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将会是史上最难的毕业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1179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今年的高考报考人数同样达到了1342万人,同比增长51万人,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有接近30%的人是复读生,复读生总数达到了413万人。

为什么大家都说学历不断贬值,怎么学历越贬值,竞争压力反而还加大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边,就业压力同样不可低估,近两年经济大环境不好,导致多数企业都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这同样意味着新增工作岗位减少,过往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大厂变得格外挑剔,一部分中小公司干脆冻结招聘。

找到了工作也不是完事了,35岁是中年职场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要是运气好实力强转入了管理岗还好,不然就得面临中年危机。

许多专家和媒体总是指责大学生不愿意脱下长衫去干蓝领工作,另一方面直播带货等互联网新兴产业又备受指责,为什么当前中国就业形势会如此矛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这可能不会是结束,未来5年时间里,就业压力可能会继续加重,找工作的难度会更大,不信接着往下看。

先来聊聊制造业,我们的制造业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不再依靠过去的人力密集型,转而逐渐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比如最近两年热门的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数据同样支持这一观点。2016年先进制造业利润总额平均值只有3.4亿元,到了2020年就已经高达5.8亿元。

产业发展是好事,这意味着我们的商品在海外竞争力更强,企业也能获得更高的利润,进而加大研发投入。

但另一方面,这也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不难理解,这些中高端制造业往往大规模应用机械臂、自动化生产线等技术,带来的结果就是工厂需要的一线工人减少了,反而是工程师的需求有所上升。

总的来说,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会在未来几年时间里持续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只是制造业,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取代更多的中低端岗位,比如滴滴在部分城市试行无人车,深圳试行无人机送外卖,人工智能开始取代入门白领岗位。

此外,大基建时代结束,过去从事建造业以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劳动力,比如钢铁、玻璃水泥、装修等行业都面临业绩骤降的难题,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同样将面临更高的失业风险。

那么,未来普通人要何去何从呢?我认为大概有两个方向是值得注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重回农村。

回到农村不一定就意味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苦哈哈的种地,随着国家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许多地方的农村已经迎来了全新的面貌。

比如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可以考虑回到农村,直播带货销售三农产品。

第二,娱乐产业。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人类的娱乐需求总是不会变得,这部分需求不太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郑州目前每天都有20部短剧开拍。

随着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老百姓对于精神娱乐需求也会持续上升,未来文旅、戏剧等行业都将迎来一轮爆发性增长。

人社部在6月份正式承认了网络主播在内的19个新职业也是一大证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往这个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我认为大家不必对未来过于灰心,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机遇,勇敢拥抱改变,走向未来,生活总是会变好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