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的一天,刚刚召开完洛川会议的毛泽东回到了延安,他在自己的窑洞里收到了贺子珍留下的一块白手帕,警卫员告诉他,贺子珍已经去西安了。

贺子珍为什么要离开毛泽东呢?这得从红军初到陕北时说起。红军到陕北以后,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圣地,毛泽东的责任也更加重大,他除了要主持党政军重大决策外,还要和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他尤其加强了和来到延安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们的交流和沟通,因此他也日渐忙碌,和贺子珍之间的交流却自觉不自觉地减少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和贺子珍

而此时的贺子珍,由于经历了长征战火的伤害和频繁生育的折磨,身体满是伤痛,她想多做些工作,却觉得力不从心。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来到延安,要强的贺子珍知道自己肚子里有限的几滴墨水已经显得落伍了,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危机感。

就这样,两个人开始了争吵,毛泽东曾这么回忆争吵的原因:

有次一位外国女记者采访我,美国女人开放、无拘无束,我也爱开玩笑,我们又说又笑,这就激怒了贺子珍,她不仅骂了人家,而且还动手打了起来。我批评她不懂事,不顾影响,她不服,为此我们两人吵得很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

这次毛泽东没有迁就贺子珍,他安排贺子珍去党校学习,实际上是和她分居了。贺子珍也在一气之下,选择离开了延安,她决定去莫斯科。虽然贺子珍口中说的是“去治病、去学习、去休息”,但她其实是在和“老毛”赌气,她也要学习先进的文化来武装自己,甚至包括学会跳舞!

毛泽东在得知贺子珍离去以后,他竟然流泪了!他开始不停地动员自己能够动员的所有力量,尽全力地挽留贺子珍。贺子珍到西安时,正好毛泽民的妻子钱希均也在这里,她劝贺子珍说:“你走了,娇娇(李敏)这么小,谁管啊!”

贺子珍仍赌气地说:“他管嘛!”

钱希均又问:“大哥谁管啊?”贺子珍不说话了。

钱希均继续劝贺子珍说:“听说,一些延安的女青年专门找长征干部,你不怕你走了,有人去找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希均

贺子珍说:“他爱我,我走到天边他也爱我;他不爱我,我天天在他身边,他也不爱。”

贺子珍虽然嘴上强硬,但离开西安前,还是托钱希均给毛泽东带去一床被子,她担心丈夫“盖得太薄了”。钱希均不禁感叹说:“你这么惦着他,这又何苦呢?”

贺子珍说:“生孩子生怕了,我要去治病,取弹片,做绝育手术,好好学习。我一定要走,治治他!”

贺子珍离开西安后不久,就发现自己又怀孕了,但她还是坚持来到了莫斯科。当时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已经在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学习,以后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贺子珍都会去看望毛岸英和毛岸青,她每月70元卢布的待遇,除自己必须的开支外,全部用在兄弟俩的身上,因此她和兄弟俩相处得十分融洽。

1938年,贺子珍生下了一个男孩,并为孩子取了一个苏联名字“廖瓦”。毛岸英和毛岸青争相抱着、亲吻着这个小弟弟,他们说:“哎呀,这个小弟弟多像我们的爸爸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英和毛岸青

贺子珍笑着说:“因为他和你们是同一个爸爸啊!”

但遗憾的是,廖瓦在10个月大的时候,就因患肺炎不幸去世。贺子珍悲痛欲绝,久久地抱着自己心爱的小宝宝,不肯放下……

毛岸英和毛岸青安慰贺子珍说:“贺妈妈,您别难过了,您要保重身体。小弟弟不在了,还有我们呢,我们也是您的儿子呀!”

贺子珍终于停止了哭泣,她紧紧地把兄弟俩搂在了怀里,不停地叫着:“儿呀,儿呀……”

又过了一段时间,贺子珍终于慢慢地回心转意,她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自己的一张照片,托回国的战友带给了毛泽东,但她始终没有得到回信。

直到1939年8月,周恩来来到苏联治疗手臂的伤,他带来了毛泽东的一封回信:

自珍(贺子珍原名贺自珍)同志,你的照片已经收到。我一切都好,勿念……以后我们就是同志了。

失去儿子的创伤还没有愈合,失去丈夫的打击,又如落地风雷袭来了,贺子珍彻底崩溃了,她整天地哭着、忏悔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

毛泽东在了解了贺子珍的情况后,为了缓解她的痛苦,在1941年1月派人把娇娇送到了她的身边。贺子珍见到娇娇以后,高兴极了,她一遍又一遍地问娇娇:“你是谁呀?来干什么呀?”

娇娇回答说:“我是娇娇,来找妈妈呀!”

贺子珍又问:“你给妈妈带来什么礼物呀?”

“我给妈妈带来了娇娇!”

