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蒋鼎文密报蒋介石:共军有三大派系,兵权多由绿林系掌握!
在鼓浪屿的众多名人题刻中,一幅摩崖石刻《日光岩铭》尤为引人注目,字里行间满是志得意满之感,让人以为作者定是一位文采飞扬或意气风发的人物。
然而,这幅题刻的作者却不像石刻铭文那样一直意气扬扬,反而从一个有着壮志凌云之心的青年,变成了滥赌成性、贪污腐败的“腐化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他是谁?他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以至于沦落为“腐化将军”?
他就是蒋鼎文,1895年出生于浙江,他的家庭条件一般,但父亲嗜赌如命,久而久之家庭就落魄了。
十岁时,他进入私塾读书,五年后进入了县里中学继续读书。武昌起义爆发后,他选择投笔从戎,参加杭州学生军,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而这也成了他戎马一生的起点。
民国元年,他进入绍兴大通陆军中学堂,后来进入了浙江陆军讲武堂。1917年,他前往广州,追随孙中山的革命道路,一路升迁为上校参谋。
黄埔军校成立后,他选择连降四级军衔,辞去了大元帅府上校参谋之职,甘愿去黄埔军校担任第一期学生队中尉区队长。
由于他在黄埔军校中经常遇到蒋介石,还在军事演习中留下了好印象,就连苏联顾问也说他可堪重用,所以这时候的他意气风发。
在讨伐各路军阀的战斗中,他奋勇向前,率军到处奔走,反应迅速,人称“飞将军”,逐渐得到了提拔。后来,他参加了北伐,随蒋介石进入南京,备受重用,成了南京警备团长。
他在成为蒋介石的左膀右臂之后,也参与了对红军的围剿,还率军在福建击溃了蔡廷锴等反蒋人士的军队。
大获全胜后,他在鼓浪屿日光岩的巨石上题下了《日光岩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志向。然而,他的仕途和雄心并没有一直保持下去。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他被张学良扣留,后来才得以奔走于西安和南京之间,目的是保证蒋介石的安全,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忠心。
七七事变发生后,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更加残暴不仁,据说,他老家的故居被日军一把火烧了,而他也率军与日军作战,只不过战绩不佳。
后来,他被派往陕西,在主政西北的几年中,他纵容各地种植罂粟,允许公开买卖鸦片。更致命的是,他操纵省银行,发行几百万元的辅币,导致西安物价恶性上涨。
他还收受贿赂,利用国难大发横财。蒋介石对他的工作渐渐地产生了不满,例如,在1943年的一份报告中,他竟然把共军分为三大派系,这显然不符合事实,蒋介石读后大为生气。
1944年,他遭遇了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他在豫湘桂战役中失地千里,大败而归,损兵无数,随后引咎辞职,此后基本脱离军政界。
抗战胜利后,他弃官从商,举家旅居美国,临行前发出了“葬身何所”的悲叹。不过,他后来在台北病故,算是对他心系故土的一丝慰藉。
参考文献
①《日光岩铭》与蒋鼎文其人_沈远志
②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蒋鼎文》
③绍兴史志网:《名人研究·多面蒋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