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躲在悬崖下?还是藏进岩洞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好奇号火星车导航相机拍摄的黑白照片为基础制作成的动画。可以看到画面中出现了大量条纹或斑点状的噪点,它们是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击中相机传感器的后果。NASA / JPL-Caltech

研究火星的科学家有福了。近日,随着我们的太阳从上半年开始进入本轮极大期,火星也步地球的后尘,遭受了一次史诗级的太阳风暴洗礼。此刻正在火星表面和环火星轨道上运行的探测器们,让人类“亲自”体验了一把一系列太阳耀斑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对火星产生的严重影响。科学家们也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了解此类事件在深空中发生的机制,以及人类未来登陆火星后,万一遭遇到此类事件,宇航员会暴露在多强的辐射中。

来自太阳轨道探测器的数据显示,5月20日太阳表面出现了一个X12级耀斑。耀斑产生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直扑火星。随后发生的日冕物质抛射又送上了大量的带电粒子。以光速运行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首先抵达火星;而仅仅几十分钟后,紧随其后的带电粒子也接踵而至。

监测结果显示,假如在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旁有一位人类宇航员,那他此刻所遭受的辐射剂量可能会达到8100微戈瑞,相当于拍了30张X射线胸片。虽然并不致命,但已经是好奇号迄今为止在火星上探测到的最高瞬值。

探测数据有助于科学家为未来宇航员在火星表面可能遭遇到的高辐射事件制定防护计划——比如躲在悬崖下,或藏进岩洞里。但在环火星轨道上,宇航员就无处可躲了,唯一可以依仗的,只有飞船和宇航服自身。

在此次事件中,好奇号导航相机拍摄的黑白照片中还出现了大量“雪花”。这些条纹和斑点状的“雪花”是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击中相机传感器的后果。在环火星轨道上飞行的2001火星奥德塞轨道器用以修正姿态的恒星相机,则因被更多的粒子击中而以致于一度“失明”。

而在好奇号头顶,NASA的MAVEN探测器还捕捉到了太阳活动对火星产生的另一种影响——极光。

火星极光的产生机制与地球不完全一样。地球被其产生的磁场保护着,任何来自太空的带电粒子都会被导向两个磁极。因此在地球上,极光的发生区域都会倾向于靠近两极。而火星没有那么幸运。它的磁场早已消失,带电粒子能够长驱直入,直抵它的表面。因此在火星上,每一次极光的出现都一定是全球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AVEN轨道器在火星夜面拍到的极光,由探测器的紫外探测仪拍摄。紫色越亮极光越强。NASA / University of Colorado / LASP

参考
NASA Watches Mars Light Up During Epic Solar Storm
https://www.nasa.gov/solar-system/planets/mars/nasa-watches-mars-light-up-during-epic-solar-st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