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早8时11分,北京人艺第二任院长刘锦云安详离世。《永定门里》为其戏剧人生画上句号。今年4月24日,编剧刘锦云坐着轮椅出现在该剧的见面会上,思维清晰、中气十足,但两天后,他因病情反复住进了医院,也没能出席该剧5月1日的首演。

而这一年来,导演唐烨无疑是剧院中和刘锦云接触最多的人。作为《永定门里》的导演,她会带着艺委会的意见,和编剧刘锦云探讨剧本修改的方向。“锦云老师一如既往的认真,但也一如既往地坚持,他常常会说,‘如果这么写,就不是我的剧本了’。他的写作速度很快,每次沟通完,基本上不出一周,新剧本就拿出来了,其实反复修改的焦点就是剧中戏曲那条线的繁杂程度以及两个主角戏份的比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烨与刘锦云

唐烨在刘锦云眼中是名副其实的“小朋友”,后来又改叫“小唐烨”。1994年,刚进剧院两年的唐烨在刘锦云的要求下,替他在剧组读了《阮玲玉》的剧本,后来别人跟唐烨说,你胆儿可真大。那时唐烨并不知道作者亲自读剧本是人艺的传统,而那也是剧作家的专属时刻,刘锦云却把那个机会留给了她。

中戏导演系毕业,但在人艺却作了演员。唐烨心中的导演梦,刘锦云比谁都清楚。于是,1997年,他鼓励唐烨在林兆华执导的《鱼人》中担任了副导演。2000年,唐烨和苏民一道复排了《蔡文姬》。2001年又和任鸣一起导演了《金鱼池》。在唐烨的印象中,锦云老师表面温和,实则严厉,她清楚地记得,《金鱼池》审查时,艺委会提出有两个演员的表演不过关,那时距离首演已经很近了,刘锦云在传达艺委会的意见时,明确表示必须换人。

在人艺,还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排练迟到的人会“享受”到大家的掌声,这个并不光彩的“礼遇”甚至胜过了严厉的批评,让每一个有过这样经历的人都不敢再有下一次,而这个做法就是刘锦云发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间老人为刘锦云

这一次的《永定门里》,唐烨觉得演员没有完全理解刘锦云的剧本,进入状态很慢,于是将他请到排练厅同演员面对面交流。那一次,虽然身体状况不佳,但刘锦云坚持不坐轮椅进排练厅,而退休后,他也有近10年没进过剧院的排练厅。媒体见面会和首演,一直是刘锦云惦记的两件大事,发布会时他以近些时日最好的状态来了,首演时因身体原因没能看到舞台呈现,但却表示自己在这个年纪还能有戏在剧院上演,此生知足、圆满。端午节时,唐烨给刘锦云发了问候的信息,刘锦云回复:“快乐,慢慢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柴程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