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清和,夏意渐浓

粽香悠远,诗韵绵长

又是一年端午日

让我们从AI视角看苏轼笔下的端午诗词

邂逅一场视觉盛宴!

【元丰四年,1081年端午】

苏轼被贬黄州,与友人雅聚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丰四年,1081年农历五月初五,此时的苏轼贬官于黄州,这是他在黄州过的第二个端午节。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为人厚道,对苏轼不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对危难中的苏轼予以关照,待以厚礼。徐君猷在黄州城东找到一块废弃营地,让苏轼一家躬耕自食,苏轼遂以之自号“东坡”。端午节时,徐君猷还特意为苏轼设一友人雅聚,诗词唱和,欢度佳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室外,池水微漾,栏槛朱红,荷叶团团,新荷亭亭;室内,是用兰草泡好的浴汤,菖蒲花酿就的美酒,碧空高远,空气清新。太守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面对此情此景,苏轼不禁感叹良辰美景,好个佳节,真该用一醉方休作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州是苏轼政治生涯的谷底,却是其文学生涯的峰巅,苏轼名震千古的代表作,多出自黄州。当我们高诵“大江东去”,轻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黄州那年的端午,那菖蒲酒中洋溢着的高尚友情。

【元祐五年,1090年端午】

苏轼任职杭州,为民疏浚西湖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南歌子·杭州端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第二次到杭州任职,上任的第二年他就做出了疏浚西湖的决定。元祐五年,1090年四月二十八,工程正式开工,百姓们欢欣鼓舞,干劲十足。几天后,端午节到来,不少人来到杭州名胜十三楼,大家饮酒放歌,热热闹闹,既庆佳节,同时感谢苏轼为杭州百姓做的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历来注重百姓民生,做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处,总是坚持调查研究,谋政精确而睿智,施之于政,多见实效。看到百姓如此高兴,苏轼也乘兴写下两首词:《南歌子·杭州端午》《南歌子·湖景》,记录下官民同乐的端午盛况和西湖之美,这也是他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一个端午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绍圣二年,1095年端午】

苏轼被贬惠州,王朝云相伴身边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浣溪沙·端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古今,女子一般都会为节日盛装打扮一番。绍圣二年,1095年的端午,苏轼被贬到惠州已是第二个年头了,他与王朝云同过端午节,并作词《浣溪沙·端午》送给她,期盼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走到哪里,王朝云给予苏轼温暖的陪伴和照顾,成为他的知音。他们一起为惠州百姓筹措资金架桥铺路、凿井引水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端午节这天,苏轼赞美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美,通过端午缠线、挂符的仪式感,见证两人的爱如“佳人相见一千年”一般,千帆阅尽,相伴长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的一生中

这三个端午节意味深远

他倾情赞颂仗义扶危的友情、

官民同乐的欢情、

知心相伴的长情

给这个古老的节日注入了

温馨的人间真情,感人至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