女儿的到来,给了贺子珍生活的希望。但好景不长,不久后苏德战争就爆发了,战争带来了食品供应的极度缺乏,贺子珍只能每天拼了命劳动,来维持她和几个孩子的生活。

1942年,苏德战争进入到最残酷的阶段,毛岸英主动申请上了前线,毛岸青也在不久后考入莫斯科东方文化大学,贺子珍的身边只剩下娇娇,而且娇娇住在儿童院,只有节假日才能和她见面。

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1945年,娇娇终于病倒了,她发了高烧,而且不停地抽搐。贺子珍把女儿送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是急性脑膜炎,认为已经没救了,把娇娇送到了医院太平间的副室。贺子珍不禁大怒,她抱起娇娇,对医生说:“孩子我带走,一切后果由我负责,出了事和你们没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和娇娇

在贺子珍的精心护理下,娇娇终于挺了过来,逐渐恢复了健康。但贺子珍却因此和医院起了冲突,被苏联方面认为有精神病,被强行送到了精神病院。娇娇则被送到了儿童院,过着孤苦无依的生活,她的性格逐渐变得沉静、谨慎了。

直到1947年,在苏联的王稼祥经过多方打听和交涉,终于找到了贺子珍,并让她和娇娇团聚了。王稼祥问贺子珍:“你今后打算怎么办?”

贺子珍脱口而出:“我要回到祖国去。”贺子珍心想,虽然自己和“老毛”分开了,但中国是她的祖国,是她的家,她再也不能失去回国报效祖国的机会了。

王稼祥很快把贺子珍的情况报告给了毛泽东,不久以后,毛泽东发来回电:同意回国。

1947年秋,贺子珍带着毛岸青和娇娇回到了祖国。贺子珍回国后,起初在哈尔滨总工会工作,1949年初,她又带着毛岸青和娇娇迁到了沈阳。

正好此时贺子珍的妹妹贺怡也在沈阳疗养,姐妹俩十几年后再次重逢,自然要互诉离别之情。贺怡告诉姐姐,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把她安葬了,还立了碑。1947年胡宗南占领延安后,把母亲的坟给挖了,延安收复后,毛泽东拿出10块银元,请老乡重新把母亲安葬,又立了一块碑。贺子珍听了这些以后,既激动又伤心,忍不住大哭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和贺怡

此后的一段时间,贺子珍的内心很不平静,她决定给毛泽东写一封信,她还对娇娇说:“你回国一年多了,还没有给你爸爸写信,你应该给你爸爸写信才是。”娇娇爽快地同意了。

此时娇娇的中文还不好,她的信是俄文写的:

毛主席:
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
娇娇

贺子珍的信则是这么写的:

主席:
我已经回到中国来了。身体不大好,还在休养,并参加了一些工作。我离开中国9年,对国内现在的情况不大了解,我要通过工作来了解情况。
我在苏德战争期间,生活很苦……不过,这已经过去了。现在我要好好工作,我正在学习工会工作……
我很感谢您对我的妹妹和母亲的照顾,代我尽了姐姐和女儿的责任,我将终身铭记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青和娇娇

毛泽东收到信后,没有给贺子珍回信,但给娇娇回了一封电报:

娇娇:
看到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去苏联多年一直未见过面,你一定长大了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爸爸欢迎你回来。
毛泽东

贺子珍虽然没有收到毛泽东的回信,但她对毛泽东的感激之情,对方无疑是明白了解的。那段日子里,贺子珍的情绪也好了起来。

1949年3月底,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到了北平,此时毛泽东希望能把毛岸青和娇娇接到自己身边,他便派了一个警卫员来到沈阳,对贺子珍说:“毛主席想念娇娇和岸青,想把他们接到身边,让他们在那里读书,征求你的意见。”

贺子珍毫不犹豫地说:“我完全同意,没有意见。”

贺子珍本来也想和娇娇一起去北平,但组织上不同意,她只能在天津守望,后来又被安排在上海休养,此后贺子珍在上海住了近30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贺子珍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然关心着贺子珍的情况,1950年,他给贺子珍写了一封信:

娇娇在我身边很好,我很喜欢她。望你保重身体,革命第一,身体第一,他人第一,顾全大局,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

1953年,毛泽东在接见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时,曾提出让贺子珍再婚,但贺敏学深知妹妹的性格,他对毛泽东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1979年,中共中央专门派飞机飞往上海,把贺子珍接到北京治病。新中国成立30周年了,贺子珍终于第一次踏上了首都的土地!

到北京后不久,贺子珍就在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的陪同下,来到了毛泽东纪念堂,瞻仰了毛泽东的遗容,她在敬献花圈的缎带上写着:

永远继承您的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向毛泽东敬献花圈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病逝,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