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荡桨、滑轮……原本是出现在街头、公园和水上的体育运动,却成为丰富校园文化的新花样,使学生们体验到不一样的运动项目。不可思议的“花式”校园运动在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顺利开展,它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校园体育项目的刻板印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中小学转型成为学生们的“花式”运动乐园。

当下,不少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不到一小时,一些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远没有达到体育锻炼的最低标准。而浑南区第九小学的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的时长超过3小时,“花式”运动进校园提高了学生的运动频率。“花式”校园运动作为新兴体育的载体,使体育锻炼不再枯燥,成为学生们体育运动的快乐源泉。“花式”校园运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免疫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小学生近视、过度肥胖等现状,缓解了传统校园运动中所未能完全解决的痛点和难点。

“花式”校园运动是“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实践转化,正在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秉承着新型教育理念,超越了传统体育课程的界限,将趣味性、创新性与教育目的巧妙融合,通过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寓教于乐的体育活动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也成为“花式”校园运动的重要元素。将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技术与流动性运动项目融合,当面对攀岩、滑轮等危险性较大的体育运动时,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运动状况。这是数字化技术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推动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的革新。

“花式”运动并不代表就能让学生疯玩,运动仍然需要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花式”运动进校园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创性,“花式”运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一定危险性,应以保障学生的安全为首要前提。新兴运动项目进校园现已逐步开展,需要配套系统的场地器械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这给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结合地方政策、文化特征,开展“花式”校园体育运动,需要面对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因地制宜结合政策开展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运动项目。如南方可开展舞龙舞狮、轮滑、跳绳、体育舞蹈等项目,而北方则以冰雪运动、攀岩、荡秋千等项目为主流课程,做到传统文化与新兴体育运动的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政府部门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学校开展“花式”校园运动,通过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对开展“花式”运动的学校和班级给予奖励。中小学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开展“花式”运动进校园,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打造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将“花式”运动的专业技术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效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花式”运动进校园是中小学体育发展的大趋势,是对中小学传统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同时,“花式”体育运动进校园将打破以自我为中心、孤军奋战的格局,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拥有开放的理念和主动合作的意识。开展“花式”运动进校园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的潮流,学校应积极响应新兴体育进校园这一举措,让“花式”校园运动活起来,引领快乐体育课堂新风尚

(作者系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