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天涯区轶事趣闻 展示三亚人文精髓
————
文图/刚峰

上期说到,天涯小镇前世是马岭海边一个小渔村,因村边有清朝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在一块巨石上刻“天涯”二字而得“天涯村”名。又因此村位于《崖州志》所称之为的崖州古驿道东线第二关隘的“马岭”,因地名而得“马岭村”名。同时,也说到,因朝廷在此设置了一所“马岭汛”兵营防守,故而由兵营,渐渐繁衍成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最早来此做生意的有一家人,因在此在地开了三间房间的旅馆,所以,这个村也被民间称为“三间村”。
马岭兵营在哪里?“三间村”旧址在哪里?又是哪家人所开?姓何名谁?为解密,我夜宿天涯小镇,并在马岭社区陈书记带领下,寻访到苏圣标与陈发政俩位马岭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与两位老先生的交谈中,终于了解到,传说中有一家人开三间旅舍有误,而是有三家人先后不久来开了三间旅社。这三人中有两位姓陈,一位姓林。 最早那家姓陈人儿子叫陈国基,是他父亲带一家人由崖城港门村过来开旅社的,不久,同为港门村陈氏宗亲的陈文保也来开个小旅馆。再不久,一位姓林的崖县黄流人(今乐东县)也过来开间旅社。因有三家人同时代开的三家旅社,故民间俗称为“三家村”。时间大概在清末民初,村的历史的一百来年。
因为商贸做起来了,不久,西岛有苏、麦、陈姓氏人也迁居过来,渐渐繁衍成墟市小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采访中了解到,苏圣标老先生出生于1944年,初中毕业于天涯中学,1966年当马岭民兵营长,72 年当马岭大队书记,在位20多年,后任天涯副区长。他告诉我,他在西岛出生,4岁时随父亲逃难迁到马村靠捕鱼为生。而 69岁的陈发政先生却是西岛迁马村第四代人。
苏先生还告诉我,他于1984年调任南海公社书记时,主抓西岛、南边海及藤桥的后海(今海棠湾小镇)的渔民上岸建村工作。西岛的几条街道,亦是苏先生当书记时,于1997年左右搞起来的。特别是现今的天涯小镇的五条龙街,是1978年他当马岭书记时建起来的,以青龙街为标志,抓阄粘钩再确定的方位。左边为黑龙、黄龙,右边白龙、红龙。而马岭村的这五条龙,开龙脉者,就是当年第一家来开旅社的陈氏儿子陈国基,其龙门脉派亦源自文门村与过岭村一带所形成的“龙海盆地”。那是一块被四周青山怀抱,左右蟠龙向海,得水藏风,祥云紫光泛起的风水宝地,亦是唐朝“落屯县”故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按照风水龙脉的走向,清末民初,陈家人就在龙头所在地开旅馆,布青龙坊,开基立业建村。故马岭村的老村即天涯小镇的五龙街牌坊发源地,就在现在的青龙北街。
于是,我告别了苏陈俩位老先生,便来到了青龙北街。可惜,时过境迁,在现代化文明的高速进展中,已寻不到老村的任何遗址,更看不到当年陈氏开龙脉的风水依据了,甚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有苏陈俩位老先生的口碑传说,故而有些欣慰。其实,口碑传说也是一种历史。在海南,特别是在黎苗地区与疍家渔港,因为没有文字,或鲜有读书人,许多文化与民俗,都是世世代代靠口碑传说传承下来,并繁衍至今。
我想天涯小镇,已经成为三亚旅游一个著名的黄金名片,到了该建村史馆的时候了。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赶紧将苏陈以其众位老先生口碑中的历史,录影录像下来,藏存于村史馆内,让游客缅怀历史,让后人传承文明。
————
刚峰,全国知名人文旅行作家,学者,网络大V。曾任《乡缘》杂志总编辑,撰写并发表过有关海南历史文化随笔二百多万字。著有《琼北故事》《印象三亚》《天涯横呤》《心之旅》《我的台商朋友》《古塔密语》等书籍。善长撰写城市文化随笔,欢迎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