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檀之一字,似乎是木材高贵与神圣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檀,地位无木能及。

本文列举了“紫、红、绿、黑、白、青”这几种“檀”的真身,在此与诸位木友分享,以免被那些花哨的名字所误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 檀

虽然在红木国标中紫檀属花梨木类均以“XX紫檀”命名,但被公认的“紫檀”只有紫檀属紫檀木类的檀香紫檀一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檀香紫檀为红木国标中的紫檀属、紫檀木类,主产于印度安德拉邦。

俗称:小叶紫檀,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被尊为木中之王,是传统概念中唯一的“紫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木材几乎归集了名贵木材的所有优点于一身,生长极其缓慢且多空心,在民间素有“十檀九空,百年寸檀”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 檀

红檀,只是一种市场俗称,也被俗称为黄檀,并非学术名称。

因其结构、材色、纹理、密度等很多特点与红酸枝相似,所以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曾为误认为是红酸枝,至今在市场上仍有“非洲红酸枝”的俗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01年底以前,一些院校和林科院将其鉴定为黄檀属红酸枝木,2002年初已正式确定其不属于红酸枝,而是非洲的铁木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非洲的铁木豆属的两个树种在1997年被另立新属:Bobgunnia(鲍古豆)。

包括俗称小叶红檀的马达加斯加鲍古豆Bobgunnia madagascariensis和俗称大叶红檀的管状叶鲍古豆Bobgunnia fistuloides。不过国内更多的还是沿用更改前的学名。

小叶红檀

俗称:红檀,小叶红檀。

学名:1826年被命名为马达加斯加铁木豆,1997年被更改为马达加斯加鲍古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科,蝶形花科植物,小乔木。广泛分布于热带非洲的半干旱区,从塞内加尔-冈比亚向东直至中非共和国,赤道雨林地带以南从刚果民主共和国至坦桑尼亚,向南直到纳米比亚卡普里维地带、博茨瓦纳北部至莫桑比克,南非有引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散孔材,心材呈暗红褐色至紫色,有多种颜色的条纹,从黄色到暗褐色,边材黄色,宽2-3厘米,与心材区别非常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材生长轮常出现扭转情况,因此花纹美观,极具装饰效果,纹理会出现水波状或交错。结构质地中至细,乃至甚细。

气干密度:0.89-1.0克/立方厘米。干缩性小至中,湿材至炉干径向收缩率3.5%,弦向收缩率5.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叶红檀虽然不是国标红木,但作为红木替代用材之一,无论从木材性能上还是纹理方面均有上佳表现,受到了很多家具厂和消费者的喜爱,在市场上有着不错的口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叶红檀

俗称:红檀、大红檀、大叶红檀。

学名:1826年被命名为葱叶状铁木豆,1997年被更改为管状叶(葱叶状)鲍古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叶红檀,中等大小的乔木,分布于非洲西部科特迪瓦、加纳至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等几内亚湾沿岸国家,并向南延伸到安哥拉,在刚果(布)、刚果(金)、赤道几内亚、加蓬和中非共和国同样也有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干密度:0.89-1.04克/立方厘米,从湿材至全干,径向收缩率3.8%-4.8%,弦向5.7%-6.2%。目前,大叶红檀的市场知名度及价格均低于小叶红檀,国内的用量较少。

绿 檀

逛过红木工艺品市场、文玩市场、夜市、地摊的木友可能都会见过一种淡绿色木材做的手串、梳子工艺品,在商家的口中,这种木材被称之为绿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檀做成的工艺品重量比较“扎实”,有沉甸甸的感觉,并且带有一种酷似檀香的浓郁香气。

绿檀木工艺品的售价一般都很低,一个手串、一把梳子仅几十块甚至几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人在得知价格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种檀香味是人工添加的香精、香油,不是天然的。这真是冤枉了,这种香味确实是绿檀自身的香味(绝大多数情况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网络上和业内人的口中,有的称其为愈疮木,也有人称其为维腊木。

据了解,流通我国市面俗称 绿檀香 的木材应是(萨米维腊木),主要来自阿根廷和巴拉圭,而俗称 绿檀 的应是(乔木维腊木),主要来自哥伦比亚和圭亚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檀木进入我国市场应在九十年代后期,其浓郁香味和硬重材质按照正常来说应该早就扬名于家具市场了,但只到目前为止仍然还只是以小件为主。

因其材质稳定性不好,无法解决其开裂变形问题,“不堪大用”的缺憾导致其在家具市场上始终无法形成气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种木材的兴起,需要综合指标的过硬,不仅要有可圈可点之处,还不能在任何一个方面存在严重的硬伤,否则都难以汇入主流。

如此看来,花梨、紫檀、酸枝之所以能够称冠于万木,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且无硬伤,能够长盛不衰也绝非偶然。

