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自1921年诞生至今,走过了百年的征程,一共召开了十六次全国党代表大会。在这一光辉历史中,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不胜枚举。不过具有父子关系的却少之又少,数来数去,也只有36人。

这凤毛麟角的36人,就有陈云、陈元父子的一席之地。陈元,生于1945年1月,距离抗战胜利只有七个月。孩子的降生让身为人父的陈云感到十分欣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日军败迹已露,中国胜利的希望近在眼前,陈云欣慰的同时,也不得不将孩子带到东北,为最后的决战早做准备。因此,陈元的部分童年时光是在东北度过的。

建国后,陈元跟随父亲定居北京,从此不再颠沛流离。小学时,陈元就读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成绩十分优异。

这多亏了父亲的教导,父亲陈云喜欢在家庭开读书会。每当这个时候,陈元总会搬着小板凳,在父亲的膝下聆听古今中外的奇闻轶事、历史见闻。

不久后,陈元考上了北京四中。稍微熟悉中国教育的都会知道,四中集中了全国最顶尖的教育资源,是彼时全中国最好的中学。能在这里诵读课本的学生,必是不凡的家庭出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陈元顺利毕业,考入了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学习。

4年的大学生涯转瞬即逝,陈元在清华增长了见识,充实了学问。一毕业,他就来到了湖南省新邵县703厂当了一名技术员,这也符合那个时代“上山下乡”的潮流。

不过,703厂只是陈元的一个人生驿站,他在这只待了2年,就回到了北京,任航天部三院239厂技术员。

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陈元通过了研究生考试,进入母校清华大学,攻读经济管理专业,一年后又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经济系,师从经济学家马光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陈元的青年时期,是十分顺畅地,并没有遭受多大的磨难。一来是和自己的努力有关,二来也和父亲的地位有关。

八十年代,国家的工作重心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这为陈元提供了一个广袤的舞台。1982年,陈元结束了学术生涯,转而从政,进入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很快,他又被组织任命为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书记,北京市委常委等职。

1988年3月,对于陈元而言,意义非凡。年仅43岁的他当上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十年后,陈元又忽然被朱总理找去谈话,希望他能够接任国开行行长。

原先,在中国人民银行,陈元一直承担着监管职务,这下却变成了监管对象。更何况面临堆积如山的不良贷款的历史包袱,陈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8月,陈元回忆当时的情形,感叹地说道:

“当时,朱总理希望我到国开行去,把国家重点基础建设这一部分搞好。我感到两个重担,第一是国家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保证这些建设能得到融资支持;另一个是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领域建立市场机制。”

陈元的复杂心情不难理解,因为当时国开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32.6%。“不做对公众不负责的拨款机制。”这是陈元掌舵国开行时立下的誓言。在陈元看来,得让所有人都明白,银行不是政府的印钱机器,不然势必会成为垃圾银行。

2013年,时年68岁的陈元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官至副国级,并继续兼任着国开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元同志的父亲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开创者,陈元很好继承了父亲的理念,做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座右铭”。

为了不脱离实际,陈元总是喜欢下基层。每次下基层,他的笔记本总是厚厚几大本。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不至于空口说白话。如今,陈元家庭美满,他也早已退休,其女儿陈晓丹长相甜美,是新时代的优秀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