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在当代作家群体中,余华堪称顶流。关于余华的种种,总是频上热搜。他的书也一直处于畅销状态。哪怕不是新作,他的作品也能重新被读者聚焦关注,成为热门作品。其中包括余华的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2024年年初,这本旧作突然在社交网站上爆火,登上了各大图书销售榜的榜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华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2015年出版的余华杂文集,收录的文章写作时间较早。近日,经过重新编选、修订和装帧,《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增订版)》(以下简称增订版),由新经典文化策划出版。增订版收录了余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2024年间,创作的43篇经典文章,称得上是迄今为止余华最重要的杂文精选集。余华本人参与了编选,在保留旧版中广受读者喜爱篇目的基础上,删去14篇,新增17篇,并按文章主题分为三辑,使全书编排更具逻辑性和完整性。通过社会观察、人生经历、生活感悟三方面的内容,这本书带读者走近一个更真实、更丰富的余华。此外,增订版的装帧也十分用心,封面图为余华亲选,来自艺术家徐冰的“地书”系列,以人人都能读懂的图像语言展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余华的成长心路:

从给人拔牙的慌张到在杂志上发表作品

增订版第一辑题为“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收录了一系列以探讨社会现象和人性为主题的文章,既有此前流传甚广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等名篇,也有许多旧版未曾收录过的、非常值得一读的重磅文章。书中有余华多年来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所作的社会现象剖析,也有他用特有的幽默记录了自己平日看球、旅行、养娃的点滴趣事。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内页

许多人都知道余华早年做过牙医,但大多数人只知道他“弃医从文”的故事,并不清楚牙医时期的余华究竟是什么样的。在增订版新收录的文章《我的第一份工作》中,余华将自己早年牙医工作中遇到的趣事一一道来。从第一次拔牙的慌张,到熟练后与师父的默契配合,余华将这段经历定义为自己的青春,在多年后饶有兴味地回忆时,仍能忆起许多好玩的细节。题为“一个记忆回来了”的第二辑文章就是以余华的个人成长经历为主题。余华细细回忆了自己从童年至今的经历,从小时候在父母的医院游荡,到高考落榜后开始牙医生涯;从年轻时迷恋录像带电影,到早年的阅读时光;从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作品,到如今成为文学教授、指导学生……余华究竟是怎样成为余华的?或许这些文章会给你答案。

第三辑题为“每一天的黎明都以爱为开端”,文章以记录日常生活点滴和世界各地见闻为主要内容:去奥克斯福参观“师傅”福克纳故居;在奥斯陆品尝地道挪威酒;在美国旅行不幸搞错时差;去耶路撒冷参加文学节;作为球迷去南非看世界杯现场比赛……在这一辑中,我们跟着余华在世界漫游,或与三两好友一起喝酒畅谈,或观看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或拜访一位伟大作家的故居,或在大草原上追踪野生动物的足迹……无论什么事,都能被余华讲述得趣味盎然,跟他一起体会难得的愉悦感和松弛感。

余华如何当文学教授:

指导学生走上自己的写作道路

如今,余华不仅是作家,还是北师大的文学教授。增订版收录了他于2024年创作的两篇最新文章,均与他的学生有关:一篇为应《巴黎评论》邀约而提供的推荐书单,一篇为回应学生在阅读推荐作品后的文学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内页

从这两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作为教师的余华是怎样用细致的观察、丰富的经验和开放的态度,为热爱文学的年轻人指明前进的方向:“作为北师大文学创作方向的老师,我能做的不是以自己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去教学生如何写作,这是做不到的,能做到的是去发现他们的个性,即使他们最初的作品是粗糙的,完成度很低,只要有个性,就会有成长。我要做的是,针对具体的作品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告诉他们什么地方删除,什么地方保留,什么地方可以一笔带过,什么地方必须充分去写,同时指出他们在语言、情节和细节上出现的问题,告诉他们如何去把握叙述的分寸,这是写作时最为重要的。我应该做的是,让他们一个个走上自己的写作道路,而不是别人的道路,当他们走在自己写作路上出现步伐错误时,马上指出来,提醒他们改正前行的步伐,他们的步伐正确之后及时送上掌声,鼓掌是我另一个职责。”

(新经典文化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