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位残疾老兵为了给战友扫墓,千里迢迢从江西去到南宁的烈士陵园,结果意外发现自己的墓碑赫然立在一旁,上面不仅有他的姓名,还有他年轻时的军装照。

这让老人不禁感到疑惑:自己明明活得好好的,怎么就变成了烈士

这场乌龙事件是如何发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情?

扫墓却碰上“大乌龙”

老兵名叫晏礼根,是一位退伍军人,曾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一位排雷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清明前,已然花甲之年的晏礼根坐上了火车,千里迢迢从老家江西去往南宁,为的是祭奠那些曾经并肩作战却不幸牺牲的老战友们。

抵达烈士陵园后,晏礼根步履蹒跚地走到战友的墓碑前。

苍老的手抚摸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和脸庞,曾经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场景涌入脑海,他的思绪似乎也飘回了硝烟之中。

这时,他忽然瞥见旁边一块墓碑,上面竟然写着他的名字!

晏礼根有些疑惑,猜想会不会是同名同姓。可当他走近一看,上面贴着的不正是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吗?

晏礼根的哀思情绪瞬间转化为震惊与疑惑:自己不是活得好好的,怎么就被认定为烈士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根?晏礼根?真是你啊!原来你没牺牲啊!”

一个浑厚的男声从他身后传来,晏礼根回头,看到了曾经的上级,惊讶地说:“团长?你怎么在这儿?”

团长名叫雷悦威,在听到晏礼根的声音以后,他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不由得调侃起来:“好呀,亏得我每年都来给你上坟,原来你一直都活着!”

早前在火车站的时候,雷悦威与妻子也看到了晏礼根,但雷悦威一直都以为晏礼根已经牺牲多年,所以并没有上去打招呼,没想到在烈士陵园前又遇上。

“团长,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被认定为牺牲了?”

雷悦威安抚了他的情绪,随即将他带回家招待一番,曾经的故事也随之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晏礼根出生在江西万载的一个小山村,因为家里穷,晏礼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

1969年,刚刚成年的晏礼根与同村的几个青年一起前往洛阳打工挣钱。

但工作并不好找,一行人在洛阳找了几天,也没找到能讨生活的工作,碰巧这时部队正在招兵,晏礼根看到招兵启事,顿时兴奋不已。

晏礼根小时候经常听村里的老人讲述抗日、解放以及抗美援朝时期解放军的英雄事迹,从那时起他就梦想着自己将来也能参军入伍,有一番作为,为国家效力。

如今大好的机会就摆在眼前,晏礼根自然不想错过。

他拉上伙伴们一同报名参军,可征兵也是有严格的条件,未能达标的一律被淘汰,因此一行人中只有他被选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了这个好消息,晏礼根开心极了,一边手舞足蹈,一边让回乡的伙伴给母亲带话:“你儿子当上兵了,暂时回不去家。”

入伍后,晏礼根被分配到第43军127师379团,成为一营一连的普通战士。

初入军营的晏礼根哪儿知道,当兵可不是受人敬仰,表面光鲜,其背后的苦只有当过兵的人才知道。

好在晏礼根身体素质很好,而且很能吃苦,难就难在他从没接触过运动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很差,因此在战术动作训练考核中屡屡碰壁,被别人甩出一大截。

这狠狠打击了晏礼根,每天结束训练后自己还要额外补练,动作难他就去找连长指导。

终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晏礼根的训练不仅初见成效,还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晏礼根平时就很老实本分,做事也很细心,连队里属他人缘最好,和所有人都相处得十分融洽,连长也对他青睐有加。

正因如此,一桩令人羡慕的好事便落到晏礼根身上。

获师长赏识被召回

当时,晏礼根所在的127师刚上任了一位新师长,由于事务繁多,新师长也没时间给自己配一名警卫员,一直到眼下工作都处理得差不多了,才开始让各连队推荐优秀士兵。

晏礼根为人老实肯干,做事又细心,连长立马就把他推荐过去。

幸运的是,晏礼根被选上了,连长十分欣慰地对晏礼根嘱咐:“到师长身边要好好干,不要给咱们连丢脸!”

晏礼根向连长敬礼并郑重承诺:“保证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顾师长的人一定得懂察言观色,更要有耐心和细心,好在晏礼根勤奋努力,师长交代的任务他都能达到,深受师长的喜爱。

就这样晏礼根在师长身边当了整整五年的警卫员,而他也在自己入伍的第七年迎来退役。

即将离开军营的晏礼根满是不舍,在部队当了七年兵,难以割舍与战友们的感情,晏礼根与他们一一告别,然后带上自己的行囊,缓缓走出军营。

就在他以为自己的军人生涯就此结束时,一辆吉普车急速驶来,晏礼根一眼就认出了那是师长的车,难道师长要来亲自送别他吗?

晏礼根心头一暖,在心里默默地感谢师长的行为。

可车门打开后,下来的却并不是师长,只是他身边的一名军官,他让晏礼根跟自己上车,说师长有事找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即便晏礼根一头雾水,也立马提起行李坐上了车。

来到师长办公室,张万年见到他的第一句话便是无奈地埋怨:“你要走了怎么不和我说一声?”

