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也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有很多的保健功效。但是,你知道吗?生姜的皮也有很多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一些特殊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说“吃姜不去皮,吃错一生疾”呢?这句话是真的吗?生姜到底要不要去皮呢?接下来将为你揭开生姜皮的秘密,让你吃出健康,吃出美味。

姜的好处多多

在日益增长的对健康饮食和自然疗法的关注中,生姜这一传统调味品和草药的免疫增强作用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

1、个体免疫

德国《分子营养与食品研究》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为我们揭示了生姜中少量刺激性成分对人体免疫功能的积极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研究深入探讨了生姜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6-姜酚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潜在益处。

研究人员聚焦于中性粒细胞,这种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类型之一,占白细胞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它们在人体对抗细菌入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即便是极小的6-姜酚浓度(每升15微克),也足以激活这些细胞,使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从而增强个体的免疫功能。

这一发现为生姜在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生姜中的6-姜酚等活性成分通过促进白细胞的活性,帮助人体更有效地对抗病原体,进而增强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

2、抗炎作用

姜辣素,生姜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已被科学研究证实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这种天然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身体中某些炎症物质的生成,从而帮助减轻炎症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发现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人们而言,如关节炎和肠炎患者,尤为重要。

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姜辣素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自然的缓解方式,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除姜辣素外,生姜还富含一系列强效的抗氧化剂。在人体内,自由基这类不稳定的分子能够破坏细胞,加速衰老过程,并促进多种疾病的发展。

生姜中的抗氧化剂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它们对细胞的损伤。这种自然保护作用对于防止氧化应激,保持细胞完整性和功能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整体健康和延缓衰老过程。

无论是作为食物调味料,还是作为草药的一部分,生姜都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积极影响。

特别是对于那些寻求自然方法管理慢性炎症条件的人们,生姜可以成为他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调节体内代谢

兰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计算机生物与药物设计国际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为我们揭示了生姜背后的科学奥秘,特别是其两种主要活性成分——6-姜辣素和6-生姜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团队发现,这两种生姜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与人体内的多种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进而调节体内的多个代谢过程。

具体来说,6-姜辣素和6-生姜酚对三磷酸腺苷(ATP)、糖原、甘油酯、脂肪酸等关键物质具有调节作用。

这些物质在人体的能量代谢和储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调节机制可能是生姜所具有“暖身”功效的科学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在胃和小肠中发生的相关反应场景,揭示了生姜如何通过调节上述代谢过程,发挥其促进健康的作用。

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里,生姜的“暖身”效果不仅能够提供即时的温暖感觉,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调节体内代谢,帮助维持身体的能量平衡和代谢健康。

通过合理地将生姜纳入饮食,例如在冬季饮用生姜茶或在烹饪中使用生姜,人们不仅能够享受到生姜带来的美味,还能从中获得健康益处,特别是在提高身体代谢、增强免疫力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享用生姜带来的健康益处的同时,也应注意适量,避免过量摄入可能带来的不适。

4、改善肠道健康

在近年来的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中,路易斯维尔大学的Yun Teng和Huang-Ge Zhang等研究人员发现,生姜中含有的一种特殊物质——类外泌体颗粒中的小RNA,具有显著的健康益处,特别是在改善肠道健康方面表现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食物如何通过微观层面影响人体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拓展了我们对传统食疗概念的认识。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微小囊泡,能够携带包括蛋白质和核酸在内的多种分子,通过细胞间的通讯发挥作用。

在医学研究中,外泌体因其在肿瘤发展、免疫调节等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

例如,肿瘤细胞能通过外泌体与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基质细胞进行“沟通”,甚至影响T细胞的功能,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

在这项研究中,张课题组将目光投向了植物界,特别是生姜这一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的药食两用植物。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生姜中同样存在着类似于动物细胞外泌体的纳米颗粒——植物类外泌体(ELN),这些类外泌体颗粒能够抵抗消化系统的分解,最终抵达肠道并发挥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从生姜中提取的类外泌体颗粒中的小RNA,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不仅加强了肠道的屏障功能,还在实验鼠模型中显著减轻了结肠炎的症状。

这项研究不仅为肠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食疗的科学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姜的这种“暖身”功效,从微观层面上看,可能与其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加强肠道屏障功能密切相关。通过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生姜有助于肠道健康,从而促进整体健康。

此项研究的成果,强调了天然食物成分对人体健康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在调节肠道健康、预防和治疗肠道炎症方面的潜力。

未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传统食疗中的植物和食材,将被发现含有类似于生姜类外泌体颗粒的健康促进成分,为现代医学和营养学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方法。

皮也不容小觑

生姜皮,长期以来可能被许多人忽视其潜在的健康功效,然而,传统医学著作如《医林纂要》和《江苏植药志》等对生姜皮的描述揭示了其独特的医疗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林纂要》中提到,生姜皮性质辛寒,与生姜的温热本质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独特性使得生姜皮在医疗应用上具有其独到之处。

生姜皮因其辛凉属性,被用来治疗水肿浮肿,去除皮肤风热。此外,与生姜本身发汗的功效相反,生姜皮还具有止汗的效果,为体内平衡提供了一种天然的调节机制。

《江苏植药志》进一步扩展了生姜皮的应用范围,指出其在外用上的价值,特别是对于脓肿创伤和皮肤癣症等病症的治疗。

这些传统的应用,不仅体现了生姜皮作为一种天然药材的潜力,也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对生姜皮的利用价值。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在使用生姜时往往习惯于去皮。然而,基于生姜皮的这些传统智慧和医疗价值,我们有理由重新审视这一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体水肿时,保留生姜皮食用,可以发挥其利水消肿的作用。同样,在日常烹饪中保留生姜皮,不仅可以保持生姜的药性平衡,还有助于避免上火等不适,从而在保证食物风味的同时,兼顾健康效益。

去皮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生姜的使用,特别是是否去皮,存在着一定的讨论。这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体质以及食用生姜的具体目的。

1、脾胃虚寒的人

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来说,生姜皮的性质较为凉性,可能会导致脾胃不适。脾胃虚寒是指脾胃功能较弱,不耐寒冷,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食用去皮的生姜更为适宜,因为去掉凉性较强的生姜皮后,生姜本身的温性作用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有助于温暖脾胃,改善消化。

2、寒凉食品

对于经常食用寒凉食品的人群,比如常吃苦瓜、芹菜以及海鲜等,食用生姜时建议去皮。寒凉食品在中医中指的是那些性质偏寒,容易导致身体寒凉的食物。

生姜的温性能中和这些食物的凉性,而生姜皮的凉性则可能与生姜的温性相抵消,减弱其中和寒凉食物的效果。

3、风寒感冒

对于患有风寒感冒的人群,吃生姜也建议去皮。风寒感冒是一种因寒邪侵袭而引起的外感疾病,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姜具有很好的驱寒解表功效,但生姜皮的凉性可能会削弱生姜的这一作用,因此在治疗风寒感冒时,去皮食用生姜能更好地发挥其温中散寒的功效。

总之,生姜的食用方法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而定。了解生姜皮的性质及其对人体的影响,能帮助我们更科学、合理地利用生姜,发挥其最大的健康益处。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食材的选择与使用,以适应自身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