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到如今这个阶段,相信大多数人都已经看清,除非美西方国家能以“举国之力”向乌克兰提供所有能给到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甚至是直接下场参战,否则根本别想让乌军打赢对面的俄罗斯军队,就连让乌军重新夺回战场主动权都不可能。不过话又说回来,乌克兰军队虽然实力不济且败绩连连,但也还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或局部战斗中打出值得肯定的效果。这其中,乌军对美制“海马斯”轮式高机动多管火箭炮的成功运用,就对俄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甚至在俄乌冲突打了2年多的今天,俄罗斯军队仍难以有效克制这款装备。有意思的是,乌军对“海马斯”的运用战法,如今也在解放军远程火箭炮部队中出现了。

PHL-03式火箭炮依托公路快速发射并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L-03式火箭炮依托公路快速发射并转移

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的报道中,出现了解放军陆军某远程火箭炮部队的训练画面。我们可看到多辆国产PHL-03式轮式远程火箭炮依托公路快速机动,在接到发射指令后,各火箭炮快速停车并保持安全距离,然后对目标位置发射火箭弹,完成发射任务后又立即启动转移,可能是返回后方或奔赴下一处发射阵地。这一整套操作可谓是行云流水,仅仅耗时几分钟,是典型的“快速反应、精准打击、打完就跑”。

PHL-03式火箭炮依托公路快速发射并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L-03式火箭炮依托公路快速发射并转移

事实上,正是这种以远程火箭炮“打完就跑”的战法,始终让俄军在实战中束手无策。不难看到,若论火箭炮的综合性能,在乌克兰战场上大出风头的美制“海马斯”其实并没有太多出彩之处。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度,抑或是火箭弹的单发毁伤效能,其都无法与一些中国国产自用或外贸型远程火箭炮相媲美,那句“中国是全球范围内火箭炮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的评价,绝不是在夸大。

乌军使用的美制“海马斯”火箭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军使用的美制“海马斯”火箭炮

而俄军之所以难以应对“海马斯”带来的威胁,乃至是屡屡遭乌军“海马斯”火箭炮的远程偷袭,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远程反火炮作战能力存在不足。得益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卫星和数据链等手段提供的俄军动向情报,乌军“海马斯”火箭炮部队可立即标定射击诸元并开火,完成发射后便发挥“海马斯”火箭炮机动性好的特点,快速离开发射阵位跑到其他地方,然乎再凭借该炮的模块化发射箱换弹速度快的优势,在5~10分钟内重新做好发射准备,随时接到指令打击新目标。

俄军的反炮兵雷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的反炮兵雷达

若想有效破解乌军“海马斯”的这种战法,俄军就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反炮兵作战效能,尤其是要提高反应速度。在条件理想化的反炮兵作战环节中,己方炮兵应获得战场监视卫星、高空侦察机和地面远程反火炮雷达的帮助,最好能在敌方远程火箭炮刚刚发射之时,就发现开火特征并标定位置。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起码也应在敌方火箭弹袭来的同时,以弹道解算的方式逆向探寻到敌方火箭炮的发射阵位。

俄军远程火箭炮发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远程火箭炮发射

确认敌方火箭炮位置后,相关数据和信息要在第一时间传送给己方远火部队,然后己方远火部队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发射准备并开火。只有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做到“你快,我比你更快”,才能有效“抓住”善于“打完就跑”的“海马斯”。只可惜,这一套反炮兵作战流程对各类装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要求极高,显然已经大大超出了俄罗斯军队现有的装备水平,俄军屡屡在“海马斯”的面前出现损失,也就是个自然而然且极其无奈的事情了。

解放军远程火箭炮发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军远程火箭炮发射

所以说,在“远程炮击作战VS反炮兵作战”的较量中,双方拼的其实是各自的速度。前者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尽可能精准的方式炮击目标并快速转移;后者则要在敌方的炮击刚刚开始,尚且未对己方造成较大损失的时候,就快速锁定敌炮兵阵位并予以摧毁。如此想来,解放军远火部队苦练的“快速反应、精准打击、打完就跑”,在炮击敌方目标和遂行反炮兵作战等任务中,都有着巨大的价值和意义。从俄乌战场上流出的种种宝贵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大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