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阶平,“国之大医”这个名号,他当之无愧。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吴阶平恪守希波克拉底誓言。

经他诊治的病人,上至国家领导人(50岁担任江青的保健医生),下至普通百姓,甚至就连苏加诺(印度尼西亚国父)都包括在内,今天就来讲讲吴阶平的传奇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1月22日,一个新生命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诞生了,这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便是吴阶平。

很少有人知道,“阶平”只是他的号,其实他本来的名字叫作“泰然”,这是父亲为他取的名字,希望他遇见坎坷时能抱着一份泰然处之的心态。

吴阶平很幸运,在那个战火频频的年代,有一个温暖富足的大家庭。吴阶平的父亲名叫吴敬仪,是民国时期一位精明能干、思想活跃的实业家,这主要是受到张謇的影响。

清末,吴敬仪便开始接触洋务运动,思想也非常开明,重视儿女的教育。若是孩子们犯了错误,吴敬仪不会斥责孩子,反而会批评母亲,认为这是母亲管教不严。而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种负罪感,进而不再犯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毕业后,吴阶平在大哥的指引下,考入了东吴大学附属中学。高考时,在征询过父亲的意见后,吴阶平选择了医学专业,并考入了国内最好的协和医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吴阶平兄弟几个都是医生。大哥吴瑞萍是儿科专家,三弟吴蔚然是普通外科专家,四弟吴安然是免疫学专家。

其中吴蔚然和吴阶平一道,成为了周恩来医疗小组的成员。并且,根据协和医科大学教务长刘世如的回忆:“吴蔚然不爱说话,非常低调,其实他的贡献和水平一点也不亚于哥哥吴阶平。”

1942年,吴阶平以优异的成绩从协和医学院毕业。走出校门后,吴阶平紧紧跟随着老师——著名泌尿科专家谢元甫。无论在诊断上,还是在手术上,吴阶平都得到了老师的真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以后,吴阶平供职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病房,专门收治泌尿外科患者,这一年吴阶平年仅32岁。

尽管医疗条件有限,吴阶平还是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实习医生。吴阶平回忆说:“我努力团结各方的力量,这和父亲教育有关,只有团结多数人才能做大事。”

1960年,吴阶平组织创办了北京第二医学院。选址、调配师资、建筑校舍,规章制度,吴阶平一一过问。

从1960年到1970年这十年间,吴阶平为北京第二医学院投注了全部的精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十年间,吴阶平还跟随周总理,11次率领医疗团队出国,为外国首脑治病。这关乎到中国外交事业,对建立良好国家形象提供了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在1967年,一个名叫董长城的医生找到了吴阶平,请他前去给江青看病。在医生的眼睛里,没有贵族,只有患者。

吴阶平很快来到了江青的住所,为其看病。从这时候起,吴阶平成为了江青专职的保健医生。不过江青性情古怪,常常没病也要吴阶平来诊断,这耽误了他不少个人时间。

改革开放后,吴阶平不仅担任九三学社领导人(中央名誉主席),还于76岁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正式有了政治面貌。为了提升中国的医疗水平,吴阶平经常南下广州,视察医学院。

作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还曾视察广州著名的光孝寺,会见了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共同参观了光孝寺的各个殿堂和文物古迹。当吴阶平看到光孝寺所藏的血书《大方广佛华严经》时,心生敬仰之情,这契合了他作为医生拯救万民的理念。

2011年,94岁的吴阶平于北京逝世。回想吴阶平的一生,他既完成了一个医生的使命,救治了无数患者,同时,他还是一个知识分子,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奉献了个人的专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