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高”,还比传统小麦“有内涵”

风吹过麦穗,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如果不仔细看,这片麦田似乎与普通麦田没有区别,但是与普通麦穗相比,彩色小麦的麦壳里包裹着饱满的麦粒,仔细透过麦壳隐约能够看到麦粒颜色略深,不是人们传统印象里的金黄色。

这里是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彩色小麦的田地,一块地大约5亩,从远处看是一片丰收的海洋。麦地前面还立着小牌子,上面密密麻麻标记着的数据显示着这里出产的麦子“身价不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麦

负责彩色小麦选育的盖红梅博士带着记者来到储存彩色小麦的棚子内,这里是科研人员们一年的心血:有金黄的小麦,还有紫色与蓝色小麦。紫麦和蓝麦不仅能从视觉上给人冲击,还因其种皮或糊粉层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花青素,使其较普通小麦营养更加丰富。紫麦的花色苷含量为0.0935mg/kg,蓝麦的花色苷含量为34.211mg/kg,它们还都富含人体所必需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盖红梅认为,小麦育种从业人员的在解决“吃得饱”的基础上,早已经开始朝着解决“吃得好”“吃得健康”的目标迈进,“这些年我们国家的小麦产量提高了,为了追求口感,谷物加工变得更精细化,在加工的过程中损失了很多营养物质,比如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因为小麦作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主食。如果能让主食变得更营养,微量元素含量更高,人们的健康也将更受益。抱着这样的想法和目的,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做彩色小麦的选育。”

亩产能达千斤,彩色小麦制品获市场认可

在彩色小麦背后,盖红梅和团队成员的付出真诚而饱满。她们一心扑在麦子上,跟着麦子的长势欣喜交集,周末放假也挂念着这片麦地。接受采访时,她还不停望向远处的云,害怕下雨来不及收正在晾晒的麦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麦

一身迷彩服,一顶草帽,是盖红梅在田间必不可少的装备,即使已经做了防护,她的手晒得和脸已经不是同一个颜色,“这个衣服布料厚,可以在田里随意走动,太薄的衣服容易被麦芒扎到,而且这衣服有很多口袋,需要什么就从口袋里掏。”她的迷彩上衣有5个口袋,裤子有4个口袋,每个都像百宝箱一样,随时能从里面掏出笔、标签、绳子、种子……

盖红梅是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博士,她从1998年大学入学到2008年博士毕业后就扎根在了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做小麦育种的工作,如今已过去16个年头了。谈起为何选择农学专业,她说,“当时选专业,哥哥帮着选的,之后读研、读博也都没换专业。家里的长辈还调侃,好不容易通过读书走出了农村,又回到了田里。”

但此“田”非彼“田”。她通过自己所学,选育出新品种,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作为一个农村走出的科研工作者她更是感到欣慰。

彩色小麦和普通小麦的种植方式无异,都是冬小麦,秋种夏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麦和紫麦杂交的小麦

盖红梅说,目前紫麦和蓝麦在平度和胶州已有合作社种植,其中紫麦亩产能达到1000斤左右,蓝麦900斤左右。“合作社的人说,目前彩色小麦较普通小麦要高,收益比较可观。全国的市面上已经有了用紫色小麦做的麦片,销量听说也不错。紫麦最好采用全麦的方式食用,它的主要营养元素都在种皮上,全麦面粉口感可能比较粗糙,可以通过配粉的方式,改变它的口感。”

选育周期经历十多年,不久紫麦将率先大范围上市

今年的丰收,也加快了让更多人吃上彩色小麦的步伐。

青研紫麦1号、青研紫麦2号、蓝麦品系是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彩色小麦,整个选育周期经历了十几年。青研紫麦1号是杂交了秃头紫麦和济麦22号,“母本秃头紫麦是在育田边上自由生长的一棵小麦子,在灌浆后期发现是紫麦,于是就采收起来,把它作为育种亲本。”盖红梅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麦

盖红梅娴熟地捆起地上散落的单株小麦,将标签穿在绳子上,用马克笔做好标记。她将一株麦穗放在掌心,双手轻搓后放在嘴边吹一下,麦壳吹走了,只留下了紫色的麦粒,她笑着说:“这个麦粒的颜色真不错,粒也大。得收集起来,明年再继续种植筛选,这个紫色的麦粒内是蓝色的,这是第2年种植了,是紫麦和蓝麦杂交出来的。”说着,便将它们揣进口袋。

这些散落在地上的单株小麦是她用心挑选的,有的单株麦穗长得很齐就优先入选,有的麦穗长得高矮不一,成熟度也不一,就计划淘汰。她觉得这些麦粒的颜色或者大小都符合作为明年种子的标准,就将它们留下,再种一年试试长势和成果如何。

之后,种出的这些麦子再送到专门的实验室进行营养及成分等分析,彩色小麦的选育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优中选优,培育出最佳的种子给市场,再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我们现在种植的彩色小麦有蓝麦、紫麦、蓝色和紫色结合的蓝紫色小麦,希望能够早日将它们送到人们的餐桌上。做种子培育不是件容易的事。看到地里的麦子一点点长高,看着它们有变化,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每天都累得爬不起来,但看到它们第二天又干劲十足。” 盖红梅说。

据了解,我国1997年开始认定彩色小麦品种,河南漯河的漯珍1号于1997年审定,截至目前多家单位开展了彩色小麦育种研究。今年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计划将对紫麦进行成果转化,未来青研1号紫麦制作的美食将端上青岛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