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文共2688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以前,只要谈到生物医药产业,基本会和强势增长挂钩,事实也是如此。

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一系列重磅政策加持之下,依托着完整的产业链,迎来飞速发展。

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背景下,生物医药园区也借着这股东风,在全国各地涌现

但现在产业环境收缩,园区空置率持续走高,曾经站在顶端的生物医药园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企业变少了

载体过剩了

现在,整个产业行业的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不是卷租金,就是卷服务,还要卷政策。但仍然难以扭转当下园区的颓势,生物医药园区同样没能幸免。

在产业发展早期,为了顺应地方政府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诉求,全国各地都在兴建产业园区,以此来承接生物医药产业的需求

作为高收益产业,生物医药不管是在租金的偿付能力上,还是在销售价格的表现上,都比传统园区要高很多。

一般来说,专业的生物医药园区会比周边园区租金高30%以上,既符合政策,利润空间又大。 所以,在高收益的驱使,以及地方政府的摇旗呐喊下,全国各地都在争相建设生物医药园区,甚至一些县城也建起了生物医药园区。

以前,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多,同类型的园区反而紧张,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不用费太多心思也能将市场中的生物医药企业收入囊中。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经济下行,产业环境收缩,生物医药企业经历一轮又一轮寒冬之后,跑路的跑路,倒闭的倒闭。

一边是生物医药园区的大量入市,一边是生物医药企业数量的断崖式下跌,原本是香饽饽的生物医药园区不再畅销,空置率也越来越高了。

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的生物药园区已经出现过剩的情况,地方政府对生物医药园区的审批也在逐渐收紧。

园区的服务能力

跟得上产业的需求吗

我们都知道,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他们不管是对园区载体方面,还是对运营服务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现在,园区行业已经从以前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了,再加上本身供大于求的现实条件,生物医药企业不仅选择面更广,对园区的专业度要求也更高

这样的情况下,就不是简单的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一个生产的标准厂房,或者研发办公的空间就可以了的。

生物医药园区不仅需要更高的运营标准,而且还要能够切实解决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产业生态搭建、投融资服务、甚至是研发过程中固、液、气等物质的排放问题。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园区建完之后基本只是定了一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大方向,至于生物医药产业需要哪些上下游企业、配套设备设施,以及哪些政府政策、运营服务,绝大多数园区都是不清楚的

甚至,有一些园区建的明明是传统园区,压根不符合生物医药产业的使用需求,却还想着挂羊头卖狗肉,硬生生将其挂上生物医药园区的牌子。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不仅其它产业方向的企业进不来,一门心思想要的生物医药企业也很难招进来。

现在,本身产业园区已经过剩,一边是园区专业能力的欠缺,一边是建造的载体不符合企业的需求,势必会让一大批不合格的(园区)产品成为市场抛弃的对象,最后出现大面积空置的情况。

合理规划产业

才能跳出盲目跟随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也需要各个维度的强势支撑。 所以,因地制宜对于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就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超一线新一线城市大力建设生物医药园区无可厚非,因为他们不管是经济基础上,还是产业基础上,都能吊打一众二三四线城市的小弟们。

很多二三四线城市也在加足马力建生物医药园区就有点离谱了,因为他们真的不具备发展的资源和基础硬件,就算勒紧裤腰带入局,也很难在激烈的市场中拥有竞争优势。

生物医药园区建得太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降速,对于二三四线城市来说,他们本身不具备培育孵化生物医药产业的能力,同样也很难承接到优质区域的产业外溢

生物医药产业本身对资源、技术、人才、经济、产业等方面有强烈的需求,二三四线城市的生物医药园区自然难以跟超一线新一线城市比拼。

比如上海、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之所以能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这和他们雄厚产业基础、经济实力,以及优质人才储备,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与此同时 ,避免盲目追随,不管是对城市来说,还是对地方来说,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时候,跟着国家大方向发展产业固然没错,但同样应该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发展相关产业的基础和能力,而不是做拍脑瓜的决定。

所以,在选择产业大方向的过程中,应该更加理性的对待每一个产业,比如当地是否有合适的产业基础,是否有适配的产业类型,才决定要不要建相关的园区。

当然了,合理产业规划也同样重要。

特别对于二三四线城市来说,因为缺乏培育孵化产业的能力,所以在选择承接产业外溢的过程,同样需要好好盘算。

就拿生物医药产业来说,上海周边的苏州、南京已经吃上了生物医药外溢的红利,如果二三四线城市继续跟风,必然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外溢抢夺战中分到一杯羹。

再加上现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热度在降低,与其大家拼死挣扎过独木桥,不如结合自身优势,去挖掘更新的产业方向,比如现在大火的光伏产业、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

有了合理的产业规划之后,才能对整体的产业需求有更精准的把控, 而不是划了一个大概念之后大家全都一股脑去建同种类型的园区,并梦想着承接相应的外溢。

来源:方升研究(作者丨万山一把锁

编辑:黄思德

审核:夏 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EAD MORE

上海何时能有“世界十大最美咖啡馆”?

06-12

高考结束了,帮考生填志愿这门“生意”又火了

06-11

中国未来2000多万个废弃电动车电池将去向哪里?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