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后期,三次瓜分波兰以后,沙俄已经扩张成了亚欧大陆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了。很多人不能理解,为啥沙俄还要不断扩张。

如果这个时候沙俄停下扩张的脚步,好好搞发展,谋生产,进行工业革命与科技创新,岂不是对俄国的未来更有好处吗?

与此同时,沙俄也就不会在19世纪中后期,疯狂地跑到东方来掠夺了,也就不会有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之败,以及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败了。说不定,沙俄的罗曼诺夫王朝,就能顺利地延续下来了。

不过俄乌战争期间,俄当局却表示,但凡去乌克兰战场打过仗的士兵,就能够到远东领一块地,自己当地主,完全免费的哦。这一政策,瞬间让我醍醐灌顶,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可以说是这世上最宝贵的东西。沙俄时代的臭毛病,似乎也就说得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地是激励士气的良方妙药

沙俄的前身莫斯科公国,最初只有几平方公里那么点大。后来在蒙古人的扶持下,逐步统一罗斯绝大多数公国,这才有了280万平方公里的底子。

即便如此,沙俄觉得还是不够,因此再次对外扩张,可是扩张没动力啊。因此,即便沙俄再明白分封制的危害,也必须要在国内搞分封制。

因为只有把打下来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立下战功的将士,这些将士才能够为国家拼命,继续到战场上奋勇杀敌。

当然了,他们也意识到基辅罗斯、蒙古金帐汗国这么干之后的下场,那就是帝国被分成了若干块。因此他们的分封制,是有限的分封制。

沙皇相当于最大的地主,他把土地分封给那些立下战功的臣子,这些臣子便成了帝国的贵族。贵族家庭的责任自然是培养将士为国出征,否则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也保不住。沙皇始终都必须要保证手里的土地拥有绝对的优势,也就是始终保持作为最大的地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和欧洲其他很多国家的状况十分类似,比如说国王资助的探险队出去找新大陆的时候,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这些人是国王的手下,找到的地盘和财宝,应该都是国王的才对。

其实按照他们的思维来说,在出发之前,利益早就分配好了。国王也只是最大的股东,而探险队的成员们都能够分到一点股份。要不人家哪能冒死为你打工呢?毕竟出海以后随便一个大浪,可能就直接去见上帝了。

现代很多公司,选择将股份下放到员工手里,其实就是从这些历史当中学来的。只有让员工们把自己当老板,员工才能更加卖力地干活。

所以我们会发现,沙俄领兵出征的将士,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出身。哪怕是一名普通士兵,都不可能轻易从农奴中选拔。当然了,到了农奴制改革以后,这种情况就改变了,因为农奴也成了名义上的自由人。

因此,在沙俄时代,文官的地位,基本就是没有地位。只有能够为帝国带来新领土的武将,才能拥有崇高的地位。所以说,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重武轻文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移民是征服新土地的主要手段

打下新的土地以后,怎么真正征服这些土地,是沙皇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新的土地,主要面临着这么几个问题:

  • 第一,如果当地有大量原住民的话,该怎么去统治这些原住民?是安抚好他们,让他们和俄国平民一样的身份待遇,还是将其直接变成农奴?
  • 第二,如果当地没什么原住民,打下偌大的地盘以后,该怎么守住呢?光靠哥萨克的那些城堡,是很难守住这么大的地盘的。
  • 第三,如果派遣大军去镇守新的土地,粮食供应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从欧洲核心区域源源不断往前线调粮,这代价未免太大了。

沙俄每次打下一块新的地盘以后,总归会面对这些问题。时间一长,他们便总结出了自己的办法。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移民。

也就是将大量俄族人,从俄国本土,移民到新征服的这片土地上来。这些俄族人可以在当地安家落户,顺便再种一些粮食。

有了俄族人定居,那么相应的生活配套自然也就跟上了,比如说俄语学校、东正教堂,甚至铁路、工厂和银行等等,都会逐步完善。那么一座座纯俄国风格的城市,便能够拔地而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关键的是,俄族人民可以在合适的土地上种地,从而保证当地不缺粮食。这样就不需要从遥远的欧洲核心部分,向新征服的土地调配粮草了。