晏礼根尴尬地挠了挠头,笑着赔罪道:“师长您有事外出,我怎么好打扰您呢。”

张万年点了点头,然后示意他坐下,接着讲述自己的意图。

他表示,像晏礼根这么优秀的军人就此退役实在可惜,便想要给他安排新职务,但是新职务有一定的危险性,不知道他愿不愿意。

晏礼根一想到自己还能留在军营,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下来,哪怕有危险他也不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万年欣慰地点头,然后交给他一封推荐信,让他撤销自己的退伍申请。

在师长的安排下,晏礼根被调到工兵营学习排雷和扫雷,晏礼根学习能力很强,能吃苦,很快就掌握了这两门技术。

后来因表现出色,在1978年被调到云南军区担任教导新兵排雷的工作。

只是没想到,他去了还没一年,就又要面临退伍的危机。

为救战友而负伤退伍

1979年,越南多次无视我国的警告,在边境寻衅滋事,我国忍无可忍,最终发起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

晏礼根所在的队伍也被派上前线,中越边境地形复杂,周围密林分布,杂草丛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部队采取惯用的轻步兵穿插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将越南军打得找不着北。

但越南军有地理优势,他们熟悉周围的地形地貌,为了克制我军的打法,越南军在境内埋下大量地雷,长达上千公里,多达上百万颗。

这对我军的进攻造成了不小的威胁,战士们只能选择匍匐前进,可这种进攻方式效率太低,且战士们稍有不慎就会被埋在暗处的地雷炸死炸伤。

这时候排雷扫雷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晏礼根带着他的队伍来到前线,凭借自己丰富的排雷经验和技术,不分昼夜地在一线奋战,为前行队伍扫清了许多的雷区和数不胜数的地雷。

可排雷的风险极高,尽管他们已经很小心谨慎,却还是免不了出现牺牲,晏礼根的好几位战友都因此牺牲,就连他自己也难以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禄平战役爆发后,晏礼根一如往常地带领战士们到前线去执行排雷任务。

结果就在众人认真搜索时,一个名叫毛永德的士兵突然大叫一声,然后一动不动站在原地,着急地表示自己好像踩到了地雷。

晏礼根上前查看,发现他踩到的是松发雷,一旦脚离地,地雷便会立马引爆。

排除方式也不容易,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也很考验排雷者的技术以及踩雷者的心理素质。

排雷队伍里最有经验的当属晏礼根,于是他吩咐毛永德:“不要乱动,保持冷静,我来帮你!”

可毛永德内心十分煎熬,担心自己小命不保,因此看到上前的晏礼根就害怕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安抚他的情绪,晏礼根只好不断地安慰他,让他相信自己,随后轻轻来到毛永德脚边,开始了排除行动。

但或许是过于恐惧,毛永德的精神过度紧张,加上腿部长时间用力,导致肌肉发生痉挛。

毛永德的腿不受控制地动了一下,地雷瞬间被引爆。

晏礼根的坚持与努力顷刻间作废,他全身各处都被弹片击中,浑身布满鲜血地倒下,很快也失去了意识,而毛永德则被当场炸死,壮烈牺牲。

为正名奔走三十五年

较为幸运的是,晏礼根并没有因此牺牲,而是被战士们送到了后方的野战医院,医生们通过紧急抢救,总算是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由于医疗条件有限,抢救手术仅仅只做了一半,他体内的弹片也没有全部取出,伤势严重的晏礼根只好被转送南宁的医院继续进行救治。

等后续病情稳定下来以后,他又被转送到长沙的医院进行疗养,在长沙医院住了一整年,晏礼根的身体才得以勉强恢复到正常人水平。

但他也落下了残疾,被部队判定为伤残军人,不得继续留在军营服役。

晏礼根被迫退伍,带着自己的退伍证和不多的行囊,时隔多年重返江西老家。

可到家后,晏礼根翻看自己的退伍证,却对自己的退伍原因产生了疑惑,上面写着自己是“因公负伤”,而他明明是在战场上受的伤,按理来说应该是“因战负伤”。

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不相同,退伍后的待遇更是天差地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晏礼根是名军人,是在中越战场上作出过无数贡献的勇士,一句“因公负伤”不仅将他多年的信仰所埋没,更是将他在战场上所立下的功劳所抹杀。

这令他无法接受,思前想后,晏礼根还是拖着残疾的病体,亲自到县里的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询问,看能否将他的退伍原因修改回来。

但给他开出退伍证明的是广西那边的有关单位,而晏礼根也无法证实自己说的话是否属实,毕竟冒领军功也是大罪,因此他们不敢轻易修改。

被拒绝后,晏礼根郁闷不已,但他并不想就此放弃,于是他不断想办法:找战友,求助更高级的机关单位,但都没能彻底解决问题。

他就这样不断在祖国大地上奔走,只为给自己正名,拿回属于自己军人的荣耀和功劳,而他这一努力,就花了35年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他年过花甲,来到南宁烈士陵园为战友扫墓,意外发现了自己的墓碑以及多年未见的老团长雷悦威。

在老团长的帮助下,晏礼根这才得知当面的真相。

原来当初晏礼根被战士们送到野战医院后就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部队只知道他受重伤进了医院,并不知晓他被转院的事。

查无此人后,战友们便以为他牺牲了,于是上报了部队,将他认定为牺牲的烈士,之后还在烈士陵园为他修建了墓地,这才造成了晏礼根扫墓看到自己的乌龙事件。

不过也正是此次乌龙事件,让晏礼根重获修改退伍原因的信息,因为那块墓地与烈士的墓碑,就是他因战负伤的有力证据。

后来在老团长等多方势力的帮助下,晏礼根的退伍证明终于得到了改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因战负伤”那一刻,晏礼根不由地落下眼泪,他努力了35年,此刻终于得到圆满。

而江西的政府在得知此事后,不仅为晏礼根进行正名报道,还将他这么多年缺失的待遇补贴回来。

不久后政府还出台了对退役军人的优惠政策,许多上过战场的老兵待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像晏礼根这样因为伤情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军人不在少数,可他们的献与功劳也是不可忽视的。

要是没有他们在战场上的献,没有他们保家卫国的努力,就没有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

致敬每一位可爱又伟大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