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3日,乌克兰《基辅邮报》报道说,美军一架无人机引导乌军打击了克里米亚的俄军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此次行动的是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制造的RQ-4B全球鹰无人机。而且,这架无人机的行程,居然也是公开的,可以通过开源航班跟踪软件查询到。美军这次算是明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军发起第一波打击前三小时,这叫呼号为“FORTE12”的无人机,便已经抵达了位于塞瓦斯托波尔一处俄军主基地的西南方向空域,并在那里对俄军目标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监视与分析。

随后在凌晨2点47分左右,乌军的导弹便抵达了位于塞瓦斯托波尔近郊的俄军基地。不过,乌军到底摧毁了什么俄军目标,则众说纷纭,有说是俄军飞机的,有说是S400防空系统的,有说是储油设施的。

不过,俄占领当局当然是全盘予以否认的。占领当局的塞瓦斯托波尔市长表示:所有来袭乌军导弹都在空中被拦截。

乌军使用的打击武器是美国提供的ATACMS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返回位于意大利的基地前,这架全球鹰一共在目标附近空域盘旋了7个小时之久。不过,该无人机只会在公海上空盘旋,而塞瓦斯托波尔是海滨城市。

与乌军共享情报,也是美军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的形式之一。

在今年四月底通过的援乌法案中,便有这方面的内容。

援乌法案为乌克兰提供了共计608亿美元的援助,其中有113亿美元用于维持美军在该地区的行动。

比如,美军无人机在黑海上空的侦察、与乌军的情报共享、在第三国境内对乌军的培训、运送援助物资等行动,都算是用于维持美军在该地区的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当然知道美军无人机在黑海上空为乌军引导目标,但是俄军却毫无办法。俄军当然有能力击落那架全球鹰,但是如果俄军真要这样做,是要付出代价的。美军无人机的此次行动,也并非是第一次。

今年美国进入了大选年,如果乌克兰战局仍然焦灼的话,那么对拜登的选情是有影响的。因此,拜登作为美军的总司令,肯定会命令美军加大与乌军的情报共享。毕竟,拜登都已经允许乌克兰使用美援武器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了,那么加强与乌军的情报共享、为乌军直接引导目标,又为何不可呢?

在当地时间6月13日,G7国家将在意大利举行峰会,届时,美国与乌克兰将签署一项为期10年的双边安全协议。尽管该协议并非是条约(treaty),而只是一项行政协议(executive agreement),但仍然也算是拜登行政当局对乌克兰的一个承诺。该协议中,也将再次提及双边加强情报共享一事。既然美军无法亲自下场,那么向乌克兰提供情报支持,也算是一种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