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4月,人民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的母亲来到北京,参加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毛主席在名单上看到了邓芳芝的名字,一直记挂着黄继光烈士的他连忙着人接邓芳芝前来中南海做客。

邓芳芝和毛主席一见面,无须多说,两人就已经看懂了对方眼中那对自己儿子的思念。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主席失去了最引以为傲的长子毛岸英,邓芳芝失去了自己40高龄诞下的爱子黄继光,他们都是烈士家属,也都是深切怀念着孩子的父亲和母亲。

此后,毛主席又两次接见邓芳芝,但在这三次接见中,即使他们常常谈起黄继光,邓芳芝却一次也没有掉过眼泪。

有人好奇问起邓芳芝,为何从不掉眼泪,邓芳芝的回答让人心酸不已,却又在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尽地主剥削的艰苦生活

1931年,邓芳芝四十岁,她以高龄产妇的身份诞下了儿子黄继光,在此之前,大儿子被恶狗咬伤,没有条件就医,落下了病根,身体一直不好。

二儿子是天生的聋哑人,对于两个儿子的伤痛,邓芳芝夫妇十分揪心。因此,三儿子的降生对邓芳芝一家来说,意味着新的希望。

高龄生产风险很大,更何况是1931年卫生条件极差的乡下,邓芳芝生黄继光时忍受了巨大的苦楚,好在最后母子平安。对于这个儿子,邓芳芝极尽疼爱,却又教育得聪明懂事。

那时,人民生活困苦,受尽地主剥削打压。黄继光刚出生,正是花钱的时候,邓芳芝身体不好,这个关头不能无米下锅,父亲黄德仲不能眼睁睁看着妻儿落难,只好硬着头皮,去地主家借了一担油,想用其做一些炸货生意,赚钱补贴家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实的黄德仲不识字,他不知道地主给他放了高利贷,借油一担,还油三担,而且是逐年增加。

到了第二年,黄德仲去还油,没想到地主告诉他要还三担,黄德仲气怒不已,却没有办法,只好留在地主家做苦工。

地主对工人极尽剥削,分配的活没有一次是合理的,黄德仲常年干着超出身体负荷的苦活,积劳成疾,家中却依旧揭不开锅。

不久,邓芳芝又怀了小儿子,恰逢这一年中江大旱,颗粒无收,家中雪上加霜,邓芳芝和孩子们都没有饭吃,没有力气,没法劳动。

邓芳芝很想下地干活,为丈夫分担一点,但她根本没有力气从屋子里走出去,只能懊恼地痛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不幸的是,黄德仲身体过度劳累,生了大病,连床都下不来了,地主却令人将他从床上扯下来,要他去掏牛粪。

黄德仲晕倒在了牛圈里,被人拖回家后,病症越来越重,家里又实在请不起医生,最终不治而亡,留下邓芳芝一个寡母,带着孩子们艰难度日。

黄继光为了维持家中生计,主动向母亲提出去地主家干活,虽然他对逼死父亲的地主痛恨无比,但是身为家中有劳动力的男丁,他觉得自己必须承担起养家糊口的任务。

邓芳芝心疼小儿子,不想让他去地主家,但黄继光为了挣得家中口粮,还是去了地主家做工。

果然,地主不把工人当人看,小黄继光受尽磋磨,做了大半年,却因为摔了一个水桶,不仅没有得到工钱,反而要他赔偿巨额的水桶钱。

邓芳芝无法,将三亩麦苗送给地主,才换得儿子平安回到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在饿得不行了,黄继光便去河沟里捞虾米,一次,他碰上甲长的狗被打死在河沟里。

他距离那死狗尚且十好几米远,却被刚巧赶来的甲长冤枉,咬定是他打死了那条狗,要他背着死狗游街,给狗做道场法事,把邓芳芝气得用手捶地。

一年寒冬,家中实在没有粮食了,邓芳芝为了孩子们只能抹开面子,挨家挨户去借粮食,但最终只借到几块已经快要烂掉的红薯,邓芳芝将这几块红薯煮成汤,让孩子们分食。

懂事的黄继光借口自己在外面吃过了,让妈妈把他那一份喝了,黄继光说得很是真实,邓芳芝信了,把汤喝了下去,当她后来得知儿子并没有吃过的时候,不禁抱着黄继光大哭,哭着惨无人道,哭这世态炎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邓芳芝和黄继光都对地主深恶痛绝,因此1949年全国解放,打倒地主,分到地和粮的邓芳芝与黄继光对于祖国和毛主席充满了感恩与热爱。

在他们心中,毛主席是带来光和热的红太阳,是带来好日子的人民领袖,黄继光告诉邓芳芝,要是有机会,自己也一定要去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