青 檀

青檀,知名度不高,也不是市场的俗称,而有明确学名为青檀的木材,拉丁学名:Pteroceltistatarinowii Maxim,为榆科、青檀属中唯一的树种。 又名翼朴,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

零星或成 片分布于辽宁(大连蛇岛)、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等中国的19个省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被大量砍伐,致使分布区逐渐缩小,有些地区残留极少,已不易找到。现已被列入《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稀有类3级保护植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檀是制作宣纸的顶纸材质,造出的宣纸已驰名国内外。

同时,青檀也是珍贵稀少的乡土树种,树形美观,树冠球形,树皮暗灰色,片状剥落,千年古树蟠龙穹枝,形态各异,秋叶金黄,季相分明,极具观赏价值。可孤植、片植于庭院、山岭、溪边,也可作为行道树成行栽植,是不可多得的园林景观树种,青檀寿命长,耐修剪,也是优良的盆景观赏树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除根雕摆件之外,用青檀制作的工艺品和家具并不多见,在一些景区,会有商家将绿檀的小工艺品称为青檀做的,需要注意鉴别!

白 檀

除了市场上有一些不知名杂木所制的“白檀”,一般来说,市场俗称的白檀是指檀香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檀香,佛家谓之“栴檀”,素有“香料之王”的美誉。取自檀香科乔木檀香树的木质心材(或其树脂),愈近树心与根部的材质愈好。

常制成木粉、木条、木块等或提炼成檀香精油。用檀香制香历来被奉为珍品,不过,檀香单独熏烧,气味不佳,但若能与其他香料巧妙搭配起来,则可“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经中多见的“牛头旃檀”,则是指北俱芦洲的秣刺耶牛头山所出产的一种品质最优的白檀。

作为佛家最推崇的名木,市场上一般认为产地印度的老山檀为佳,并以“黄肉、红肉、黑肉”这个的等级来评价檀香木的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 檀

黑檀不是学术上的名称,只是市场上的俗称,并且十分笼统,包含了很多种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上常见称为黑檀的主要是以下几种木材:

1、风车木:目前工艺品市场上被称为黑檀的木材,风车木最常见,进入国内的市场的大多产于莫桑比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原木市场上一般都称其为“皮灰”,也有称其为“黑紫檀”,虽然皮灰和黑紫檀也是俗称,但也是有名有姓的特指,说了名称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不会搞错。一旦制成了成品,到了工艺品市场上,基本就都被笼统地称为“黑檀”,从此隐去了“真身”。

2、条纹乌木/乌木:市场上有人认为最正宗的“黑檀”指的是红木国标条纹乌木类中苏拉威西乌木,主产于印尼。有人为了“打假”,将其与风车木(皮灰)分开,将苏拉威西乌木称为“印尼黑檀”,把风车木称为“非洲黑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红木》中所有乌木、条纹乌木的都有人称为黑檀。其实,不管乌木也好,条纹乌木也好,真想把它与其它的木头区别开来,到市场上就别总是弄一个笼统的黑檀来叫,黑檀本来就是一个模糊的、笼统的叫法,谁是真的?谁是假的,根本谈不上“真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新木友以还有一个可能搞混的名称就是“乌木”,除了红木国标中的乌木,市场上经常被称为乌木的还有阴沉木,阴沉木是各种树木因自然环境变化而被埋入淤泥中,在缺氧状态下,经过数千年的碳化形成的,因为一般都是颜色发黑,所以被很多人称为“乌木”。这与红木国标中所指的乌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3、二级黑檀(沉贵宝):原木市场上的二级黑檀(沉贵宝),在成品市场大多也被俗称为黑檀。该木材也是多产于莫桑比克,属古夷苏木中的一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有关资料,古夷苏木属的木材共有15种,其中非洲有11种,而二级黑檀(沉贵宝)应为爱里古夷苏木(ovengkol)。

4、紫光檀:《红木》黑酸枝木类,学名东非黑黄檀。在市场上大多称其为紫光檀,主要是因其已被市场关注许久,并且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极具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它自身的知名度已超过所谓的“黑檀”,所以不必再往上面凑降低自己的了。但因此黑色特质,偶尔也有些搞不清楚状况的商家将其称为黑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加纳乌木:在13年至14年时大量进入国内,并在国内造成了严重的积压。加纳乌木在成品市场上也基本都是以黑檀的叫法出售。

其真实的学名一直没有被确定,即使向海关商检的老师咨询也未得到明确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上所谓“黑檀”大多是以上几种。黑檀这个概念确实太过笼统,似乎颜色发黑的木头都有被人称为“黑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仅为以“色”命名的檀,其它还有数不胜数的各种“檀”。千万不要光看名字,一字之差,相差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說明|本文为诗意生活美学编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