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五年的《庆余年2》日前播出后,不仅在大陆掀起收视热潮,在台湾也火爆出圈。一时之间,两岸中国人同追一部剧、同聊一个话题、同享中华文化盛宴,成为独特的“风景”。

五年来,《庆余年》第一季留下的悬念牵动着两岸剧迷的心,第二季一经播出,便引发追剧热潮。在台湾地铁上,不少年轻人拿着手机追看《庆余年2》;“小范大人”等剧中经典台词被岛内青年频频使用在社交媒体上;相关讨论区中,更有数千观众参与讨论与分享。

随着剧集完结,不少台湾网友开启花式催更,纷纷留言“看完了,意犹未尽”“继续等第三季”。在台湾“Yahoo奇摩”网站日前公布的“戏剧影集排行榜五月Top10”中,就有《庆余年2》的身影。可以说,《庆余年2》在台湾的火爆程度丝毫不输大陆

为何跨越海峡,《庆余年2》依旧广受欢迎?除了精良的制作水准、跌宕起伏的剧情、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同文同种,拥有共同的文化根脉,容易对影视剧等优秀文化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作为一部古装巨制,《庆余年》服装道具细节考究,处处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有台湾网友留意到,剧中家具“鼓凳”“就是阿嫲家里的圆凳”;“小范大人”随口朗诵的诗词,正是小学课本里曾反复背诵过的;还有台湾网友着迷剧中的汉服元素,认为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当前,尽管民进党当局不断在岛内搞所谓“去中国化”,台湾民众对大陆影视剧的喜爱并未因政治阻力而消减,反而一次次掀起追剧热潮,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强大力量。

近年来,包括《繁花》《甄嬛传》《琅琊榜》等大陆优秀电视剧在台湾持续热播,引发两岸同胞广泛共鸣。《甄嬛传》已经成为台湾民众新年贺岁节目的新选择,今年春节期间,台湾八大电视台不间断连播《甄嬛传》,五轮直播累计观看数达721.9万。《繁花》男主角“宝总”胡歌12日受邀抵台参加文艺交流活动,受到粉丝与媒体热情包围。这些无不体现出大陆影视剧在台湾的广泛影响力。

一部部大陆影视剧在台湾的持续热播,充分说明了两岸是一家人。正是因为有着刻在骨子里的相同的中华文化基因,让台湾年轻人对于剧情容易心领神会、共情共鸣,追起大陆剧毫不费力。在追剧过程中,台湾年轻人也一次次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两岸年轻人在评论区热烈互动,虽然打出的字有繁简之分,但都是中国字。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精神纽带。《庆余年2》在岛内再掀追剧热潮,充分说明流淌在广大台湾同胞血液里的中国文化基因,是民进党当局“台独”势力怎么搞“去中国化”、怎么破坏两岸文化交流,都改变不了的。

来源:中国台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