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数量繁多,那么,你知道银幕上最早扮演毛主席的人是谁吗?此人就是来自北京人艺的杰出话剧艺术家于是之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干革命就是疯子嘛

说起来,于是之能够有机会扮演毛主席,都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

于是之的家庭条件一般,毕业之后受家境影响不得不辍学为生,15岁的他就跑去当仓库佣工,倘若放在一般人身上,手头有一个赚钱的活计,肯定就直接躺平了,但是,于是之不是这样,他对自己的未来早有规划。

1942年,于是之跑去参加了北平青年组织的业余戏剧活动,这时候他发现了自己对于戏剧的热爱,回去后他继续自学,三年后,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大西语系,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过多久他又失学,这次的他不再屈服于命运,而是遵循自己的职业规划进入祖国剧团,参与一些剧目的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平解放之后,于是之参加了华北人民文工团担任演员(即北京人艺的前身),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于是之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进入北京人艺后,于是之如同海绵一样不断地汲取水分,认真学习前辈们的学习经验,站上舞台后,他就是话剧中的那个人,于是,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出现在他的履历之中,1951年,于是之扮演了《龙须沟》里面的程疯子一角,自此,于是之这个名字留在了很多话剧迷的脑海中。

同年,老百姓们听到一则重磅消息,有一出戏要出现毛主席?由此,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到底谁适合扮演毛主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预热,大家终于知道这部歌剧叫《长征》,只是,在开排之前,导演李伯钊陷入到迷茫之中,到底让谁来担任“毛主席”一角呢?就在这个当口,有人给导演推荐了一个人选——话剧《龙须沟》里程疯子的扮演者于是之。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不少巧合的成分。

当时,为了适应程疯子这一角色形象,于是之专门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发型,演员就是为了角色服务的,他毫不犹豫的剃掉了自己额头上的一些头发,只留下一个背头,如此一来,视觉效果拉满,他的脑门儿变宽了,就连脸都显得长了一些。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跑去拍了试妆照片,但是,有一张照片没有洗好,导致出来的效果不符合预期,照片里的他模模糊糊的,当大家看到这张照片后,眼睛里满是惊讶,原因无他,乍一看,这张照片和毛主席相似度高达百分之八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推荐于是之的人直接将于是之的这张照片拿给导演看,导演看到照片后眼睛都亮了,这不就是她心目中的“毛主席”人选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其实,在《长征》之中,毛主席的戏份并不多,整部剧中只有第六场抢渡大渡河的时候有几分钟的戏份,而且,在台词上面也没有多少,把剧本从头翻到尾也只有一句话。可是,“毛主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特殊的,他们是不会在乎戏份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舞台上面看到“毛主席”的身影。

得知于是之入选后,上到剧院里面的领导,下到于是之的那些同事们,大家都关心极了,为了不留下任何的瑕疵,大家都齐心协力,一个个的都将自己压箱底的功夫拿了出来,帮助于是之做准备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李伯钊也没有当甩手掌柜,为此,还专门买来东北版的《毛泽东选集》上下卷,让他更深层次的了解毛主席,这时候可能就要有人说了,不就是两本书吗?现在随便跑到一个书店就能买到这本书啊,可是,那个时候这本书还没有正式出版,所以,想要找到这本书还是很不容易的。

到了这一步还不算完,李伯钊又专门找来毛主席一些罕见的照片,让他研究毛主席的日常动作和神态。

除此之外,李伯钊又拿出自己压箱底的东西,即毛主席写给她的丈夫杨尚昆的信的信封(信的内容肯定是保密的,不宜拿出),她的目的是让于是之去学习毛主席的字迹,更加丰富和贴合“毛主席”这一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在那个年代,于是之也没有轧戏,他都是在《龙须沟》的演出结束之后,才进入新组之中。能够饰演毛主席,对于于是之来说荣幸之至,从进入这个角色开始,他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扮演毛主席对他来说是一个学习任务......他已经申请入党,争取在这次工作的过程中被批准入党。

