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起,上海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那么在长宁,居民是否能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顺利预约到三级医院的专家号?跟着记者一起来探访。

上午时分,家住仙霞街道83岁的唐阿姨来到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虹仙卫生服务站,在这里等候的是她的签约家庭医生叶晓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过唐阿姨最新的体检报告,叶晓景一项一项仔细地为她解读着。

“唐阿姨,您的大多数指标还是很正常的,但心率有些不齐,心悸较明显,加上您本来就有高脂血症、高血压、蛋白尿病史,有可能您的起搏器功能失常,也有可能是本身心脏问题,所以还是建议您到上级医院看看。”叶晓景温和地对她说。

原来,唐阿姨2019年在上海市同仁医院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后来社区有了起搏器随访门诊,她就一直在社区随访,再未到过三级医院就诊。

“我试着帮您预约同仁医院心内科邱朝晖主任的门诊吧,您的起搏器安装也满5年了,正好过去做个全面的检查。”叶晓景的一席话让唐阿姨在激动之余又有些担心,她缓缓地问道:“我知道邱朝晖医生医术很高,但我不会用智能手机,更不知道怎么在网上挂号,所以看他门诊的愿望一直都没有实现。”

“您放心,我们现在可以帮您预约三级医院的专家号,您安心去就诊就好。”叶晓景的话,给唐阿姨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紧接着,叶晓景打开电脑上的“上海市分级诊疗系统”,输入唐阿姨的病史后,再选择需要转诊的医院和医生,成功帮唐阿姨预约了邱朝晖主任的门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隔天下午,在老伴的陪伴下,唐阿姨来到了同仁医院。志愿者了解完唐阿姨的情况后,便带着老两口来到了“社区转诊专用诊室”。在这里,像唐阿姨一样经家庭医生转诊的签约居民可以享受“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服务。

唐阿姨之后的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环节都很顺利,用她的话说,“行云流水”一般。更让唐阿姨欣喜不已的,则是邱朝晖主任的那句话:“您的起搏器一切正常,今后坚持随访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长宁,每天都有几十位像唐阿姨一样获益的签约居民。据了解,号源“下放”新举措落地后,长宁区每天市级预约上转50余人,且预约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优先向市级分级诊疗平台开放的三甲医院号源包括普通、专病、专家、特需四种类型,开放号源总量比例超50%,其中普通号源占比30%左右,专家和专病号源占比60%以上,特需门诊号源占比10%以下。家庭医生可以直接通过工作电脑登录上海市分级诊疗管理系统,根据患者所需向上转诊,优先预约“1+1+1”签约组合内医疗机构的号源。

“通过号源下放的举措,我们将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将引导优质资源进一步下沉,加强上下级医疗服务的协同联动,加快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补齐服务短板,实现双向转诊的便利性,可及性,切实增强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区卫健委主任孙斌说,“新的政策实施将不断提高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鉴别诊断、分诊和转诊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级,强化对签约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构建有序、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体系。”

今后,区卫健委将继续积极推动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结合此前的互联网医院、全专结合、外配处方、慢病长处方等政策,探索建立区域内医疗资源优质+均衡、用药统筹和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动态统一的区域药品采购目录,落实社区药品扩容清单,让真正有需求的居民精准上转上级医院、高效配药、闭环健康管理。

(来源: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