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授衔是全军第一次评定军衔,这对于全军官兵都是一件重要的大事,虽然有极个别的人为军衔评定而闹了意见,但绝大多数人都能正确对待,还有许多人主动要求降衔,留下了很多佳话。其中有3位将军的让衔故事最为有名,今天帝哥就来说说他们的故事。

徐海东

徐海东最为出名的是,就是在关键时刻援助了中央红军5000大洋。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胜利到达了陕北的吴起镇,与徐海东率领的红15军团胜利会师。但入冬以后,中央红军的冬装和口粮的供给成为了大问题。红一方面军供给部部长杨至成给毛泽东写了一份报告,指出了当前部队在物资保障上存在严重的困难,他还提出要渡过这次难关,最少需要银元2000至3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至成

毛泽东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困难呢?他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最后想到了徐海东。毛泽东于是叫来杨至成,并对他说:“我看是不是先向徐海东同志求助一下,以解燃眉之急。”

但杨至成说:“主席,红25军仅仅比我们早到陕北1个多月,他们有这个力量吗?”

毛泽东说:“先试试看嘛!红25军来陕北之前,已经在鄂豫陕开辟了根据地,活动了几个月,或许多少会有点积蓄。我相信,海东同志会帮这个忙的!”

毛泽东还专门给徐海东写了一张借条:

海东同志:
你好!因部队过冬吃、穿出现困难,特向你借款两千五百元。
毛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把借条给杨至成时,还再三叮嘱他:“你要注意,千万不要使海东同志为难!”

徐海东看到借条时,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他没想到中央红军的处境如此困难,为自己的考虑不周感到惭愧。

杨至成见徐海东不说话,以为他也有难处,于是说:“军团长,你们转战一年多了,一定也很困难,要是不好办的话,我回去向毛主席报告……”

徐海东连忙打断杨至成的话:“不!不!我们再困难,也比你们好一些。请军委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尽快想办法筹款送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海东

杨至成走后,徐海东马上叫来了供给部长刘炳华,问他:“咱们总共还有多少家底?”

刘炳华回答:“一共还有7000块,老军长,你问这个干什么?”

徐海东大喜,连声说:“好!太好了!”

刘炳华却开始诉苦:“你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部队马上要过冬了,我算来算去,现在还差3000多元呢!”

徐海东说:“好了,别管那么多,先拿5000元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海东

刘炳华大惊:“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徐海东于是把毛泽东的借条递给了刘炳华,刘炳华还是很犹豫,他说:“老军长,这钱是该借,可是我们过冬也需要钱,你都没有一件大衣……”说着说着,他竟然流泪了。

徐海东何尝不知道这些情况,但他还是对刘炳华说:“咱们是很困难,但中央红军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毛主席派人过来借款,怎么说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央挨饿受冻啊!”

第二天一早,徐海东就让人把钱送了过去,救了中央红军的急。毛泽东对此事一直记在心里,多年以后,他回忆起这件事时,还动情地说:“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还多亏了海东同志借给我的5000元钱呢!那几千元钱,可是为革命帮了大忙!”

抗战爆发后,徐海东因为劳累过度,旧病复发,不得不长期养病。毛泽东得知徐海东的病情以后,专门给他发了一封200多字的电报进行慰问,电文的最后8个字是“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徐海东看到这封电报时,感动得泪流满面。

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而且排在大将的第二位。但徐海东觉得自己长期养病,大将实在是受之有愧,正好此时周恩来前来看望他,他于是对周恩来说:“总理,我长期养病,为党做的工作太少,授我大将军衔太高,我受之有愧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海东

周恩来深深地被徐海东的高尚情操所感动,他紧紧地握着徐海东的手说:“海东同志,毛主席说了,你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啊!授予你大将军衔,是根据你对革命的贡献决定的,我看不高也不低,恰当!”

许光达

1955年,许光达在全军第一次授衔时,因为身为装甲兵司令员,而且是红二军团的代表,将被授予大将军衔。许光达本人在8月1日建军28周年的宴会上得知了这个消息。

这本来是个好消息,但许光达回到家里却一声不吭,家人与他打招呼,他也像是没听见似的,他一头钻进书房,一直到很晚才休息,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在妻子邹靖华再三追问下,许光达才说出了自己的心事:“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多少和我并肩战斗过的战友都牺牲了,我这个幸存者今天得到如此荣誉,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和妻子

经过再三考虑,许光达给中央军委领导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

军委毛主席、各位副主席:
授我以大将衔的消息,我已获悉。这些天,此事小槌似地不停地敲击心鼓,我感谢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
  • 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极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
  • 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商请降衔。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许光达
    1950年9月10日

当时全军授衔,有不少人认为自己授的军衔低了,他们比上比下,比左比右,斤斤计较,想不开,闹情绪,极个别的人还为此哭过鼻子。对此毛泽东曾批评说:“英雄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光达竟然主动申请降衔,充分说明了他的高风亮节。

毛泽东在读了许光达的申请书后,在中央军委的一次会议上激动地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最终军委鉴于许光达的功绩和资历,没有同意他的请求,仍然授予他大将军衔。1959年9月,许光达又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仍主管装甲兵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为许光达授衔

此时的许光达尽管身居要职,但他仍然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低调做人。1965年,全军取消军衔、改为国家行政级别。根据规定,大将军衔都应该评为行政四级,此时许光达又多次提出请求降低行政级别,在他的一再请求下,组织上终于满足了他的要求,在全军的10位大将中,唯有许光达一人被评为了行政五级。

徐立清

1955年9月27日,全军举行了盛大的军衔授予仪式。授衔仪式结束后,晚上在中南海怀仁堂外的草坪上举行了盛大的晚宴,被授予军衔的将帅们都端起酒杯,兴高采烈地互相祝贺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南海授衔晚宴

此时刘少奇突然叫到了一位中将的名字,中将连忙来到他面前,刘少奇对中将说:“你是一名应该授上将而没授上将军衔的中将。”

中将谦虚地说:“您本该授元帅不是也没要嘛,您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此时彭德怀也过来向中将敬酒,他说:“你两个金豆的含量可不一般啊!”

