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5月30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博物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旨在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博物馆已收藏入库500余位中国科学家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著作、音视频和相关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这些藏品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还原历史、与科学互动,带你亲身参与到那些重大的科学发现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展馆的一隅,“家书诵读”展区陈列着一封封科学家给亲人、朋友寄去的家信。有的写在正式的信纸上,有的则是随手在香烟盒上匆匆落笔。它们有的完整,有的残缺,或字迹工整,或潦草收尾。但每一封都承载着前辈们工作之余,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后辈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现在真不知道应当如何是好

何泽慧写给大姐的书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泽慧书信

1934年11月,正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读的何泽慧纠结于是否要换到医学专业。民族的需要、家人的建议和个人的发展纠合在一起,令她难以决断,因此于11月22日写下这封给大姐何怡贞的信,请她提供建议。

书信原文:

大姊:

好久好久没给你信了,你也如何没有信来?其原因终不外乎一个“忙”吧!开学至今一月有余,所过的简直是非人生活,终日东忙西忙,家里、你那儿、哥哥那儿,都是音息全无,“忙”和“懒”两相压迫,你想还到那儿去找逍遥?!

父亲大人今日由苏州到北平,我进城了,与大侄女等谈及我的读书问题,他们——父亲、四哥哥,大侄女……都主张我改行学医,但是我自己觉得好像已经太晚了,你觉得我现在改如何?二年的物理不是白念了吗?而且在这两年,我对于生物一些也没有念,若是读医的话,至少在大学里再读二年然后去考协和等,你觉得如何?我现在真不知道应当如何是好,你快些给我一个指示吧!你快些给我决定吧!反正我今年又白糟蹋了,若是我立意学医,则我当立刻加油读读生物、化学,你说对吗??

我现在觉得,我是太应当学医了,我为什么不早些觉悟?!现在才想着?!我今天已将“Advance Calculus”等退选,而去旁听“生物”了,你觉得我太不上算吗?白费了二年光阴!你说声老实话,快些快些,我究竟可以学医吗?太迟了?!学医至少八年,八年下来,我不是老了吗?!但是我现在想,我们物理系的几个同学一同如此想,四年物理毕业后又如何?外国去镀一层金回来又如何?至多至多当一个教授,太没意思了!你说如何?学医呢?还是继续读完了四年大学物理系再讲?若是学医,以往的二年和现在的一年是白糟蹋了,你说究当如何?这是关于我的终身大事,请详为指示!我现在写信,我望你明天就收到,后天就给我回信,但事实上,一来一去至少二个月,太使人不耐烦了!

十二婶已于上月逝世,她待我很好,她死了我还特地进城去吊唁呢!十二叔听说又begin to荒荡了,该打该打!!姓何的为什么如此没出息!

我发出这封信,就立刻希望收到你的信,请你于忙中抽出三分钟,写个回条来!

泽慧上

不怕挫折,要有理想,要有毅力

王世真写给女儿的书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真书信,知识就是力量,2分钟

1985年6月22日,王世真写给女儿的信。

在信中,王世真告诉女儿,他今天成为了中共党员,最近还要出国开会。让女儿好好养育孩子,同时也注意锻炼身体。

书信原文:

敦渼:

你要我写信。最近极忙,现简单写几字。

今天下午我们开了支部大会,会上一致通过,吸收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哥哥又去过一次美国,在那里一个月,现已回国。

今年8月我将去维也纳,9月去美国,都是出席国际会议,并做报告。日前正在积极准备中。

小玉如果真能像“阿信”,那就好了。温室里培养出来的,未必经得起考验。如果从小经历艰难、曲折的道路,自己刻苦奋斗,长大是会有出息的。望你好好教育她,不怕挫折,要有理想,要有毅力。

你自己也要乐观,首先把身体锻炼好。祝健康。

爹爹

1985.6.22

处世知机克己先

母亲写给王世真的书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真母亲书信,知识就是力量,1分钟

1965年2月,王世真五十岁生日时,母亲写给他的贺诗。

书信原文:

真儿五十初度作此寿之

儿女光辉父母传,更生自力出天然。

持躬素约勤劳大,处世知机克己先。

有妇宜家心自足,在公长日意(志)为妍(坚)。

童颜久驻人争羡,笑口常开耄耋延。

七十五龄阿嬭书祝

乙巳花月吉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家书诵读”展区内,几十年泛黄的信纸与现代多媒体设备相结合,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更可以去聆听一封封珍贵的家书,感受历史变迁与科技设备交融的魅力。

学风与家风高度融合,学风传承科学精神,家风绘就科学底色。一封封充满温情而又意涵隽永的家信,不仅承载着家族情感,更传递着科学家们对学术的执着与对国家科技发展的深切使命感。

回望科学家的峥嵘岁月,感悟其奋斗历程。在这个充满科技魅力的殿堂里,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人类文明的辉煌历程,每一封家书都寄托着科学家们的祝福与期盼。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一代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科技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终将手握接力棒,在前辈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甘于寂寞的高尚品格指引下,在时代的洪流中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