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是每一个中国学子梦寐以求的圣地。

然而,有一人放弃了清华副校长的地位,带着建设一流大学的梦想踏上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年后的今天,那人是否如愿以偿

那所被寄予厚望的西湖大学,又是否实现了当初的宏伟蓝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亿巨资打造的西湖大学

2018年,著名科学家施一公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想法。

要以200亿元的巨资杭州西湖边上建立一所新型大学。

定位为高端研究型,通过5年超越北大清华15年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这一想法立即在教育界引发了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一个致力于基础科研的科学家来说,创建大学似乎有些超出他的专业范围。

但是,施一公有自己的考虑。

他认为当前的教育体系存在问题高考一试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并不公平。

他想通过创建一所新型大学,来改变这一现状。

作为理想主义者,施一公凭借人脉号召力。

召集了一批国内外顶尖专家支持这一事业。

其中不少是施一公多年的好友,对他的理想给予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光有师资还不够,创办一所大学更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

施一公找上了当时最富有的企业家王东辉,请求资助。

施一公与王东辉进行了一次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深入交谈

全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教育理想。

王东辉默默听完,最终说出“你需要多少钱就开口吧”。

施一公开口要了一个亿,王东辉并未立即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第二天一早就送来好消息,表示愿意全力支持。

在王东辉的带动下,更多的社会捐款加入,创校资金迅速到位。

就在众人的努力下,西湖大学终于在2018年10月正式诞生。

有了这笔钱的支撑,西湖大学起点颇高。

一开始就在师资、硬件等方面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施一公宣布西湖大学成立的那一刻。

他激动地说出了一句名言: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

这句话成为西湖大学的校训,激励着全校师生不断前行。

如今五年过去了,这座投资200个亿的大学完成赶超目标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湖大学的研究项目和成果

西湖大学虽然建校时间不长

但在各学科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巨大的创新潜力。

生命科学领域,西湖大学的教授团队在进行试管受精助孕技术研究中。

发现向培养基添加一种特定的蛋白质。

可以提高卵母细胞质量增加排卵的成熟卵子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猜测这种蛋白质可能起到了保护卵母细胞的作用。

减少了卵母细胞在培养基中的损伤。

如果这一发现经过进一步验证。

可能会对目前生殖医学界对卵巢早衰的认识产生影响。

为一些原本很难自然受孕的夫妇带来希望。

理学院的教授团队在研究一种全新的钙钛矿结构的钒酸盐光电子材料时。

这一发现可能会推动对光电子发射机制的新的理论解释。

开启光电子材料研究的新方向。

为开发高性能的光电子器件提供理论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计算机学院的赵世钰教授在研究多机器人协同完任务时。

提出一种“无私探索”的策略。

从而显著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

这一策略为构建人工智能的协作体系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

如果投入应用,这种策略还可以在搜索救援、无人驾驶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毒研究领域,西湖大学的教授团队成功解析出了新冠病毒的结构。

为药物或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是防治新冠疫情的重大科研进展。

这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展现出西湖大学在交叉学科领域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

西湖大学的科研人员表示。

他们将不断开展富有创新的科学探索,以科技进步服务国家发展需求。

西湖大学的快速崛起必将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短短五年就能有如此成就,这所高端大学着实名不虚传啊。

但比大学更为传奇的,应该是它的创始人施一公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从高考大省走出的高端人才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成立这样一所高端学院对中国的学子有多重要。

校长施一公的传奇人生

河南郑州的小医院,施一公啼哭出生的那一刻。

他的父母满怀希望地给了他“一公”这个名字。

寓意他能敢为人先,秉承天下为公的思想,成为最出色的孩子。

别人都说,人命由天定,孩子的性格未来也注定在襁褓时便已铸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施一公从小就表现出超常的聪慧与勤奋,让父母十分欣慰。

即便从小随父亲下放农村,只能在驻马店的破旧乡校读书。

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望

课堂上他总是最认真听讲的那个,放学后也最乐于帮同学解惑。

寒暑假时,他总喜欢借着月光在院子里看书直到深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有不懂的就会跑到父亲施怀琳身边请教。

施怀琳是村里的知识分子,有着丰富的知识。

每当施一公来问问题,他都会一五一十地解释给儿子听,夸奖他“聪明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时期的施一公继承了家学,在数学竞赛中脱颖而出。

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

他还清楚地记得站在保送通知书前激动地流下了眼泪的情景。

自此开始,他像一匹骏马般奔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从前的努力是为了脱离贫穷获得新生。

那么清华生活则让他真正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

他开始埋头钻研前沿课题,加入科研小组。

同学们都说他是清华最勤奋的学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正当施一公以为一切都在循序渐进之时,命运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父亲车祸离世的噩耗让他整个人陷入崩溃。

他不再笑,不再说话,整日整日地在宿舍呆坐。

“父亲啊,您的儿子该怎么活下去呢?”这成了他脑海中最强烈的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施一公选择带着这份痛彻心扉的思念出国留学

他要让父亲在天之灵知道,儿子会好好活下去的。

在美国的日子是施一公人生中的黄金时期

这里不仅有一流的学术条件,也给了他漫长的青春岁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系里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

施一公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团队。

白天与同僚们讨论学术,晚上则一起打球寻欢作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球赛中,一个高挑美丽的女生赵仁滨给了伤病中的施一公温暖的援助。

两人一见钟情。

婚后不久一个女儿一儿子的到来,加深了他对家的牵挂。

当施一公终于拿到博士学位、又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时

他明白自己的学术成就已经足够让他在美国获得广泛认可和舒适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心中的家国情怀迫使他做出不易的选择——回国效力。

起初,美国同事和学生都不理解这个决定

但施一公告诉他们,科学工作者终究是有国籍的,而他的国家正迫切需要他的力量。

回国后,施一公很快便意识到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当他在清华担任学院院长时。

发现大多数学生缺乏科研兴趣,也没有将成果转化应用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他担任副校长后,又看到顶尖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留在国内。

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正在流失。

这促使他下定决心开创新的教育方式,通过西湖大学的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景一片光明

尽管目前西湖大学规模仍小。

暂未开设博士项目,招生数量有限。

知名度不及清华北大等传统名校。

但西湖大学获得近200亿创校基金支持,硬件设施一流。

具备打造优势学科的雄厚资金实力。

西湖大学深谙不能急于求成,正在通过国际化办学融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需要说明的是,西湖大学位于浙江杭州西湖景区内。

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于学子们专心求学、教授们进行科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宁静致远的学术氛围,有助于大学里涌现出更多原创性的思想。

西湖大学的办学理念非常进步,高度重视人才的成长。

学校给予学者很大的学术自主权,更看重一个人的潜力和可能性,而不是现有的成就。

吸引了很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学者前来就职

他们怀揣着对中国学术事业的责任与梦想为中国培养栋梁之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已与多家高科技企业达成合作。

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造福社会。

西湖大学的科研平台设备先进与世界一流实验室比肩。

这为学者们进行原创性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湖大学正以开放的胸襟,学习国外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

通过国际化办学,西湖大学正在为中国培养怀有远大理想的年轻一代

搭建连接中西方学术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给予其时间成长,西湖大学定可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