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第6期 总第805期

致敬绍剧一代宗师六龄童

文/李小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绍剧一代宗师六龄童

拥有300多年历史的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在趟过漫长的时间河流积攒起来的家底中,绍剧较有影响的剧目大概有400多出,代表性的有传统戏《龙虎斗》《后朱砂》《龙凤锁》《芦花记》《双贵图》,新编历史剧《于谦》 《斩魏征》,现代戏《血泪荡》以及属目连戏《男吊》《女吊》《调无常》等。如果说绍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无疑是一代宗师章宗义先生——六龄童经过多年艺术实践逐渐完善、完美的绍剧“猴戏”系列,包括为全中国几代观众所熟知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火焰山》等经典剧目。六龄童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颇具意义和价值,是对戏曲表演艺术所能达到的极致进行研讨的一件盛事。

六龄童的艺术经历和创作实践让人深切感受到:成为一代宗师,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必须具备很多条件,历经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才能够到达艺术家本人的、剧种本身的、戏曲表演艺术本体的令人仰视的山峰。

在六龄童的艺术经历中,只见他从小生活在名伶咸集、群英荟萃之地;只见他6岁登台表演,一片懵懂中赢得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又见他后来拜师来自山东的李姓武功师傅,记住这位李山东所说的“现在吃得苦,将来才会觉得甜”;再见他应工武生,兼演武丑——少年时曾在上海,也曾回到故乡演出,更曾因躲避当地恶势力的盘剥而再次到了上海……在颠沛流离,戏班所处的济公戏再也编不下去,再加上戏班骨干对当时观众喜好揣测的前提下,20多岁年轻的六龄童与《西游记》相遇,大概他此时也很难意识到:此生将与孙悟空结下深得不能再深的缘分。

在几十年间对绍剧表演艺术的体悟中,六龄童在舞台上的技艺技巧不断长进,乃至达到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化境,是多种元素达成的。并且在很多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7年12月,周总理陪同缅甸副总理吴巴瑞在上海观看六龄童主演的绍剧《大闹天宫》后亲切接见了全体演员。右为六龄童,左为饰演罗猴的小六龄童(六龄童之子)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句话出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论演员的自我修养》。在绍剧戏班里的六龄童当时未必对此话有所耳闻,但在演戏经历中,除对练功有着超乎一般人的执着和热情外,他不仅演过配角,甚至演过神怪、虎形之类的动物。由此可见,扎扎实实打好演艺事业的基础是相当重要的,就像建成高楼大厦需要深厚地基,长成参天大树更需要根深蒂固。如果当下年轻的艺术从业者懂得这个道理,浮躁迷茫乃至急功近利会少很多。

在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上,六龄童可以说博采众长。在这个过程中,有六龄童的孜孜探究,也有不期而遇。他不仅琢磨京剧、昆剧、婺剧、扬剧等其他剧种“猴戏”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还提炼出“似猴非猴”的塑造孙悟空舞台形象的美学追求。他还从关良先生的戏曲人物画《三打白骨精图》、万籁鸣先生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得到灵感:前者启悟的是金箍棒的使用可以达到的气韵,后者启发的是孙悟空动作节奏感的丰富。

六龄童在绍剧《西游记》“猴戏”表演中达到的“神乎至技”,与借鉴、继承、创造均相关,其中能够言说、鉴赏的宝藏,可以说数不胜数。在此,笔者更想说的是,在六龄童所演剧目及其塑造的舞台形象中,他对绍剧剧种乃至戏曲艺术发展中面对的现实难题,也有很多探索和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纪念六龄童诞辰一百周年专场演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譬如,在传统戏的演出上,六龄童曾提出“去芜存菁而又动筋不伤骨”的处理方式(在《龙虎斗》中就是这样做的,将一些不雅的细节和糟污的意识剔除);也提出“在遵循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依‘葫芦’画出自己的瓢”的主张,并且鲜明地指出,不同表演者的特点及长处需要也应该保护和尊重。他说:“尽管是同一个葫芦,瓢则不同,可谓因人而异。”再如,古老剧种表现现代生活,他通过在现代戏《血泪荡》中饰演地主“出洞虎”而深切体会到“演现代人物无论如何不能像演历史人物那样,由于时间的跨度太大,两者之间精神面貌的差异……如果机械地搬弄传统戏曲的表演规则,势必流于形式。唯一的办法是研究绍剧艺术的普遍规律,融会贯通,全面运用,达到准确塑造现代人物形象的目的”。因此,他提出“带行演人”,意思就是将角色生活化的同时,用身段、架式、眼神强调行当痕迹;还提出“正扮反演”,目的在于突破行当的框框;亦提出“一招一式,动中求变”“传统武打,翻新入舞”等,认为当旧程式不适应表现新生活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抛弃,因为还可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做有针对性的改造,以达到丰富和创造新程式的目的。说到新程式、现代戏,表演艺术家六龄童的观点很鲜明:“因为光有借鉴没有创造,是不能适应现代戏发展需要的。”与此同时,他进一步提出新程式在表现现代生活内容的基础上,“更应使之达到真和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六龄童饰孙悟空

六龄童提出的这些审美原则和对现代戏曲中表演艺术切中肯綮的深入思考,至今仍然在指引着更多更好的创新性、创造性的舞台实践。

(作者系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主任、《中国戏剧年鉴》主编)

《中国戏剧》杂志订阅:

国内统一刊号:CN11-1767/J,邮发代号:2—3,国外代码:M30。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责任编辑 罗松

设计制作 尹明钰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