但是要想让俄族人搬迁,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毕竟不是每个俄族人都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的,尤其是混得好的那些人。

所以沙皇必须要提供非常优渥的移民政策才行。比如说,沙俄在夺取了清朝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为了让大量俄族人前来定居,宣布凡是来定居的家庭,都能获得100俄亩土地,而且20年不用交税。

这可把一部分没有土地的俄国人给兴奋坏了,所以他们宁可背井离乡,也要奔赴远东。不过这些人始终都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人还是抵挡得住这种诱惑的。毕竟那个年代,要穿越茫茫西伯利亚,何其难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取而代之,才能让这片土地真正换主人

如果当地有大量原住民,即便沙俄推行了移民政策,实际上也执行不好。因为原住民们先入为主,比较不错的土地,都在原住民手里。沙俄要想夺走这些土地,就必须要和原住民们干架。

沙俄刚征服这片土地,他们要的是安定,要的是同化当地人,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出此下策的。

而且大量俄族移民来了以后,势必也会因为利益问题,和当地原住民发生冲突。这么一来,谁还愿意搬过来住呢?

原住民人数少还好说,直接就地消灭,但如果原住民比较多呢?比如说沙俄征服中亚的时候,中亚的原住民多到根本解决不完,那沙俄自然只能慢慢安抚。

1900年沙俄征服东北时,也曾经出台移民政策,鼓励俄族人前往东北定居。结果响应者却寥寥无几,最终迫使沙俄放弃了这一计划。为啥会这样呢?因为那时候的东北已经有了1000多万中国人,即便俄族人来了,那也只是一小部分。根本翻不起大浪。在人家的地盘上,抢了人家的地,这不是找打吗?傻子才愿意移民过来呢。

不过外东北当年就没这么好运了,1858年到1860年,沙俄便夺取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那时候沙俄和清廷谈好了,原来住在黑龙江北岸的中国原住民,是可以继续住在那里的,而且他们的土地和房屋,俄国也不会收缴,更不会打扰他们。

结果到了1900年,生活在外东北的中国人,经过了40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有20多万了,而且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手里拥有大量黑土地和财富的。这成了沙俄比较忌惮的一件事。

因为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当地的俄族人是铁定干不过当地中国人的。为此1900年7月,为了真正让这片土地姓俄,沙俄将外东北的中国原住民,全都给除掉了,主要手段是扔进黑龙江,一时间江水为之断流,毫不为过。

昔年读《三国志》,每次看到曹操攻徐州时的残暴手段就令人胆战心惊,因为他特别喜欢屠城,导致泗水为之断流。当时只觉得这是历史在夸张,可得知沙俄在100多年前就干过这类事后,我发现,史书里写的,可能都是事实。

只有把当地的原住民都给处理掉,那么这里才能真正归属俄国,取而代之,才是他们的终极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得陇,复望蜀

正是由于这种扩张模式的不断裂变,沙俄身边的邻居们才会一个个消失不见。比如说蒙古鞑靼系的各大汗国,就在沙俄的扩张过程中,从邻居变成了领土。

这还不算完,原属于瑞典王国的波罗的海沿岸、芬兰等地,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东部,奥斯曼土耳其的北部,伊朗北部的阿塞拜疆,中亚各国,包括清朝北部的数百万平方公里,全都是沙俄扩张过程中的牺牲品。

得到了一些,他们就会想要更多。毕竟需要把大量土地分封给手下人,否则将无法继续发动新的战争,那么沙俄这台机器将无法继续运转下去。

1917年沙俄之所以覆灭,倒不是因为外敌有多强大,而是因为他们无法继续对外扩张,获取更多土地了,这台机器一直在空转,甚至卡壳了,能不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