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瑞瑞)6月12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CACA)常务理事、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小梅教授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媒体支持的“共助健康中国·癌症防治在行动”交流会上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CACA)常务理事李小梅

在李小梅看来,疼痛是需要管理的,不能让患者忍着。“癌痛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症状,甚至是慢性疾病,但是当前的筛查、诊断、评估和治疗都不足,因为疼痛非常严重,会影响患者的睡眠、情绪以及心理健康。”李小梅说。

李小梅谈到,癌痛之所以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观念和药物管理等问题是重中之重。观念包括医患双方的理念,首先,从观念的角度出发,患者并不愿意报告疼痛,甚至有的患者担心药物依赖不按医嘱服药,忍痛观念仍比较普遍。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广WHO三阶梯镇痛,2011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癌痛诊疗规范》,同期开展癌痛规范化病房创建工作,减轻了众多癌症患者的痛苦,但是,从全国层面看,癌痛治疗在中心城市和中心医院开展的比较好,大多数基层医院在理念和技术上亟需提升。其次,阿片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主要药物,我国目前在药物的可及性上不成问题,完全能满足临床需求,但在处方强阿片类药物上比较复杂,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导致很多医生尽管意识到给患者止痛的必要性,但碍于耗时费力,因此不愿意处方这类药物。

随着我国肿瘤整体诊疗水平的大幅提升,“双生”即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获益成为医患双方在肿瘤诊疗目标上的共识,作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首位痛苦症状,疼痛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存期,未控制的疼痛导致患者寝食难安,这样的状态下接受抗肿瘤治疗,疗效和耐受性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十多年前的随机对照研究就已证明,好的支持治疗会延长进展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实现良性循环。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癌痛的整体管理水平?李小梅认为,从医生的角度看,首先要提高对癌痛的重视度,主动进行癌痛的筛查评估,及时做患者教育,按照三阶梯镇痛原则处方止痛药物,也可将患者转介到疼痛专科治疗。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要改变忍痛观念,意识到忍痛无益,积极向医护团队报告疼痛并配合疼痛治疗,实现最佳的疼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