由此可知,在接到毛主席一角后,让他的思想得到了质的飞跃。

当然,想要扮演好毛主席,光是李伯钊的那些准备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静态的总是有些缺憾的,倘若能够动起来,想必会更加符合。所以,除了阅读毛主席的相关书籍之外,他还养成了阅读报纸的习惯,分析毛主席在看到这些新闻的每一个反应,与此同时,电视里面还在播放着毛主席的新闻纪录片,就连毛主席的讲话录音,都被于是之拜托领导找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难想象,不过是一句话的角色,于是之都能付出这么多的精力,放到现在,这样已经是顶级了。

眼看着演出的时间越来越近,李伯钊请来一些领导验收成果,其中就包括聂荣臻、刘亚楼和胡乔木等人,大家在看过那段戏后,还是有点不大满意的,简单来讲就是不够自然,于是之整个人都显得有点紧张,而这样的情绪是不会出现在毛主席身上的。

于是之接受了他们的建议,进行了一些细微的改变。

1951年8月1日,歌剧正式上演,当天,刘少奇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都步入了剧场。得知这一消息后,站在后台的演员和导演都紧张的不得了,生怕会搞砸,他们已经准备了这么久,若是......导演不敢再继续想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的心一直提着,一直到“毛主席”上场之后,观众席传来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导演才长舒一口气,行了,观众很满意。

后来,很多中央领导都去现场看了歌剧《长征》,只有毛主席没有去现场,不过,后来有人讲于是之的剧照拿给毛主席看,并给毛主席科普于是之就是扮演程疯子的那个演员,毛主席听后打趣道:“干革命就是疯子嘛!”

对于于是之这个演员,毛主席并不陌生,《龙须沟》这部话剧,他已经在中南海怀仁堂看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批评于是之台词不清

不过,于是之的表演不是每次都能被买单的,你可能不知道,周总理曾经批评过他,理由是台词不清。

这件事发生在1961年,周总理曾经看过几次于是之演的《雷雨》,一天晚上,周总理又一次去捧场。在中途休息时,导演来到于是之的面前,向他透露:多注意,总理对你的台词不满意,声音太小。于是之将导演的话记在心里。

等到幕布再一次被拉开时,于是之非常注意自己的音量,这次他一定要讲大声点。等到戏完了之后,周总理和夏衍一块来到后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先进来的是夏衍,在见到于是之的那一刻,夏衍就同他说:你要准备总理批评你。

不一会儿,周总理就进来了,于是之还记得夏衍说的话,竟然不敢上前和周总理握手,即便是坐下来,他也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心中默念周总理看不到自己。

然而,奇怪的一幕发生了,周总理并没有张口就批评他,而是先自我批评,讲到自己每年在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总是需要做很多的准备,为此还要熬好几个通宵,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作报告的时候嗓子哑了,念出来的效果也自然不够好,由表及里,作为剧团演员也需要注重劳逸结合,不过,下面出现了这些问题,都是上面的责任......

一直到周总理和夏衍离开后,导演和前台的同志才和于是之透露了一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在这之前,周总理在一次看《雷雨》的时候,就嫌于是之第二幕开始的台词听不清,不过,剧场的经理还给于是之解释了一番:周总理坐的乃是第七排位置,这里是声音效果最不好的地方,后面10排左右的座位可能会更好一些。这次周总理又来了,他不顾众人的阻止选择坐在11排,周总理和剧场经理说:他一定要坐在这里再听听。

中途,周总理指着台上的于是之,询问了观众,他说的话大家能不能听清楚,不过,观众回答的内容,于是之的同事们不大好意思告诉他,但是,周总理当时的表情大家都看到了,这才有了导演传话和夏衍的提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周总理为了体谅演员,竟然去后台先进行了自我批评。这件事后,于是之受益匪浅,在表演时更加注意细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