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成为打假急先锋,职能部门在干嘛?

文|清哲木

短视频打假人士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有一类“打假博主”。他们频繁曝光一些菜市场,加油站、黄金回收店等存在欺诈消费者的问题,受到许多网友的追捧。不管打假人士的出发点是什么,只要他是合情合理的打假,不搞虚假的打假,笔者都赞赏这种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方式,不可否认打假行为逐渐发展为一种互联网流量密码,关注度高是不争事实,网友打假的成功率如此之高,表明市场上各类“坑害”消费者的现象依然突出;网友们支持网红打假,甚至将他们视为“惩恶扬善”之举,这实际投射的是对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种希冀情绪。可以说,网红打假在一定程度上,“打”的不只是市场乱象,更是监管缺位;检验的也不仅仅是经营者的素质,更是各地市场管理水平和城市治理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假是维护百姓利益的行为,笔者旗帜鲜明的支持打假,希望打假人越多越好!打假本是职能监管部门工作,之所以假货太多,其原因之一,是监管部门不作为,甚至充当制假售假商贩的保护伞。其二,是制假售假犯罪成本太低,即使抓住他们,监管部门只是象征性罚款了事,无关痛痒,对这些犯法的人没有任何警示作用。所以,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打假行动中,同时把这些制假售假、坑害百姓无良商家在网络上曝光,让大家认清这些商贩!

不过,民间人士充当打假急先锋,职能部门充当什么角色?难道职能部门是配角?看了很多打假视频,真好笑!网友冒着危险曝光不良商家,笔者就不明白,纳税人养了那么多职能部门在干什么?曝光了就去查一下,基本就是停业整顿罚款!相关职能部门每年国家要向他们支付的工资应该也不少吧!为什么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和管理效果?既然这些部门不作为,任由侵害人民利益的事漫延,倒不如发挥好人民群众行使作为公民最基本的监督权。

如今假冒伪劣泛滥成灾,职能部门常常提醒消费者留心,建议消费者取证,号召消费者举报,但我们常常看到职能部门往往被动而为跟着消费者打假。如此被动,如此懒政,实在让消费者承担了太多的责任。打假不能指望群众,应以行政监督部门和执法部门为主,要从源头抓起。打假,不是老百姓的职责,具体责任部门应该做到位。

打假视频,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一些造假行为,应该是多年来或者是存在一定时间了,可为何当地执法部门没有发现?像周口市网友发现加油站计量问题,相关部门竟然请不动,不到现场固定证据。如果执法部门不主动作为,靠网友打假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去揭露,这是难以理喻的现象。就现代治理来说,市场规范既要靠群众的常态化监督,也更需要执法部门的主动作为,为百姓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