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岳飞后代找到毛主席,请求安排工作,毛主席只回了五个字。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毛主席突然收到一封神秘信件,信件开头引用了岳飞的满江红,而落款,则是岳飞的第二十七代后人,此人写信前来,目的就是申请救助,想要毛主席出面给他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深思熟虑之后,提笔写下了五个字,便派人将信件送了出去。

毛主席当时到底回了什么内容?对于岳飞的后代,毛主席又该如何处理?

点个关注,一起揭秘岳飞后人与毛主席的之间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飞后人的信

这个给毛主席写信的人,名叫岳昌烈,他是岳飞的第二十七代后人。

岳昌烈成长于清末,刚好是个动荡的时代,岳昌烈学习了很长时间的八股文,却在民国建立之后毫无用武之地。但岳昌烈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脾气也十分固执不肯接受新时代的变迁。

他凭借自己自学的知识,顺利在嘉兴的一所学校找到了教书先生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好景不长,受到封建思想影响较深的岳昌烈脾气也十分古怪,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经常与学校的其他老师发生争论和冲突。

为此岳昌烈还经常被学校校长叫去谈话,没想到岳昌烈的倔脾气连校长都不放在眼里,很快岳昌烈就被解雇了。

没了经济收入的他,生活也愈发贫困,岳昌烈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岳昌烈不得不卖掉自己的祖传宅子谋生,他自己则搬进了一间小草屋,陪伴他的只有无数本从清朝留下来的读物和有关记载岳飞的书籍。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坚持读书,家境贫苦再加上思想迂腐,这也导致他一大把年纪还没有找到心仪之人,也没有子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昌烈也从来不在意穿着和外观形象,在别人的眼里,岳昌烈每天都邋里邋遢,像个乞丐一般,这也导致平常岳昌烈也很少与别人交流。

新中国成立之后,岳昌烈彻底赶不上时代了。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连一口米饭都要问别人借,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渐渐的也没有人愿意借粮食给他。

无奈之下,岳昌烈只得利用自己岳飞后人的身份给中央写了一封信。

并不是什么信件都可以被毛主席看到,岳昌烈写的第一封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送到毛主席的手上,自然也就没有收到回复。岳昌烈苦等了许久,眼看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差,岳昌烈再次给中央写了一封信,也是岳昌烈最后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毛主席正在安阳汤阴视察,毛主席自然要来参观当地的著名建筑岳飞庙。毛主席本身就对岳飞十分崇敬,《论持久战》就是毛主席受到了岳飞军事思想的启发而创作的,为我国的思想体系添砖加瓦。

当地的工作人员说到岳飞的后人时,都说岳飞的后人乃虎将之子,毛主席听到之后默默的点了点头。回到了北京之后,毛主席在处理公务时看到了岳昌烈的那封信件,映入眼帘的就是岳飞后人四个字。

毛主席怀着好奇将信件打开,信件开头就引用了岳飞的满江红,毛主席情不自禁的背诵了起来。读完之后,毛主席被岳昌烈的文采所折服,震惊之余毛主席也注意到了岳昌烈的诉求,原来岳昌烈想要政府的帮助。

这事可不简单,如果打一笔钱给岳昌烈,完全能解决其生计问题,但在此之后,肯定有大批人马写信前来,纷纷索要资金救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如果不帮岳昌烈,此举也并不明智。

在两难抉择中,毛主席思来想去,最后提笔写下了五个字,并立即叫人按照五字置办。

毛主席究竟在信件里写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受救济

1952年,岳飞后人找毛主席要工作,主席只用5个字回复他。

“可适当帮助”。

毛主席的意思是,先对岳飞后代进行经济援助,随后再为他找一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批示,迅速地传递给了浙江省政府以及桐乡县政府。政府官员们接到批示后,立即开始着手安排岳昌烈的生活问题。

政府的工作人员首先来到了岳昌烈的家里进行了视察,都为之动容,家中仅有一把椅子和一个饭桌,这些仅有的家具还是自己做的。

工作人员出了门之后便感慨道,岳昌烈即便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还能保持学习的心态,确实令人尊敬。

政府首先为他提供了一定的生活补助,让他不再为三餐和衣物而烦忧。岳昌烈觉得自己受之有愧,明明什么都没有干却接受到这么多的接济。

于是岳昌烈再次向政府提出了一份请求,那就是让他工作,做一些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政府的工作人员立刻开会进行了研讨,他们考虑到岳昌烈的深厚的文学底蕴,决定聘请他为文史研究馆馆员,让他将那一份深深的历史情怀,化作一篇篇历史资料和回忆录传承给后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岳昌烈在政府的关怀下,渐渐地从阴霾中走出。

他的生活有了新的开始。他再也不用担心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撰写历史资料和回忆录中,将那一段段过去的历史,倾注在文字之中,让后人了解他们的辉煌与艰辛。

毛主席听到岳昌烈被安置好之后,还主动寻找工作的行为,主席对此十分称赞,表扬他不愧为岳飞的后人,风骨犹存。

当时时值清明节,毛主席来到杭州视察,这天,他突然将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毛主席询问王芳是否会背满江红,王芳说当然会背,千古传颂的文化作品怎可抛弃。在毛主席宽敞而庄重的办公室内,王芳同志与他相对而坐,背诵着满江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芳的声音,一字一句清晰而坚定,激荡着空气中的每一粒尘埃。

毛主席的目光随着王芳的诵读,在极简的办公室里游荡,像是在遥远的历史画卷中游历。当“靖康耻,犹未雪”这句诗词脱口而出时,他的脸上的庄重神色一时变得更加肃然,像是老榕树上沉重的树枝。

诗词的韵脚在空气中回响,毛主席的声音也随之加入,他们像是在演奏一场古老的对话,其中饱含了千年的悲怆与期待。

办公室里的两个人,完全沉浸在这种气氛中,一时无法挣脱出悲亢的情绪。

毛主席满意的点了点头,此时王芳也大概知道毛主席的意思了,便开口询问道毛主席找自己是所为何事。王芳立即站起,毫不犹豫地答应,“主席请说,无论是什么事,我都会尽心尽力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也开门见山的对王芳说了叫他来的原因,“清明节那天,我无法亲自前去岳王庙。请你代我去,给岳飞献上几个花圈。花圈的费用,你不用担心,可以从我的稿费中支出。但是,我有一个条件,花圈上不能出现我的名字。”

在几日后的清明节,岳王庙前出现了几个没有署名的花圈,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人们围在花圈周围猜测是谁默默地献上这份敬仰。

而这个秘密,只有毛主席和王芳知道。他们在心中默默祭奠那个曾经英勇战斗的民族英雄。

毛主席能对岳飞有这么深的感情,可以说是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了,那么毛主席与岳飞到底有什么不解之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