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是个特别的孩子,是观音菩萨送来的金凤凰。”

这是詹青云的母亲对那个成绩落后、常被老师批评的女儿说过的一句话。

也正是这句话,让詹青云实现了从“笨蛋女孩”到“哈佛才女”的逆袭。

很多人说,父母的嘴藏着孩子一生的风水父母说什么,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生什么。

真正优秀的父母,懂得用爱意影响生命,用语言激励成长。

他们有智慧,看得到孩子的优秀,也善于称赞孩子;

他们有定力,相信孩子的未来,也乐于激励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看过韩国“国民育儿导师”吴恩瑛的《最温柔的教养》一书。

书中的130个育儿故事,都在强调着一个主题——

要做会说话温柔的父母,铺就孩子一生爱的底色,要让爱在对话中流动。

比如,清早起床,看到从酣睡中醒来的孩子,你就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有多爱他。

“有你这样的孩子,爸爸/妈妈真的很幸福,宝贝,我爱你。”

孩子懵懂时可能不理解,可随着父母的表达,他会自然而然珍视自己,也能在被爱中释放爱。

比如,下班回家,哪怕你感到疲惫,你也可以温柔地抱抱孩子。

“来,我的宝贝抱抱妈妈,给妈妈一点能量!”

孩子能感到幸福而温馨,也会在日后遇到困难时,回想起这个画面,而充满力量。

父母若想孩子能明亮且温和,就要从“嘴”出发,说软话,别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

会对孩子说软话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和朋友一起吃烧烤,发生的一幕让我很是感动。

摊主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在认真地烤串,孩子就在一旁玩闹。

他们的生意比较好,客人都招徕不过来。

那五六岁的孩子见状开始帮父母的忙,上菜、收拾小桌子,还跟新到的客人讲:“要等等哦!”

孩子端着一盘鱿鱼须往我们这边过来时,一个踉跄,摔倒了,鱿鱼全部倒在了地上。

他哇哇哭了起来。

哪怕忙得不可开交,妈妈还是快步走向了孩子,先扶他站了起来,给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轻声问:“仔仔,摔痛了吗?”

没有…… 那你去坐一会儿,休息一下,再来帮妈妈,好不好? 对不起,妈妈,我添麻烦了,菜都浪费了! 没关系,你已经很棒了,妈妈重新做一盘就好! ……

没过多久,孩子缓过来了,又帮他的父母干起活来。这一次,他干得更卖力、更仔细了。

在这里,没有怒不可遏的父母,也没有因犯错畏畏缩缩的孩子。

妈妈心疼摔跤的孩子,认可他的付出,用孩子能接受的话温和地教他,孩子也愿意继续尝试,做得更好。

父母柔和的语言,能让孩子不断进步,让他能更接近父母口中的样子,甚至超越其期待。

话语越是柔软,越能让孩子感受到磅礴的力量,越能成就孩子,温暖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说:“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多半能从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

父母越是跟孩子讲硬话,孩子往往越容易出现行为不当,生成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在对东亚的家庭教育进行调研时,发现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喜欢讲硬话,比如:

你真是没出息。 你怎么没一点随我,简直不像我的孩子。 你再这样,就没人爱你了。 ……

他们用尖锐的语言表达爱,却不想这些言语暴力根本不是爱,会将孩子越推越远,最终跌入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综治办和中国少年研究所曾有过一项追踪调查,追踪处于父母语言暴力的1000多名未成年的性格,结果显示:

56.5%的孩子暴躁,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

而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约翰·巴格也曾做过一个诱导性实验:

两组学生做试卷,一组试卷中穿插着“挑衅”“打扰”“违法”,另一组则穿插着“耐心”“礼貌”“尊重”等。

试卷做完后,学生去办公室找老师,老师则假装在跟他人交谈,不理会这些学生。

结果,两组学生的反映差异很大:

被“挑衅”“打扰”等词诱导的学生,几乎都会不耐烦叫住老师们的交谈;

而受“礼貌”“尊重”等词诱导的学生则有82%会安静地等待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的行为方式容易受到父母言语影响。

他们看到的一切,是被父母传递过来,如同镜像一般,会复刻到他们的表现中。

父母对子女嘲讽的话语,就是一面负面镜映,会形成孩子的消极自我,影响孩子的成长。

其实,无论孩子是否存在不好的表现,父母都可以选择将那些伤害孩子自尊、自信的责备话语转化为积极、正向的鼓励:

把“你真是没出息”换成“你进步了,真好”;

把“你怎么没一点随我,简直不像我的孩子”转变为“你是我的珍宝”;

把“你再这样,就没人爱你了”调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把“你怎么这么笨”换为“你是一个有潜力的孩子”……

当你的话语不再是生硬的苛责,你的孩子也就不会刻意膈应你,而是在温和坚定的认可中,自信乐观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所生长的土壤会为这张白纸上色。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直接影响者,你对他说什么,他就会反馈什么给你。

在某书上有一个网友说:“真是幸运,我和弟弟生活在会好好说话的父母手下!”

小时候的她,特别爱吃,长得胖胖、壮壮的,看上去丑丑的。

村里很多大人戏谑:“阿艺,你这么胖,是吃了你弟的吧,女孩子这么胖,真难看!”

大人的戏谑会带来小孩的取笑,她被弄得很自卑,都不敢穿漂亮的裙子。

妈妈见状,鼓励她:“没关系,长大就可以瘦下来,我们跑跑步,打打羽毛球,你一定会是最美的!”

妈妈很温和,而且很坚定,让她心生了一股劲。

她喝牛奶、跳绳、跑步、打羽毛球,中学后就慢慢抽条,如今是一个经常被人称赞的又飒又美的up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弟弟小时候成绩不好,小学老师说他会考不上好初中,初中老师则说他考不上好高中。

这时候,他们的爸爸总会鼓励弟弟:

不用着急,慢慢学,我们学懂一个知识也是赚了,而且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上好大学的!

就这样,弟弟平静下来,哪怕考差了也不否定着急,而是坚持不懈、自律前行。

高考时竟然超水平发挥,考上了重点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陪伴子女成长,需要艺术,语言的艺术尤为重要,你期待孩子成长为什么样,就可以朝着那个方向跟他对话:

你说孩子是饱含灵气的“精灵”,那孩子就可向上生长,长出“山水空流山自闲”的雅致;

你说孩子是充满朝气的“天使”,那孩子就能向阳而生,生出“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魄力。

你说孩子是满怀意气的“地材”,那孩子就会奋力奔跑,彰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才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的嘴,是孩子攀爬的阶梯,是孩子的出路。

有智慧的父母,不多言语,但会用经验守护孩子成长;

高情商的父母,不会大吼大叫,却会用爱与关怀陪伴孩子成长。

父母对子女良性的沟通方式,能浇筑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出路。

点亮【在看】,愿每一对父母不用言语“鸡”娃。

好好说话,话中有温暖,眼中有关爱,让孩子的成长路上花香四溢,一路坦途。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苏轼《定风波》

作者 | 继芳翎馨,90后湘南姑娘,写心绘声见天下。

主播 | 闻悦,爱唱歌的主持者,公众号:听闻悦。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