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微软在其官网宣布,将于2024年7月10日起停止其Copilot GPTs服务,同时将删除所有由用户创建的既有 Copilot GPT及相关数据,此举引发了用户的强烈不满。微软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公司正在进行战略调整,会将GPT的重点转向商业和企业场景,背后原因可能是缺乏商业回报。

微软官宣:Copilot GPTs下月停服

近日,微软宣布,将在7月10日从Copilot Pro服务中移除GPT Builder功能,这距离此项功能的发布仅仅过去了3个月的时间。GPT Builder,也称为Copilot GPT,允许订阅用户通过文档、外部或内部资源以及自定义指令创建个性化的GPT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微软官网

微软解释,这项决定是为了优先考虑核心产品体验,并将GPT的重点转移到商业和企业场景上。为此,他们将停止对消费者版Copilot的GPT支持。

微软在官方公告中提到,“我们将继续评估消费者版Copilot的可扩展性策略,并优先考虑核心产品体验,同时继续致力于为开发者提供机会。为此,我们将GPT的重点转向商业和企业场景,并停止消费者版Copilot中的GPT工作。”

在微软看来,GPTs只是其枝节产品,而非核心,其战略重点在于2B,而不是2C。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底举办的Build 2024开发者大会上,微软推出了Team Copilot,将原本的Microsoft 365个人AI助手扩展为团队AI助手。这也表明,微软将更多关注团队协作和企业应用场景的发展。

但微软下架 Copilot GPTs 的行为引发了用户的强烈不满。用户认为,微软在用户使用GTP Builder的过程中,突然宣布功能下线,这一行为极其不负责任。部分用户甚至考虑取消订阅Copilot Pro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X

人工智能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伊桑·莫利克(Ethan Mollick)也对此举表示惊讶,并指出这可能会阻碍草根用户的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X

功能概述:Copilot GPT Builder

据微软官网介绍,Copilot Pro的订阅用户,可以用Copilot GPT Builder来创建、编辑和发布自己的Copilot GPTs。Copilot GPT就像是一个定制版的智能助手,类似于微软投资OpenAI的定制GPT Builder和GPT Store。

Copilot GPT Builder可以用来做特定的事情,比如提供专业知识、执行特定任务,或者通过重复使用一组指令来节省时间,举个例子,一个用于杂货购物的Copilot GPT助手,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餐饮计划生成购物清单。

当用户把自定义的Copilot GPT链接分享给别人时,他人不需要Copilot Pro订阅也能使用这个Copilot GPT。只有用户本人能编辑自己的Copilot GPTs,所以不用担心别人会改动或删除它们。此外,用户还可以选择停止分享自己的Copilot GPT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Youtube 微软官方账号

Copilot GPT Builder有一个用于生成的「创建」选项卡和一个用于进一步定制的「配置」选项卡,包括用于集成外部数据的检索增强生成(RAG)以及切换网络浏览和图像生成功能。

但现在,所有这些定制的GPT在2024年7月14日之后都将无法访问。

下架原因:不敌OpenAI?无法盈利?

GTP Builder功能刚上架三个月,就宣布停服,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猜测。

有网友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微软不想和自己投资的OpenAI在同质化产品上竞争,此次事件是两者之间亦敌亦友微妙关系的一种折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X

但一种可能性更大的推测是,微软希望暂时将其消费者人工智能服务限制在设定的功能范围内,在看不到商业价值之前,微软不想付出太多。

据外媒报道,到目前为止,微软主要通过加快云计算的发展以及在当前软件(如Teams和Office for businesses)中添加人工智能功能,从人工智能的炒作中获益。

尽管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大肆炒作,但迄今为止,微软试图通过必应聊天机器人(Bing chatbot)从谷歌搜索中抢夺市场份额的努力还是惨遭失败。

消费者似乎对使用聊天机器人代替搜索引擎兴趣不大,或者说微软的产品根本不足以改变他们的惯常行为。

而微软的消费者产品一直被ChatGPT的光芒所掩盖,不仅如此,真正让微软失去希望的是,就连ChatGPT自身,这几个月来也没有什么网络增长。

此外,OpenAI的CustomGPT也不是一个成功的故事——它们并没有刺激新的增长,GPTs还没有走通商业模式,其所承诺的变现能力也尚未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X

虽然用户创建自己的GPT是件好事,但对微软来说,管理和确保这些内容的质量似乎太费事了,尤其是用户可能会上传大量敏感数据。

更何况,OpenAI在ChatGPT中也免费提供了同样的服务。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公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