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想买台纯电动车,特意拉了我去看新款 Model 3 参数 图片 )。

说实话,我是很不乐意去的。

一来,新款Model 3我已经体验过,对我来说已经不新鲜;二来,我对特斯拉门店销售没啥好感。

之前去过几次探店,店员的情绪都是写在脸上的,刚开始热情招待,得知你没购车意向,脸马上就黑起来,多一句都不想跟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次的情况明显不同。即便我已说明了是陪朋友来看车的,但接待我的小姐姐依然主动跟我攀谈起来,从特斯拉聊到小米再聊到个人工作,热情得让我有点不好意思。

当然,热情都是被逼的。她坦白告诉我,现在店里的销售业绩压力很大,所有门店都严格执行末位淘汰制,若这个月业绩还不达标,可能就要另找工作了。

急的又何止是她,现在整个特斯拉现在都很急。从越来越频繁的价格调整,再到推出“0首付”这样的“暗降”政策,他们的焦虑情绪,同样是毫不掩饰地刻在脸上。

特斯拉焦虑的不仅是销量问题,更在于如何在削减成本投入的同时,保证不被迅速崛起的中国车企拉下神坛——直白点说,就是如何安枕无忧地继续吃老本。

跌——特斯拉的2024开局关键词

从最新的销量数据来看,特斯拉5月的市场表现十分亮眼:批发量(含出口)达到72,573 辆,同比增幅超16%,国内零售销量也超过5.5万辆,同比增长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样的好成绩离不开4月份降价政策的推动。4月21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对Model 3和 Model Y 等主要车型实施了降价,降幅均为1.4万元人民币。

今年年初,特斯拉已经实行过一次降价,在3月又实施了一次涨价,短短4个月,已经让消费者坐上了先降、后升、再降的价格过山车。如此频繁的价格调整,目的显然是为了清旧车库存和促新车销量,但这一番操作换来的,仅仅是与去年基本持平的销量。

今年1-5月,特斯拉在华零售累计销量约为21.84万辆,略低于去年同期的21.98万辆,值得留意的是,去年前5个月,特斯拉在华零售增幅高达83.8%!高速增长的态势如今已难以维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看今年前4个月的累计销量,特斯拉更是同比下跌了7.6%,是当期新能源厂商TOP 5中唯一一家同比增幅为负数的车企。

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占了全球销量近三分之一,一旦在华销量疲软,便会直接影响其全球市场的表现。

根据特斯拉公布的生产量和交付量报告,一季度,他们共生产了43.33万辆汽车,但交付量仅为约38.68万辆,同比下降8.5%,远低于之前预期的44.9万辆,产销量之间的缺口超过4.6万辆,有分析师表示:这个数据是一场难以解释的灾难。

在营收方面,2024年一季度特斯拉实现营业收入213.01亿美元,同比下跌8.69%,是特斯拉近四年来首次季度营收下滑,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11.71亿美元,同比下跌幅度更是达到53.49%!

在销量不及预期和利润下滑的大环境下,特斯拉今年以来股价跌幅已超过32%,市值离2021年的高点已蒸发了约600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能只怪对手太强大,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特斯拉在国内销售的四款车型中, Model S Model X 的销量已基本可以忽略,而Model Y的销量则稳得可怕,去年已夺得国内市场“无定语销冠”的头衔。相比之下,Model 3的销量下滑问题尤为突出。

去年10月,Model3焕新版正式交付,新车在智能配置和舒适性上都有所提升,本应作为特斯拉的增量主力。然而,今年1-5月,Model 3国内零售量较去年同期下滑了22.37%,而且这还是在多次调整价格下的结果!新款卖不过老款,原因不仅出在产品上,更出在特斯拉的“态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不少媒体所分析的那样,本土纯电轿车的强势崛起,压得Model 3喘不过气来。

如果说几年前面世的极氪001、 蔚来ET5 、小鹏P7等只是对Model 3展开“试探性进攻“,那最近一年内推出的 小米SU7 极氪007 、阿维塔12、智界S7等新车,则是毫不留情地对Model 3展开了全面攻势。

以极氪007为例,其入门的续航能达到688km,“零百”加速能做到5.6秒,性能版车型更是能做到2.84秒,而且还有着660km的续航,新款Model 3在这两项关键指标上都处于弱势。虽说电车提升续航和加速性能并不难,但人家同时具备更大的尺寸、更丰富的配置、更好的做工,以及最重要的——更实惠的价格,对Model 3所形成的综合优势是碾压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中Model 3均为焕新版数据

产品力不足还不是最致命的。

按照特斯拉的技术储备,要造一辆在各关键指标上都优于中国品牌同类产品的车型,理论上是没难度的,但按照他们现行的产品逻辑,一切创新和技术升级,都是以降低成本为大前提,这导致其新产品在综合实力上很难有质的飞跃。

在新款Model 3上大量采用一体铸造技术、取消全部雷达,首要考虑都是降低生产成本。当然,若降低成本的同时能提升相应的性能或体验,那企业和用户都是皆大欢喜的,但很显然,特斯拉未能做到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最新上市的Model 3高性能版,国内版本和北美版本在性能配置上就有很大出入,国内版电池用的是LG的79kWh电池,北美版配的则是松下的82kWh电池;国内版的最大马力只有460hp,“零百”加速为3.1秒,而北美版能达到500hp,0-60英里加速仅需2.9秒;国内版标配的是19英寸轮圈,而北美版用的则是20英寸轮圈……

用户购买Model 3高性能版,就是为了能以相对合理的价格体验到极致的性能,但新款车型价格并不低,性能也不极致,在平替车型不断出现的情况下,用户自然而言就流失了。

编者按:

在纯电领域独领风骚多年,特斯拉既有丰厚的技术储备,又有鲜明的品牌形象,而且还是全球唯一一个能实现盈利的纯电品牌,确实有吃老本的底气和理由。

可是,本土纯电动车发展速度之快,技术进化幅度之大,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尽管他们的反应很迅速,但依然未能改变市场号召力和主动权逐渐丢失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斯拉要扭转当前的颓势,并不是一两次价格调整就能做到的,他们需要的是在价值观上作出深刻的改变,拿出更大的诚意,以尊重市场和对手的态度去做出真正的好产品,才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守住主动权。

只不过,对于一个习惯了吃老本的企业,只有经历更深刻的挫折与教训,才会真正反思和改进。(文|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