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为何会再次爆发,是谁点燃了加沙地区的战火?夹在巴以之间的埃及,又会受到怎样的冲击?以色列所谓的“最后的疯狂”,究竟是指什么?

说起埃及,大家脑海里是不是立刻浮现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木乃伊?这些古老文明的遗迹确实让埃及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今天我们要聊的可不是法老和神庙,而是埃及在现代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毕竟,一个国家不能总是活在过去,就算你是埃及也不行!

在20世纪中叶,埃及那可是阿拉伯世界的“带头大哥”。当时的埃及总统纳赛尔,那可是响当当的风云人物,在整个阿拉伯世界拥有极高的威望。他领导埃及人民抵抗英法控制,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这可是给那些被殖民的阿拉伯国家打了一针强心剂!那段时间,埃及可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中心,很多阿拉伯国家都把埃及视为榜样。

不过,到了20世纪70年代,埃及做出了一个让许多阿拉伯国家大跌眼镜的举动:它成为了第一个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的阿拉伯国家!这在当时可是引发了轩然大波,很多阿拉伯国家都指责埃及背叛了阿拉伯世界。但埃及也有自己的苦衷:连年战争让埃及经济疲惫不堪,人民生活水平急需提高,与以色列实现和平成为了埃及的必然选择。当然,这也让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变得微妙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及可是非洲人口第三多的国家,超过1.1亿的人口,相当于每三个非洲人里就有一个是埃及人!这人口数量,说是“人山人海”一点也不夸张。但这么多人口,也给埃及带来了不少挑战。超过四分之一的埃及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在埃及,宗教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伊斯兰教是埃及的国教,大多数埃及人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宗教对他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埃及,你会看到许多清真寺,每天都能听到宣礼塔上传来的悠扬的唤拜声。虔诚的穆斯林每天都要进行五次礼拜,斋月期间更是要从日出到日落不吃不喝。当然,埃及也有基督教、犹太教等其他宗教信仰,但数量相对较少。

埃及地处非洲东北部,连接着亚非大陆,扼守着苏伊士运河,这可是连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但也正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埃及总是身不由己地卷入各种地区冲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巴以冲突。

埃及与加沙地带接壤,而加沙地带又是巴以冲突的中心地带之一。每当巴以冲突升级,埃及都无法置身事外。一方面,埃及要接收巴勒斯坦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另一方面,埃及还要在巴以之间斡旋调停,努力平息冲突。可以说,埃及在巴以冲突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巴以冲突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夹在中间的埃及,日子可想而知,那叫一个“压力山大”。这不,前段时间以色列要求加沙北部的居民往南迁移,说是为了保护平民的安全,实际上是什么目的,谁心里还没点数吗?

以色列这么做,表面上看是为了减少平民伤亡,但不少人分析,这是为了方便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北部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毕竟空旷的战场上才好施展拳脚,不是吗? 不过,这一招可把埃及给坑苦了。要知道,加沙地带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一百多万居民突然要跑到南部,这吃喝拉撒住都是问题啊!

迫于人道主义的压力,再加上担心加沙地区的混乱会外溢到埃及境内,埃及政府不得不紧急行动起来,开放边境,设立难民营,提供各种物资援助。这笔巨额的开销,对本来经济就不富裕的埃及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面对以色列的强硬行动,埃及政府的态度那叫一个坚决:强烈谴责!从一开始,埃及就明确表示反对以色列驱逐加沙居民,认为这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这种野蛮行径。 埃及外长更是四处奔走,呼吁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施压,要求以色列停火,回到谈判桌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以色列对埃及的呼吁和国际社会的压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充耳不闻。 甚至有消息说,以色列军队下一步很可能会把军事行动的重点转移到加沙南部。 这下子,埃及更坐不住了。 你想啊,加沙南部和埃及接壤,以色列如果在边境附近开战,那埃及的安全怎么办?

到时候,炮弹落到埃及境内可怎么办? 更何况,一旦战火烧到埃及边境,数以万计的巴勒斯坦难民会不会涌入埃及?到时候,埃及是接收还是不接收? 接收吧,埃及自己也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不接收吧,国际社会又该指责埃及不人道了。左右为难啊!

所以说,巴以冲突对埃及来说,那可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埃及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别看埃及表面上风平浪静,金字塔巍然屹立,其实内部可是暗流涌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就像一锅热气腾腾的埃及手抓饭,表面上看着香喷喷,内里可就五味杂陈了。

先来说说穆斯林兄弟会吧。这可是埃及历史上的一个老牌“江湖门派”了,成立于1928年,以宗教和慈善为旗号,在民间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在纳赛尔时代,穆兄会被视为眼中钉,遭到残酷镇压,许多成员被捕入狱,甚至被处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穆兄会又开始死灰复燃,在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11年,埃及爆发“阿拉伯之春”运动,穆巴拉克政权被推翻,穆兄会趁机崛起,甚至一度通过民主选举上台执政。

但是,好景不长,穆兄会执政能力不足,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引发了埃及社会更大的动荡。2013年,埃及军方发动政变,推翻了穆兄会政权,并将穆兄会重新列为恐怖组织。如今的穆兄会,虽然转入地下活动,但其强大的社会基础和宗教号召力,仍然是埃及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挑战。

说到埃及军队,那可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从纳赛尔开始,埃及历任总统几乎都是军人出身,军队在埃及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埃及军队不仅掌控着国家的军事力量,还在经济领域拥有巨大的利益,控制着许多重要的国有企业。

有人说,埃及是“军队统治下的国家”,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军队在埃及的特殊地位。一方面,军队维护了埃及的国家稳定,在历次政治动荡中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另一方面,军队也阻碍了埃及的民主进程,成为埃及政治改革的一大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除了政治上的矛盾,埃及还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境。高通胀、高失业率、高外债,这“三高”问题就像三座大山,压得埃及人民喘不过气来。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只能在街头巷尾游荡,社会充满了不安定因素。为了偿还巨额的外债,埃及政府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削减社会福利,导致民生问题更加突出。

这经济上的困境,也严重制约了埃及政府的决策空间。你想啊,政府本来就缺钱,还要应对各种国内外的挑战,这日子能好过吗?所以,埃及政府在处理巴以冲突等问题时,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埃及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虽然拥有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但也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和现实压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