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所向披靡,所到之处无往不利。而这期间发生过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位身骑大马的威风将军走在路上,突然一个老兵油子跳了出来拦住了他。他既不是来刺杀将军的,也不是有求于他的,反而向他要了支烟。

旁边的人准备赶走他时,这位将军却二话不说下马。恭恭敬敬的按照要求拿出身上的好烟,递了一支给这位老兵。做出这番不可思议动作的将军名为尤太忠,而问他要烟的人称老宋。他们之间究竟有过一段什么往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太忠

因缘际会,加入红军

尤太忠生于1918年,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他家十分贫寒,其父在他出生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家中老母也因病成了盲人,因此小小年纪的他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十分懂事,肯干,在十二岁时就给某个地主家放牛,挣点微薄的钱补贴家用。

不过地主是不会把他当人看的,在地主眼里尤太忠还没牛贵重。当小尤只想着放好牛,多赚钱,直到有一天,他给地主放牛时,中途出了一点事。

回过神来却发现地主家的牛不见了,当时的一头牛对于农业社会来说是十分宝贵的,他也十分着急,不知道该怎么交代。整整一天不吃不喝的找都找不到,地主肯定是要他赔的。这下子他一家就生存不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当地有支红军部队驻扎在这里,红军解劳苦人民的名声也传遍了当地。最后小尤还是没找到牛,无奈之下只好趁着夜色跑去红军的驻地。

然而到了驻地门口后,他又有点不敢进了。在徘徊的时候,炊事班的老宋注意到了他,于是把他带了进去,见他灰头土脸的,还给了他点吃的,喝的。

尤太忠一番狼吞虎咽之后,表示自己要加入红军,只要能加入,自己啥都能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红军是有规定的,尤太忠那会才十二岁,长得也十分瘦小,是没有参加红军的资格的。但尤太忠不愿意再回去受地主欺压了,在说出自己的事情后,老宋看他如此可怜,便破例把他留了下来。

不过还是规定了尤太忠不要四处瞎跑,就这样尤太忠成了老宋的炊事班成员。

多年以后尤太忠在提起这段往事时依然十分动容,对炊事班长老宋的恩情更是难以忘怀。他一直把老班长当作自己的父亲看待,即便后来尤太忠一步步成了团长、旅长、师长乃至开国少将,依旧对这位炊事班长敬爱有加、关心之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才芳

不过当年的小尤并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成为驰骋沙场的将军,此时的尤太忠可以说是第一次感受到了家人意外的温暖。他并不满足只作为炊事班的某个编外人员,于是他决定向队里的领导申请正式加入红军。

炊事班的老宋和其他人都很喜欢这个年纪不大却十分机灵的小孩,而且红军队伍里也确实有不少十几岁的少年战士。于是领导也同意了,让他继续跟着老宋,尤太忠得知以后,心里更是说不出的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红军队伍的不断转移,老宋发现尤太忠不单单是做事机敏,而且记忆力超群,颇有些领导才能。

于是便向首长推荐尤太忠,希望他这样的好苗子能去担任更好的职位。让他的能力进一步的磨练和展现出来,不久后经过组织的考察,尤太忠成为了队伍里的一名政治干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性与血性俱全

1935年尤太忠所在的红四方面军被迫战略转移,尤太忠也随着队伍长征。在此期间他亲身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悲壮行军。

长征途中几乎有一半的战士倒下了,尤太忠也差点死去。长征路不仅险峻,头上更是有国民党反动派的敌机轰炸,前后也都有敌人围堵。

就算侥幸逃过敌人的子弹,可一场小病就能打垮一个战士。军中缺医少药,生病受伤时只能硬扛。尤太忠小时候营养不良,免疫力自然是不高。不小心染了病后,连路都走不动了,等待他的似乎就是倒在草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性命攸关之时,尤太忠遇到了时任红31军政委的詹才芳。他眼见尤太忠步履蹒跚、处境危险。竟然直接让尤太忠骑自己的马,尤太忠听了死活不愿意。

无奈之下詹政委便让他握着自己战马的尾巴前进。可能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尤太忠一路牵着马尾巴,竟然挺了过来,最终到达陕北。

在抗战初期,作为八路军129师的一线指挥员,他的威名也是被当时各个将领和战士们所知。在大大小小的战役里, 20岁出头的尤太忠将共产党的综合素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政治部干事,为了更好地做好基层战士的思想工作,队伍里的首长便派尤太忠去271团执行任务。尤太忠在政治工作方面的出色表现和能力一直被领导看在眼里。

尽管尤太忠在部队担任政治干事时很年轻,但与他常打交道的战士们都觉得他十分沉稳,老练。尤其体现在做事不冲动,同时还很有原则上。

当初收到与国民党联手的命令时,组织上并未过多解释为什么,有些战士们还曾被国民党反动派压迫过。可尤太忠完全没有质疑党的决定,在绝对服从之余,还努力做好其他人的思想工作,这令上级首长十分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解放战争时期,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军事行动,这场硬仗尤太忠也是打出了名。邓小平在总结这次战役时,非常动情地夸奖尤太忠,称他是二野的一员猛将,是有功之臣!