这位中将就是军委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徐立清,1955年的评衔工作就是由他具体负责的,而且按他的功劳和资历,完全可以授上将,为什么他坚持只要授中将呢?

1950年9月,中央军委成立了总干部管理部,实行统一的干部管理工作,由罗荣桓任部长。毛泽东还专门叮嘱罗荣桓说:“成立总干部部,要徐立清来搞。”于是时任1兵团政委的徐立清调任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分管全军的干部任免和组织调配等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立清

1951年2月10日,中央军委颁布了《关于干部评级工作指示》,启动了全军干部评级的工作程序,这项工作由徐立清具体主抓。评级工作复杂而敏感,涉及到每个军队干部的切身利益。当时不少人找到徐立清,希望高定级别。针对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徐立清明确表示:“要按评级条件办,违背条件的一个也不能照顾。”

为了推动评级工作的顺利进行,徐立清决定首先给自己低定级,当他看到总干部部上报中央军委的报告上写的是“徐立清,正兵团级”时,他直接将“正兵团级”改为“副兵团级”。

罗荣桓和另一位副部长赖传珠都被徐立清的高尚品格所感动,但他们都不同意将徐立清定为副兵团级。后来徐立清的老领导彭德怀又专门找他谈话说:“你曾是我的政治部主任,你是货真价实的正兵团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

徐立清却真诚地说:“我身为干部部副部长,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副兵团级也不影响我的工作,反而我会更好地做大家的工作。”

但彭德怀没有同意徐立清的请求,他在定级最后的审批报告上,还是将徐立清的级别改为“正兵团级”。

评衔工作依然由徐立清主要负责,他对全军师以上干部、特别是授予将官军衔的1000多人的名单亲自逐个审查,纵横比较,反复衡量,从而使整个评定工作有条不紊,得当公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立清

按照当时军委规定的条件,正兵团级的干部一般授上将,徐立清完全符合授上将的条件,但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要个中将为好。徐立清主要有这3点考虑:

1.红四方面军是个“大山头”,资格老、级别高的干部太多,不能在上将中占比例过高,要与其他“山头”拉平。自己不要上将,可以减少四方面军在上将中所占的比例,不突破毛主席最初的设想;

2.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估量,激励斗志,克服名利思想;

3.便于做一些争军衔之人的工作,保证授衔工作的正常开展。

罗荣桓知道徐立清的想法后,亲自找他谈话,并用批评的口吻对他说:“这是中央军委定的,正兵团级一般都授上将,你的名字怎么能随便划了呢?你是有贡献的,是够资格的嘛!”

最后罗荣桓把徐立清的名字又加进了上将的名单中,有些老同志也劝徐立清说:“你符合上将条件,非要个中将,其他够上将条件的同志该怎么想?”徐立清也陷入了矛盾之中。

此时徐立清听说了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也主动请求不要大将军衔,希望降为上将的消息,他于是连夜给许光达打电话,和他交流对授衔的看法。许光达鼓励徐立清说:“这是我们个人的想法,跟别人没关系,一定坚持下去,做出榜样来,看那些争着要高衔的人有啥话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

徐立清听了许光达的话以后,久久不能入眠,他于是从床上爬了起来,给罗荣桓写了一封信:

此次授衔,我要求低授,这是因为我是主管授衔工作的副部长,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大家做出个好样子。要不然,我就不好去要求别人了。
我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小给地主家放牛,是党把我培养成一个革命军人,可我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所做出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授予我上将军衔心里很不安。论德、才、资、功授予中将,我就已经感到十分荣耀了,再三恳求军委和总部领导能批准我的要求。

第二天罗荣桓就看到了这封信,他和赖传珠、宋任穷两位副部长商量以后,一致认为应该授徐立清上将。他们最后将这一意见报告给了彭德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

彭德怀又找徐立清谈话说:“立清,我已经和许光达同志谈了两次话,他也向军委写了报告,要求由大将降为上将,我没同意。我是很了解你的,你不要上将的事,我看还是商量一下再说,这个问题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此后彭德怀又找徐立清谈了两次话,始终没有同意他授中将的请求。随着授衔日期的一天天临近,徐立清越来越寝食难安,他又给军委写了好几封信,坚持表示自己只愿授中将。

最后周恩来亲自来和徐立清谈话,他说:“你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不过,你是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条件的,不要认为自己是总干部部的副部长,就可以低授。”

但徐立清坚持说:“现在授衔工作中,有些人争官争位,不考虑大局,两眼只盯着干部部门,我授低了,有利于做他们的工作,这完全是为工作考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立清

最后周恩来终于被徐立清说服了,他同意授徐立清中将,还感慨地说:“主席说许光达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我说你徐立清也是一面镜,是难得的一位好同志嘛!”

当然除了这3位将军,还有很多将军在授衔时主动让衔,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觉悟和胸怀,足以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