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武松和武大郎简直不像是亲兄弟。一个是气宇轩昂、英勇无比的打虎英雄,另一个则是矮胖丑陋的炊饼贩子。

所以当书中写道貌美如花的潘金莲下嫁武大郎的时候,相信不少人都深感两人的悬殊。正是因为这种悬殊,导致潘金莲和西门庆毒杀武大郎,以及后来武松为兄长报仇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再正常不过。

可是很多人都有疑问,明明只是一个单纯的复仇行为,为什么武松一定要在砍去二人头颅的时候,故意要把潘金莲的衣服撕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兄弟情谊

武松幼年丧父丧母,完全是靠着哥哥武大郎抚养长大的。都说长兄如父,武大郎作为兄长,尽心竭力照顾着武松,即便武松到处惹事,武大郎依然没有责骂过他。

故而武松最开始的时候,完全不像梁山上其他亡命之徒一般。那些人要么孑然一身,要么身负家破人亡的仇怨,完全没有家人的挂念。

武松有他心心念念的兄长,就算是为了兄长考虑,他也不想落草为寇。就拿武松于书中第一次出场来说,他是在柴进家休养,并见到了宋江。

这两个人都是梁山的管理层,所以论起结识的时间,早过大部分梁山好汉。也就是说武松但凡想要上山,他的座位一定是靠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就拿“武松打虎”发生的背景来看,也能证明武松和武大郎之间的兄弟情谊。

当年武松在外闯荡了一年不曾给武大郎捎去过书信。为了能够及早地与兄长见面,在路过景阳冈时,他宁愿冒着山上有老虎的风险,也不愿听店家一句劝,等到第二天再上路。

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松对武大郎的感情非同一般。

不料武松当真遇到了老虎,并赤手空拳打死为害村民的这个祸害。为民除害之后,被当地官府拜为都头,也算是有了正当差事,也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武大郎。正所谓衣锦还乡,大概如此。

此时的武大郎已经和潘金莲成了亲,将武松带回家见潘金莲的时候。武松大喊“嫂嫂”,然后跪地纳头便拜,吓了潘金莲一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女子地位并不高,女子要随自己的孩子称呼丈夫的兄弟。如果武大郎有孩子,就要叫武松二叔,故而潘金莲也要称呼武松“二叔”。也就是说,即便是嫂子,家庭地位上也比不上武松这个兄弟。

然而对于武松来说,长兄如父,那么大嫂就跟母亲一样,这就是他心中的定义。

夫妻俩好好招待了武松,武大郎埋怨起来,说着武松往年不务正业、争强好斗的糗事,让他这个哥哥隔三岔五就得往县衙跑,没有一天清静。

所以当喜爱惹事的武松在的时候,村里人不敢招惹武大郎。这次武松出远门长达一年时间,不少人都开始欺负起武大郎。忍气吞声的武大郎无比怀念这个不省心的弟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在武大郎娶了这么好看的媳妇之后,更是有不少浮浪子弟上前骚扰。武大郎开心地说道,这次武松回来了,看谁还敢欺负他们夫妻俩。这句话很像一个父亲看到儿子长大时那种有种的喜悦。

所以,从武松跪拜嫂嫂、武大郎欣喜骄傲这些细节不难看出,兄弟二人之间的情谊其实颇有些父子的味道。

心细的武松

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中,粗人不少,有胆识的人也不少,可既勇武又心思细腻的人,除了鲁智深、公孙胜等人外,就属武松了。

武松外表看起来确实挺像一个莽夫,景阳冈不听小二劝说,非要连喝几大碗酒,冒着生命危险顶着夜色上山。可实际上是,武松本质上跟看起来完全不一样,他是一个见微知著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潘金莲对武松过于热情的时候,武松就已经看出来潘金莲的为人。对于这种无事献殷勤的撩拨做法,武松心中很是愤慨。

他骂潘金莲道:“嫂嫂不要这般不知羞耻!我武松顶天立地,不是没人伦的猪狗!若嫂嫂不识廉耻做了这等勾当,我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可不认得嫂嫂!”

潘金莲羞愧难当,却向武大郎倒打一耙,说是武松调戏她。于是考虑到哥哥的家庭,武松不顾哥哥的反对,执意要去衙门居住,离开这个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