1948年秋季,我军为了确保与扩大取得的战略主动权,决定主动插向蒋介石的胸膛——大别山。若是成功便可转移敌人的视线,使敌人对山东和陕北的进攻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军开始挺进大别山时,国民政府果然意识到了危险。于是他们派出十几个装备精良的师疯狂的对我军靠前的3个师围追堵截。当时距离最近时一度只有二十多公里,形势十分危急。

前有湍急的河流天险,后有大批追兵,我军只能一鼓作气往前冲。18旅当前锋,率先冲出一条血路,在尤太忠的带领下,十八旅很快赶到汝河南、北两岸作战。在南岸负责巩固和扩大突破口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邓二位首长和中原局、野战局等核心机关就在自己后面,若是自己失败了,那么他们恐怕也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

深知责任重大的尤太忠和张国权政委各带一个团出发,他们无畏艰险,顶着敌军猛烈的炮火开始冲过浮桥。前面的18旅刚刚打下来的2个村庄被尤太忠等人接管。

没想到之前被打散的国民党兵重新集结,进行疯狂的反扑,规模也越来越大,气势汹汹的不断来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是危机时刻,尤太忠越是冲在第一线指挥战斗,整整一天一夜都没合眼。天亮之后,敌人的飞机也赶了过来,情势万分危急。

不仅如此我军搭的浮桥也被敌机炸断,部队不得不中断渡河。尤太忠临危不乱,立刻下令让参谋长亲自出马,带领一个工兵连,在敌人的炮火中迅速把浮桥修好。

紧接着尤太忠令两个团同时向敌人右侧反击,以此掩护工兵架桥。经过一番血战,各机关首长和工作人员成功渡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了将军也是老宋的“小尤子”

1949年11月下旬,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国军残部依在,二野34师奉命向重庆进发。此前已经连日作战,再加上多日的急行军,再强大的战士也是血肉之躯,难免身心疲惫。不过一听说前面还有劳苦人民没被解放,大家又鼓起了劲。

部队的炊事班中,有几位烟瘾大的战士,他们连续作战,物资也比较紧张,好几天都没抽到烟了。身体疲惫不说连走路都犯困。班长老宋见此情形便对他们表示原地休息一会,之后再跑步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不明白老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不过至少可以休息一会,大家也十分乐意。没过多久只见师长尤太忠带着师指挥所一众人马,骑着马匆匆赶来。老宋看到尤太忠过来,立即起身跑到道路中间,挥着双手大声喊道:“小尤子!快下来。”

眼见自己的班长竟这么称呼师长,还直接拦下他的马,炊事班的战士们惊得说不出话来。这要是在国军部队里,说不定就被枪毙了,不过大伙也都认为师长肯定会发脾气的。

哪知道尤太忠不但没说什么,反而翻身下马,十分客气地对老宋说:“老班长有什么指示?”老宋随后说道:“有烟吗?来几根。”听到老班长的话后,尤太忠连忙叫来警卫员,让他把自己的几条烟全拿来给老班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完以后又大声问道:“老班长还有什么要求么?”老宋也是一名老兵了,知道部队还有任务,于是表示没什么其他要求了。赶忙让小尤子去指挥部队赶路,耽误了军情这责任可担当不起!随后老宋儿一手抱着几条香烟,一手挥舞着,示意尤太忠赶紧走。

虽然还是叫他小尤子,可老宋也明白他早就不是当年那个瘦弱的小子了,一路立下汗马功劳的尤太忠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师长了。不过老宋还是当年那个心地善良的老宋,还是那个为了几口烟的老兵油子。

虽然时局动荡,两人也没再见几次面,不过此时两人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个在炊事班做饭的日子里。

老宋临走时,看到对方毛躁的样子,还多说了几句。说尤太忠都当了师长了,不能再这么大大咧咧了,说罢眼里有些泪水打转。

也许比起要烟,老宋更是想借着要烟的机会,和这位曾经的小友以这样的方式说几句话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勤俭节约,爱护下属

尤太忠从小过惯了苦日子,在成为新中国的将军后,也没有贪图享乐,依然过着十分节俭的生活。他的节俭之名和他的勇猛一样在部队里也是人尽皆知的。

尤太忠自己节俭,却十分关心下属的生活,他把队伍里的每个战士都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看待。自己和战士们的吃穿住行都一样,从来不搞特殊化。如此平易近人,尤太忠在部队很受尊敬,他所的队伍也是团结一心,对他这个首长极其信服。

时光荏苒,到了1980年时,尤太忠担任了内蒙古第一书记、军区司令、政协主席。虽然国家比战时要稳定,富强了许多,不过那时的内蒙古环境还是极其苛刻的。物资也依旧缺乏,但尤太忠还是一如既往的与自己的手下同吃同住,并没有在生活上搞什么特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尤太忠去军营查看情况,军营得到消息后连忙开始张罗。专门摆下豪华的宴席准备为尤太忠接风。可尤太忠十分厌恶这一套,眼见这些专门为他设下的酒席,他头也不回地朝着食堂走去,随便打了两个菜就当作是午饭了。

结果军营的负责人还是没明白过来,反而认为尤太忠只是不喜欢这种隆重的场合。于是便在食堂里专门设立了一个“领导专供”点,专为尤太忠提供饭菜。尤太忠还是视而不见,依旧和往常一样普通士兵吃什么,他就去食堂随便打几个菜来吃。

这下轮到军营的负责人傻眼了,便小心翼翼的问尤太忠,说是食堂里还有些肉,您要不要来点?尤太忠淡淡地回答道:“这些珍贵的肉食应该给那些辛苦训练,保家卫国的战士准备,你就别再费心用来讨好领导了。”

从此尤太忠再去食堂时,再也没有见过这种类“特殊通道”了,他对这个改变感到十分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1998年,戎马一生的尤太忠在广州逝世,享年80。他身后没给子女留下什么财产,只有一对黄山镇石算作是遗物。上面刻着一副对联——品在竹之间,格在梅以上,这是老将军对孩子们的鼓励,但又何尝不是他一生的写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