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后,是艾草生长最旺盛的时段。

6月6日,肥城市石横镇南大留村艾草种植基地内,大片艾草青翠浓密,微风拂过,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而此时,位于村边的艾草加工车间内,工人正忙着加工艾绒等艾草深加工产品。

“我们村这片地,以前是采煤塌陷地,虽经过了治理,但地力下降厉害,已不适合种粮食等作物。”南大留村党委书记张晓光说,“2006年,我们整体搬迁到石横镇驻地后,旧村塌陷地利用和复垦问题亟待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晓光(左)正与何有彬查看艾草长势。

经村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多次论证和外出考察学习,他们决定在地里种一种特殊的草——艾草。“60多年前,不少村民就种过艾草等中草药,这说明我们这一带种艾草是可行的。” 张晓光说,“过去地下挖煤,发展的是黑色经济,今天我们要转变思路,要在地上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产业。”

项目确定,说干就干。为此,村里注册成立了合作社,整合流转了1000多亩地,同时成立了艾草加工企业——山东金宏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宏康公司),购置生产加工设备20余台(套),建成集艾草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有彬在艾草产品展示厅介绍艾草棉被。

“艾草种植成本低、亩产收入高、方便管理,经济效益也比较好,一年可以收三茬,而且一次种植持续多年有收益。” 金宏康公司总经理何有彬介绍说,“艾草别看是草,它浑身都是宝:艾叶可以制作艾柱,还可以提炼精油、艾露,根可以制作饲料,或者制成枕头枕芯的填充物等等。”

何有彬介绍,经过不断研究开发,目前他们已开发出艾绒、艾柱、艾条、艾草包等100多种终端产品,艾草种植效益也不断提高,像15:1艾绒(15斤干艾叶产1斤艾绒),每吨净利润达10万元。目前每亩地净收益突破6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正在加工车间内工作。

“通过种艾草,不仅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还改善了环境,过去的塌陷地变成了现在的‘宝藏’地,可谓实现了多赢的局面。”何有彬介绍说,“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丰富艾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让这棵草给村民和村集体带来更多收入。”

张晓光介绍,目前南大留村与金宏康公司通过‘公司+集体+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发展艾草产业。村里以土地入股,占股25%,村集体每年因此可增加8万余元收入。艾草产业发展起来后,不少村民既可以拿到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到种植基地或加工厂上班,实现了家门口上班拿工资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正在车间加工艾柱。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 通讯员 纪宗玉 鲍文昭 于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