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曾回忆自己一生中最艰难的几次决定,1945年8月去重庆谈判是其中之一。

抗战结束后,全国迎来久违的和平,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包括大部分民主人士甚至外国人,都不希望中国打内战。

为了全中国的和平,毛主席从延安飞赴重庆,和蒋氏进行和谈。

这是毛主席一生里为数不多的坐飞机经历,而且是去“敌人”的老巢,危险系数很高。党内很多人曾建议不要去,去了不安全。但毛主席为了大局,最后力排众议去了重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重庆一共43天,期间曾有我党干部在重庆被枪杀的恶性事件。幸好毛主席有好几个贴身保镖保护,从始至终安然无恙。

在这几位保镖之中,陈龙作为保护毛主席的主要人物居功至伟,后来还被毛主席赠予手表。尽管党内禁止互送礼物,但毛主席还是为了陈龙而破了一次例。

然而,陈龙在收到礼物后却远走东北,坚持回到自己的故乡奉献。后来毛主席多次要求他来负责自己的保卫工作,都被陈龙拒绝了。

尽管毛主席对此不悦,但也说过:“人家不愿意干,就别勉强”这样的话,以示对陈龙离开自己身边的惋惜。

陈龙后来一直在地方工作,最后因为心脏病英年早逝,毛主席还深以为憾。

那么,陈龙到底是谁?他是如何在重庆保护毛主席的?为什么他后来不愿意负责毛主席的保卫工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白山黑水的悍将,陈龙

陈龙,这是一个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磨灭的名字。

作为建国后的公安部副部长,陈龙曾带领公安系统和特务斗争,击毁了大量蒋氏和美国埋伏在大陆的特务组织,保护了新中国的安全。

但鲜为人知的是,陈龙这个名字只是化名,他真正的名字叫刘汉兴。

刘汉兴是辽宁抚顺人,1910年出生在当地一个农民家庭。刘汉兴的家族属于富农,家庭条件好,他得以在儿时念私塾,还受过民国初期的中学教育。

1926年,刘汉兴中学毕业,摆在他面前的路有两条:

一是继续上学,最后去读大学,但这条路费钱、费时,对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不太现实;
二是去当兵,当时张作霖已经是东北王,奉系军队大量扩军,进张大帅旗下吃粮,也是一个门路。

刘汉兴最后和几个同学一起投了军,在奉系第21旅659团当大头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旧军队大部分是文盲,学生兵凤毛麟角,刘汉兴受过中学教育,很快在部队里得到重用,被旅长送到“吉林陆军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被授予少尉军衔,当了排长。

在东北军服役的四五年里,刘汉兴曾跟着张大帅入关,和其他军阀打了几场仗。

张作霖称霸北方后,刘汉兴被派往黑龙江牡丹江市当铁路驻军。就在驻扎黑龙江时期,刘汉兴经历了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以及两年后的“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东北军一枪不发撤到关内,白山黑水居然在一夜间丢给了日本人。

刘汉兴和一些东北军军官不忍心丢掉东北,随后在东北拉起民间抗日队伍,在山岭中和日军周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恰逢中共党员、原东北军将领李延禄也在吉林拉起了抗日武装,起名为“国民救国军”,他们一边打关东军,一边在整个东北招纳抗日义士。

刘汉兴走投无路后,拉着队伍去吉林投奔了李延禄,两人兵合一处,之后他被任命为“国民救国军”2旅3团2营营长。

说是营长,其实刘汉兴手下只有一个连的编制,枪支弹药也不多,多次和日军的游击战都占不到便宜。

而当时的东北明面上是日本统治,但在民间,基本是中国抗日武装、民兵、土匪的天下,在这几种组织里,抗日最危险,伤亡最大;民兵其次;土匪过得最逍遥。

在和日军交战占不到便宜后,刘汉兴的手下居然有人建议:“要么直接投了伪满洲国,混个一官半职,拿大洋,住洋楼,逍遥自在。要么就上山落草,劫火车,抢富户,也痛痛快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抗日局面太糟糕,这种思想一度在东北的抗日武装里盛行,很多部队已经半军半匪,正好给伪满洲国政府宣传打击抗日武装行了方便。

但是刘汉兴是个坚定的爱国者,他严厉拒绝了手下的建议,继续带着兄弟们在吉林东宁等地战斗。

“救国军”后来分裂,一部分反动势力出走,而刘汉兴则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刘汉兴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参谋长,在黑龙江东南部继续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东北抗日斗争很艰辛,当地缺乏物资,更缺乏有经验的干部。为了提高抗联的战斗力,党选派刘汉兴去苏联进修学习,希望用苏联的先进经验改变抗联的面貌。

1936年,刘汉兴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上学。可刘汉兴起初很奇怪,别人都是去伏龙芝军事学院学军事,为什么自己会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呢?

到了之后才知道,刘汉兴学的不是军事指挥专业,而是党鉴于刘汉兴品行端正,斗争意识强,让他学习安全保卫专业。

刘汉兴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在这里,为了保证学员安全,每个学员都要起个化名。在中国共产党代表陈谭秋的建议下,刘汉兴改名为“陈龙”。

陈谭秋说:“我是深潭,你是游龙,咱们都是一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