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图: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蟠龙湖。(资料图片)

右图: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内,孩子们在聆听校外辅导员介绍“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建战地托儿所的事迹。尹 君摄

山东革命传统悠久,被誉为“英雄齐鲁 红色山东”。近年来,山东不断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条,全方位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旅游培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助推增收富民的重要载体,助推红色旅游实现全面、持续、快速发展。

红色文化亮起来

怀着崇敬来,带着思考走。连日来,潍坊诸城市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王尽美同志故居等红色景区游人不断,各地游客纷纷来此缅怀革命先烈,感受红色文化魅力。今年以来,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共承接预约参观学习和培训2万余批次、31万人次,自行参观接受红色教育的超过13万人次。

打卡红色地标,追寻历史印记……如今,红色旅游成为旅游新亮点。连日来,潍坊诸城市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社会各界及师生团队还来到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馆、臧克家故居前重温红色历史。

诸城市有陈列馆、纪念塔、旧址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红色资源共计90处。诸城市瞄准当下火热的红色研学市场,推动研学与产业同频共振。今年以来,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规划并推出党性教育、红色旅游、红色研学三大类9条红色经典特色旅游线路,以及“红色故事讲堂”“红色DIY工坊”“非遗项目手工大课堂”等研学项目。

“当前,户外露营、赏花游、农耕游热度持续攀升,我们将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馆、游乐园、农耕文化园连点成线。”诸城市石桥子镇刘家庄社区党委书记刘云忠说,今年以来,刘家庄社区累计接待游客、社会公益组织研学队伍9000余人次。

琳琅满目的红色文创作品更是“潮”意十足,实力“圈粉”。“这几天‘尽善尽美纸雕灯’基本上成为‘人手一件’的爆款产品了,设计精美,名字也有寓意,大家都很喜欢。”潍坊市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红色文创展厅服务人员王霞盘点着翻番的营业额。

山东有效保护和开发红色资源,科学编制了《山东省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等政策法规。

红色资源活起来

“快说!你把刘洪藏到哪里去了?”近日,在枣庄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景区铁道游击队影视基地(小李庄),情景剧《刘洪与芳林嫂》正精彩上演,吸引游客前来观看。

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滕州文旅市场火爆。全市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15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574%,实现营业收入3396万元。

山东滕州加快推进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产业融入全市“一城一园一山一水”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通过不断丰富红色基因传承载体,打造省内红色研学基地。

滕州市强化红色阵地建设,串点成线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壮大全市红色旅游产业。结合优秀红色文化资源,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挖掘、修复和再现,整理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举办善国讲堂公开课,研发创新红色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

依托国防科技教育基地、红荷湿地景区等研学目的地,滕州打造了以“红色学习+自然科普+实践体验”为核心的研学游产品,实现“学”与“游”深度融合。

邹平大马峪红色教育基地位于素有“革命根据地,红色小延安”称号的西董街道大马峪村。“全村充分挖掘山水资源、红色文化,大力开展村企合作,引进山东嘉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红色教育、军事教育、民俗体验、励志体验、劳动体验和休闲体验六大主题板块,打造大马峪党性教育基地。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盘活14套宅基地,发展特色民宿、乡村旅游、民俗体验等产业,年实现集体增收7万余元,村民开办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等增收20余万元。”大马峪村党支部书记张卫清介绍,“今年,街道又对大马峪初心广场、文化墙绘等进行提升改造。”

截至目前,邹平市已建成大马峪红色教育基地、邹长中心县委成立纪念馆、长山中学民族魂纪念馆、鹤伴山景区抗日沟、刘家井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6个。从丰富红色旅游内容,提供红色旅游餐饮、住宿等经营服务,打造一批反映地方红色文化的舞台艺术精品等方面,不断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山东省有效保护和用心用情利用好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提升红色文化衍生项目质量,拓展红色旅游发展空间,打造特色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全省共建成红色旅游景区(点)300多个。打造云端革命文物活化产品,在“文物山东”平台推出线上“云展览”。

红色乡村富起来

清晨的阳光洒满操场,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的600多名学生整齐地列队在新华广场,研学之旅正式启程。在革命老区临沂市沂南县沂蒙红色研学营地里,同学们将在这里度过3天的学习时光。

沂蒙红色研学营地位于“沂蒙红嫂”明德英故居所在地的马牧池乡横河村。营地以红色教育为特色,融合劳动教育、科学实践、户外拓展等方面,开设了30个板块活动,包括红色精神学习、劳动体验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各类综合性实践活动。

“今年以来,研学营地已接待中小学生研学和党建、团建活动30多批次,共有1万多人次到沂南来学习。”沂蒙红色研学营地办公室主任张晓利说。

研学营地还与周边的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家乡旅游区等红色场馆和景区进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了全县红色旅游业态优化和产业链延伸。

“这个草编包真好看。”竹泉村景区“草编坊”内来自青岛的游客王鑫说。游客看到的是“阳都草编包”,原本用来烧火的玉米叶子,经过手工染色、编织,制成了漂亮的收纳筐、草编包、帽子……这既是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更是一种非遗的传承。

如今,阳都草编在沂南县建立起5个工作站,70多个加工点,非遗+旅游+互联网的销售模式带动周围13个村4000多名村民在家编包致富。“红色文化是我们的底色,我们要把红色文化化为特色优势在文旅融合中传承发扬。”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董守胜说。

山东通过专业规划指导、整合优势资源等方式,提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综合带动能力。红色旅游发展给革命老区带来了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也为老区的经济发展和百姓增收带来了更多机遇。(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