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美丽的征途上,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更加完美的自己。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爆炸,美容针以其快速恢复和便捷操作的特性,备受众多爱美人士的青睐。然而,在这层光鲜亮丽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法律风险,医美机构与从业者“鱼龙混杂”,一旦操作不当,不仅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伤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责任。

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揭示那些被普遍忽视的法律问题,并提供实用的建议,帮助每一位消费者在追求美丽的同时,也能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美容针”,就是通过在皮肤或肌肉层注入各种物质(如玻尿酸、水光针等),来达到改善皮肤状况或塑造面部轮廓等目的。

我国已批准上市的注射用玻尿酸(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胶原蛋白植入剂等整形用注射填充物类医疗器械,与整形用注射填充物类医疗器械配合使用的注射针,注射针具有创伤性和侵入性,若操作失误或者不规范将造成一定的伤害后果。因此,操作此类医疗器具,都应当在我国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在实践中,消费者应当重点区分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对皮肤具有创伤性的微针、注射玻尿酸或肉毒毒素、割双眼皮、抽脂、隆鼻、隆胸手术等均属于医疗美容服务。开展医疗美容活动,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核准相关美容服务科目。

按照卫生行政管理有关规定:美容医疗机构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美容院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只可从事皮肤护理等生活美容服务活动。因此,生活美容院开展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属于非法行医,轻则受到行政处罚,重则可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注射美容针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法治社会中,任何行业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运作,特别是医疗美容行业,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身体权与健康权,

一旦损害消费者权益,如果操作者的行为违反规定,则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种责任通常包括:

1、直接的经济损失赔偿,如医疗费用、误工损失等。

2、还可能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刑事责任:

无照经营或未获得相应资质而私自开展医美项目,这种行为不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更可能构成非法行医罪。

《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行政责任:

医疗美容诊疗行为属于特殊的消费服务类型,对于查实的非法医美机构,政府部门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六、四十七条规定:诊疗活动超出登记或者备案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

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

如何选择靠谱的医美机构?

在选择医美项目时,首先,消费者应考虑具体项目的合法性和安全风险,检查医疗机构是否拥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医疗美容资质,确认医生是否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

1、可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网站查看企业公示信息,核实医疗美容机构主体资质,是否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还要注意查看是不是诊疗范围内规定的医疗美容项目。2、也可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查询医生执业注册信息,认准有资质的医生。

其次,使用正规医疗产品。在医疗美容过程中使用的医疗美容产品大多属于药品或医疗器械。在进行注射项目时,注意检查医疗器械:

一是有没有中英双语标签(是否经国内药监部门审批);二是产品外包装上找到该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规格型号、生产厂家、预期用途等信息;三是关注明显的生产日期等信息,可以到国家药监局官网核查以上内容。还有,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机构的历史记录、用户评价来了解其服务质量和效果。

此外,消费者在选择使用可用于医疗美容的医疗器械时,还应事先与美容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对医疗美容的预期效果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充分了解并合理评估后,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该项医美服务,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副作用,理性选择。

最后,消费者在签署任何同意书或合同前,都应仔细阅读,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1、留存消费凭证。消费者应及时保存好相关诊疗记录以及发票存根,避免发生纠纷时,因无法提供相关证据不利于维权。

2、及时有效维权。在医美消费过程中,如果遇到权益受损,消费者可根据《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申请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专业调解组织调解,也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要求机构赔偿。

3、还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机构未经核准登记,或者不具备相应资质,或者实施手术人员无医师资格,应属于欺诈行为,应给予手术费、护理费、交通费以及误工费等赔偿,经过伤残等级鉴定后,构成残疾的,还可要求残疾赔偿金。不仅如此,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医美机构支付一定金额的精神损害赔偿金。

[畅森律师提醒您]

在追求美丽的过程中,我们期盼享受变美带来的满足感,更应当警惕其背后的安全风险与可能带来的责任。合法合规、凭借执业许可依法开展项目是执业的重中之重。

因此,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坚守医疗伦理,保证自己的操作和服务都符合法律要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美服务,以免危害他人身体健康,更为自己带来遭受牢狱之灾的风险。

作为消费者,在选择医美项目时应当仔细甄别不同项目的利弊,选择合规的机构和有资质的工作人员,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双方共同守好“安全线”,让美丽与责任共同“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