陈列馆的同志,要求大家多收集一些韶山党支部的情况,把宣传毛主席的革命一家与宣传韶山烈士结合起来。不久以后,陈列馆的同志经过搜集资料,推出了韶山党支部5位烈士的事迹陈列栏。

从1966年开始,韶山成为了全国“朝圣”的地方,来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的人每天能达到万人以上,最多时可达6万人,此时占地仅2000多平方米的陈列馆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参观的需求了。不少群众认为:韶山要重新建立一个1.5万平方米的大陈列馆,而且要建成第一流的高楼大厦,以表示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华国锋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十分担心,他认为重建陈列馆没有必要,因为对毛主席的感情不是靠建一个楼房陈列馆等外在的东西来表达,而是要真正理解和铭记主席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要真正理解主席对中国人民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国锋

1969年初,华国锋来到北京,专门向周恩来汇报了群众要求重建毛泽东陈列馆的情况,周恩来问他:“湖南的意见怎样呀?你个人的看法呢?”

华国锋回答说:“当然听中央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以不重建为好,扩建当然事不宜迟。”

周恩来也同意华国锋的看法,华国锋回到湖南后,便开始着手筹划陈列馆的扩建工作,他多次打电话给韶山当地政府强调:“韶山毛泽东陈列馆扩建是对的,不大动是对的。人民群众到韶山来参观,主要是学习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不是来看‘高、大、洋’的房子,要注意保持韶山原貌。”

1969年4月15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8月底竣工。湖南省革委共投资172.7万元,陈列馆扩建面积为3185平方米。

1982年,陈列馆正式改名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里,纪念馆共接待了中外观众1500万人,为宣传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众参观纪念馆

1990年11月22日,69岁的华国锋和夫人韩芝俊再次回到了韶山,他见到韶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禁感慨说:“隔了很多年了,想来这里看看。这里变化很大,盖了不少新房子。”

这天由原湘潭人民政府委员毛振南和原韶山村党支部书记毛继生陪同华国锋一起参观。毛振南见群众们都叫华国锋“华老”,便对他开玩笑说:“我们是叫你‘华书记’,还是叫‘华老’?”(“华书记”是华国锋当年在湖南时,韶山人民对他的习惯称呼。)

华国锋笑着说:“不见外就行了,你就叫我华国锋、老华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国锋和妻子

在参观的路上,很多韶山的群众都自觉列队欢迎华国锋,有些人还一直跟在他的身后,韶山的领导觉得这样有些不妥,华国锋却笑着说:“人多了有什么不好?群众跟着不要紧。”

第二天,华国锋就离开了韶山,从此以后,他再也没回过韶山。但华国锋曾说过,韶山是他心中永远不灭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