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网 李想/文 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高频热词。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之一,“低空经济”也正在成为高景气“赛道”。

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无人机遥感网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根据记者的采访了解,无人机遥感网是结合“无人机、智能机巢和管理云平台”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无人机遥感网的应用场景则包括巡检、测绘、城管、水务、环保、应急等,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构筑地空一体的协同组网模式,对相关辖区内的人和事进行动态甄别和提取,赋能城市综合治理。

日前,经济观察网记者前往国内知名的低空无人机遥感网运营商——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云图”)进行了实探、采访,试图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无人机遥感网

根据中科云图方面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中科云图成立于2017年6月,经过7年来的发展,如今的中科云图已经拥有13家子公司,员工数量超过350人。目前,中科云图围绕无人机遥感网和地理空间智能产品研发在电力、光伏、巡检、测绘、环保和应急等多个领域已经构筑了完整的运作系统。

“无人机遥感网是通过分布式的机巢部署实现目标区域的全覆盖,每个无人机机巢的覆盖半径为3公里,一个机巢大概可以完成30平方公里面积区域的覆盖。除常规巡检外,在遇到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机巢调度无人机实现5分钟内抵达现场处理或协助相关部门处理相关事故。”6月4日,在中科云图广州总部,中科云图总经理助理曾美静向记者如此介绍。

据其介绍,无人机机巢是中科云图2018年针对解决传统无人机巡检续航时间短、覆盖范围小、智能化程度低等瓶颈研制的产品,这项创新使得无人机的应用不再受时间、空间和飞手的限制,真正做到“随时起飞,有求必应”。

曾美静同时表示,无人机机巢作为无人机的起降点,均匀散布于巡检区域,结合“中科天网”智能云平台,可以组成一张绵密的中低空遥感网。早在2019年,中科云图就推出了“云巢”系列第一代无人机智能基站——智臻G600。

“我们之所以要自主研发无人机机巢,是因为我们最早推出的机巢只能适配大疆的一款机型,如果该机型停产或停售,公司的产品就完全用不了。公司很大一块业务是电力巡检和光伏巡检,巡检需要无人机配备不同功能的挂载,所以还需要新研发的机巢搭配我们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此外机巢还需要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比如在黑龙江的机巢,在极寒条件下也要保证能正常释放和回收无人机,还要保证能正常给无人机充换电和数据上传。在智能巡检和应急处理方面,中科云图是比较有优势的,业务目前已经遍及全国三十多个省。”曾美静向记者进一步介绍称。

“电力巡检主要针对的两大板块分别是变电站和输变线路。输变线路巡检考虑到距离比较远,在应用方面主要是用无人机搭载更高精度的传感器配合相应的挂载去完成巡检任务,比如挂载扫雪棒或者喷枪,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解决相关安全隐患。变电站巡检方面,公司通过技术消除了电磁干扰,搭配防撞摄像头可以让无人机贴到变电站表面近距离检查销钉、绝缘子等有无破损。光伏巡检方面,通过搭配热红外成像挂载可以实现厘米级的快速巡检,并自动标记故障点。”中科云图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赋能地方综合治理

6月6日,经济观察网记者在中科云图佛山市生产基地,见到了其自主研发生产的Innoflight C60无人机,该款无人机曾获得国际设计大奖。

中科云图的一位测试工程师向记者介绍称,C60无人机之所以看起来跟别的无人机有区别,是因为市面上很多无人机都是基于美国开源飞行架构设计的,如果改变设计就无法运行开源代码,但是C60是全自研的,所以外形上会跟传统的款型不太一样。

“C60开创了业界首款臂翼增效设计,同时材质方面用了碳纤维并在表面做了树脂涂层,更好地减轻了机身重量。性能方面,配置了230wh/kg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最高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7m/s,最长飞行时间近1小时。因为软件是自研的,所以在无人机挂载方面对我们是没有限制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安装适配的挂载。之前我们使用的大疆无人机在没有SDK(软件授权工具集)授权的情况下,我们是没办法使用更多挂载的。不能搭配挂载就意味着不能执行相关任务。”该名工程师向记者表示。

那么,如何让无人机遥感网赋能城市治理呢?在这方面,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和中科云图联合打造的南海“空天地”一体化社会治理平台提供了一个案例。

中科云图综合部副经理岑蕊彤告诉记者,在地方基层治理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是:人力投入成本高,工作重复性大且效率较低,特殊情况识别难度大。如今通过“空天地”平台实现“一网治全域、一屏观全城”,真实解决了基层“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促进基层从传统、分散、低效的治理方式向精细化的治理方式转变。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科云图在南海区已经部署36台无人机基站,覆盖全区7个镇(街道),每台无人机每天巡检覆盖面积约8平方公里,作业效率比人工提升了18倍。同时,无人机每次巡检可以产生3万多张高清照片,一年可累计产生超170万张高清照片。

目前,南海区已经梳理了涉及林业和草原、生态环境、市场监管、水利、住房与城镇建设、自然资源等6个执法领域,共85项应用无人机执法取证的事项清单。自2023年平台上线以来,共派出无人机3.25万架次,累计飞行时长8174小时,识别4565条疑似问题事件,处置4021起事件,形成526宗非现场有效执法案例。

中科云图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工作台上向记者展示了无人机从换电、出舱、派发任务、执行任务、回舱等一套完整的无人机巡检流程。在应用方面,该名工作人员也向记者展示了无人机网格巡飞和高空执法的过程:在巡飞过程中,无人机会对过往扫描过的区域重新扫描,工作人员可以在后端将相同区域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做对比,分析是否有违法违规行为,如垃圾的胡乱堆放和建筑的乱搭乱建等;在高空执法过程中,可以通过无人机高空悬停对车辆乱停乱放、违法捕捞等行为进行拍照和识别,并将证据直接上传给相关执法部门。

上述测试工程师则向记者表示,无人机遥感网巡检已经改变了执法部门的执法模式,借助于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反馈,各部门可以直接在后台调用所需的数据,真正实现了“一次巡检,全面覆盖”的目的。

打造“低空天路”

“要想富,先修路”。低空航路也是路,低空航线也需要做交通规划。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7年,中国科学院就提出了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的概念。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廖小罕研究员负责的“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规划与仿真验证系统”项目,则提出了将“低空天路”作为无人机空中交通运行的道路基础设施。

曾美静向记者介绍称,中科云图研发的无人机综合管理云平台系统——“中科天网”是国内低空遥感领域第一批获得国家民航局颁发运营牌照的无人机云系统。“天路”是1000米高度以内低空飞行器使用的公用航路,因为高度较低,所以“天路”与地面基础建设关联紧密,楼房建设、高压电塔或者大型基建都可能会影响“天路”的规划和走向。“中科天网”通过实时数据分析、飞行路径规划等,助力低空空域的高效利用。

“目前‘中科天网’在调度无人机集群作业时,可以实现无人机的跳飞技术,这对航路规划的要求很高。无人机从机巢起飞执行巡航任务,在任务结束时可以根据系统规划的航线选择最近的机巢降落。中科云图已经可以实现这种航空规划了,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选择最优的航线,派出最少的无人机。”曾美静向记者如是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想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华南新闻中心记者,关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