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16日,聂荣臻接到毛主席指示:“给你三天时间,一定要将这个地方给我攻下!”聂荣臻虎躯一震,立正答了一声“是”,便当即部署兵力开始准备作战。

此时红军已经翻过了雪山,穿过草地,渡过乌江,到了比娄山关还要惊险的腊子口了。只要过了腊子口就能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但国民党部队依靠天险,就在河对岸死死守着。

身后是胡宗南的追兵,身前是地势险要的腊子口,红军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可以说这一战攸关红军的生死存亡。胜则生、败则亡!

迅速布置好作战策略之后,聂荣臻立刻安排部队开始向腊子口关卡发起猛烈的进攻。经过几天的血战,红军终于成功打通腊子口,穿过最后一道天险!

那么在这场战役中,红军都经历了什么?最终又是如何打赢这场仗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民党步步紧逼,红军“退无可退”

1935年,在当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等人错误的指挥方针下,红军陷入国民党的包围圈,损失惨重,随时面临覆灭的危险。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随着毛泽东的一声令下,红军大部队强行突破国民党防卫薄弱的贵州,开始了漫漫长征路。

他们翻过雪山、越过草地、四渡赤水,历经万难,人数由一开始的七万多人变成了最终的三万多人,终于在1935年9月来到了长征路上最后一处天险——腊子口。

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部分,在藏语中有“险峻、陡峭”之意。这片地势的危险程度要远远胜过娄山关。

远远看去,腊子口就像是被一刀劈开了一样,两边是高达500多米的山崖,中间是一个只有7米宽的隘口。这条路艰险异常,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悬崖下面是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名叫腊子河,大约3米深,只要有人靠近,稍有不慎就会被河水冲走,就连营救的时间都没有,想要从河面上淌过去显然是不现实的。

此时河面上一座1米多宽的小木桥,便成为了红军渡过这条河唯一的办法。然而蒋介石早已经在这里布下“天罗地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在穿过草地之后,蒋介石唯恐红军部队逃出他的“控制”,立刻派国民党新编的第十四师守在岷县以及腊子口,还增派第三军的王均部队死守在岷县,胡宗南则是奉命带兵堵住红军的退路。他想要依据天险,将红军消灭在最后一道天险这里。

红军腹背受敌,往前走有甘肃军阀虎视眈眈,往后退有胡宗南的追兵穷追不舍,刘文辉也率领部队从四川匆匆赶来,围堵红军退路,红军现在已经退无可退,就连重新返回草地的机会都没有。

而在腊子口的另一头,国民党十四师师长鲁大昌为了防止红军偷袭,在腊子口和朱子沟修筑了一道又一道的封锁线,山坡上也修筑了大量的军需仓库和防御工事,屯积了大量的弹药和粮食,桥头堡上架设4挺重机枪,火力交织,严防死守,可以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去。

多耽搁一天,局势对红军就越不利。

在这样危急存亡的生死关头,毛主席当机立断,对聂荣臻下令:“给你三天时间,一定要将这个地方给我攻下来!”

军令大如山,聂荣臻领命之后,很快就开始了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除万难,强渡险关!

1935年9月16日,聂荣臻、林彪在朵里寺和毛主席商议腊子口作战计划,腊子口易守难攻,此战凶险程度是不亚于之前的任何一场战役的,所有人都感觉像是有一个重担压在肩膀上,气氛十分沉重。

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商议,一致认为腊子口的关口较小,大部队无法展开作战,打通腊子口的重任就交到红四团手中。

在红军长征途中,红四团曾多次作为开路先锋,为红军打通了一条又一条的生命通道。团长王开湘因为作战勇猛,曾经拿一把斧头和敌人展开白刃战,因为被人尊称为“斧子将军”。这次毛主席同样在红四团身上寄予了厚望。

从毛主席的住处出来的时候,聂荣臻觉得心中十分沉重。为了能够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计划,减少红军的伤亡,他特意和左权一起,实地勘探了一遍地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聂荣臻在向红军第二师布置任务的时候,神色严肃地说道:“中央对我们下了命令,要让我们在三天内攻夺天险腊子口,保证大部队接下来北上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只要我们能够突破腊子口,国民党的阴谋就彻底粉碎了!

“好!打倒国民党!”二师的同志们接到这个任务后,瞬间士气高昂,将士们磨肩擦掌,视死如归,誓死夺下腊子口的精神让聂荣臻对于攻克这道天险更有信心。

政委聂荣臻和师长陈光在对部队布置完所有的工作之后,决定在当天晚上就腊子口发起总攻。

在作战前,师长陈光对将士们进行最后一次动员:“组织将这项任务交给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要有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坚持完成这次任务!

他的声音雄厚有力,将士们都被师长的情绪所感染,纷纷喊出“不畏艰难、奋勇杀敌”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