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一间男生寝室里,住着2020级计算机金融双学位专业的4位本科生。在这个毕业季,他们集体上岸,同圆读研梦——诸建飞考研上岸北京大学、刘浩然保研复旦大学、杭业晟保研南京大学、李凌瑶保研上海财经大学。

大学4年,他们同心同向、相互砥砺,在彼此的生活中留下轨迹,并以优异的学业成绩和丰富的学术竞赛经历,为自己的大学本科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据统计,4位同学累计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29项、省部级奖项13项、校级奖项24项。

4年前,这4位同学相聚于华理首次设立的计算机金融双学位专业,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共同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大学旅程。在这里,他们既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又是互相关心的家人,在生活的点滴间分享喜怒哀乐,彼此温暖、相互支持。

忙时有序、闲时有趣,是4人大学生活的写照。学习之余也要有爱好的调味,这是他们之间的共识。

热爱运动的刘浩然和诸建飞会在忙碌之余相约一起游泳。李凌瑶喜爱旅行,经常背上行囊,去探索不曾见过的风景。杭业晟则是一名动漫文化爱好者,徜徉在主题音乐会的旋律中,是他繁忙课余生活最大的慰藉。

不同的兴趣爱好,为4人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这4年里,他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更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经验。虽然不同的习惯使4人的学习节奏不同,但在学习中他们仍有着独特的小默契。有着创新思维的刘浩然,经常会将日常生活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和室友们一起讨论一些奇特的创新点。在期末周,他们会通过抽问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他们在竞赛中屡创佳绩,在科研中崭露头角。每一次新的突破都是未来学术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础。

“参与学术科研项目能够加速成长。”刘浩然在大二就加入班导师周炜星教授课题组,开展金融物理领域复杂网络方向的学术研究,目前已发表SCI论文一篇。

杭业晟参与了AI Seminar人工智能小组研讨会,相互交流AI领域最新学术论文、技术报告60余篇,其中独自精读20余篇,并积极与小组成员、老师分享研讨。

李凌瑶作为第一作者,完成一篇量化相关论文,正在积极投稿。诸建飞擅长文献梳理、问题归纳,良好的习惯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东亚总决赛银牌,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金牌、银牌,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一等奖,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金牌、铜牌,2022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技术竞赛线下实体赛极速穿圈赛项三等奖……课余,他们在各自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并于众多赛事中取得不俗成绩。

“我将在人工智能与金融统计方向上进行研究”“我希望结合学科交叉优势深耕量化投资领域”“我想从事金融量化或数理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会继续感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魅力”……在未来的发展领域上,4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想法。然而,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期许——“两三年后再相聚上海滩”。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