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实习生 蔡蕊

通讯员 卢俊霖

罗裙翻转,长袖舞动胜惊鸿;华服霓裳,一曲笙箫回大唐。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发布的一条名为“唐韵华师奇妙游”的华服走秀视频,获得了不少校内师生点赞。据了解,视频由该校礼仪队8位同学出演,走秀动作、视频脚本、拍摄运镜均由礼仪队学生编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看到,视频选取了初唐、武周、盛唐、中唐、晚唐五个时期,以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开篇,八位来自不同时期的唐朝女子被“唤醒”,依次走过华师桂园广场、牡丹园、文柏亭、博雅广场、桃李园、梅亭等华师标志性景观,在华师开启了一段奇妙之旅。视频中,还以唐朝服饰的演变来展现唐朝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礼仪队参与拍摄的八名姑娘来自不同的院系,除了青海燕同学是舞蹈专业的,其余学生都只是爱好跳舞。”礼仪队负责人黄若楠老师介绍,“起初,礼仪队同学编排这个节目是为了参加首届武汉大学生华服展示大赛,通过我们的努力,节目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于是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这个视频,将我们的节目带到学校,将传统文化传递给更多的同学。”节目演员之一史展同学分享,由于礼仪队几人没有表演基础,面对镜头时会怯场,导致表情僵硬,不自然。在视频筹备的一周里,大家每天都会排练三到四个小时,也会私下在国风大典等汉服展示平台搜索相关动作,学习汉服走秀模特的仪态。经历了数十次彩排后,八人专门进行了神态与眼神的训练。陆梦菲同学说,“我们的拍摄有脸部的特写,需要以灵动的神态表达感情,为了一个镜头,每个人都练习了不下20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妆面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比如饰演初唐女子的史展同学整体妆面轻巧纤丽,一轮弯月眉,唇妆秀气,眼角饰以红色弯月形斜红,就是十分典型的初唐妆容。”黄若楠老师介绍,这些妆容复杂且精细,妆面几乎都是学生们自己设计的,每一次做妆造都需要一到两个小时。“10点参加比赛,第一个化妆的同学就需要四五点起床。八位同学的课程都十分繁重,时间上的协调是最困难的,为了不耽误课程,我们甚至要将拍摄时间精确到小时,几点到几点分别是哪一位同学拍摄。”她说。

除了动作、妆容等,同学们拿的有些道具也是手工制作。如饰演盛唐时期女子的陆梦菲同学拍摄时手中挥舞的鱼灯,就是由史展和朋友手工制作。“我本身是美术专业,也学习到了与非遗相关的知识,为了这次视频拍摄,我专门学习了汪满田的非遗鱼灯手艺,用竹编的骨架,丝绢包的面。我还参考了唐朝的鱼灯来进行改良,让鱼灯在非遗手艺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唐朝的时代特点,契合视频的主题。”史展说。

史展介绍,视频拍摄选取的唐朝服装是复原款,于是她收集了许多唐朝服饰、头饰相关的文物资料,并从文物中提取出与角色合适的妆造元素。“例如,视频中女扮男装的青海燕同学,她的发饰就来源于唐俑。”史展表示,在此过程中,她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学习到了很多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知识。

陆梦菲同学也认为,这次拍摄最大的收获是激发了她的民族自豪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选择了唐朝这个时期,也是想将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视频传承非遗与传统文化,传播优秀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锦绣中华的传统服饰。”黄若楠老师说。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