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测血糖实在太麻烦了!每天空腹要测血糖,餐后也要测血糖,一天到晚手指要被扎很多次,那种痛苦,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55岁的杨女士告诉医生,现在最煎熬的事情就是每天测血糖了。

医生,难道测一个空腹血糖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监测餐后血糖呢?

其实,很多人都像杨女士一样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一定要测那么多次血糖,为什么测血糖还要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测这么多次血糖,对于控制血糖有什么意义呢?一天扎那么多次手指,会不会贫血啊?

要想弄清这些问题,你首先得了解,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浆检测出的血糖值,能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一般表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餐后血糖一般是指早、中、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餐后血糖代表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程度,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也对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第一,空腹血糖好不代表餐后血糖好

很多人习惯监测空腹血糖,他们觉得空腹血糖是最准确的,正常的空腹血糖范围是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在6.2-6.9 mmol/L,那么就考虑空腹血糖受损,这个阶段往往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如果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 mmol/L,则基本考虑为糖尿病了。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血糖只要控制在7 mmol/L以内就是达标。

但问题是,空腹血糖控制好了,是不是代表餐后血糖就一定控制好了呢?

当然不是,进食以后,基本上10分钟左右的时间,血糖就能升高,餐后大概1小时左右,血糖的水平会达到一个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2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血糖基本要下降到7.8 mmol/L以内。

有些人空腹血糖控制的可以,但是却出现餐后血糖升高的现象,如果这个时候不去测餐后血糖,即便餐后血糖高了也浑然不知,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糖就会产生一系列慢性并发症。

当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餐后血糖控制的好,不代表空腹血糖正常

经常碰到一些糖尿病患者,他们的餐后血糖控制的很好,但是空腹血糖却很高,这是为什么呢?

1、黎明现象,很多人晚餐后的血糖是很好的,但是到了第二天清晨,却发现空腹血糖特别高,这是怎么回事呢?按说,血糖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低吗?况且一晚上都没进食了,为什么却出现血糖不降反升呢?主要原因是黎明现象,清晨空腹的时候身体会分泌更多的升糖激素,导致肝糖原的输出增加,进而引起空腹血糖的升高。

2、胰岛素不足,很多人可能在餐前使用的都是短效胰岛素,这样的胰岛素起效快但维持时间短,夜里漫长的时间,短效胰岛素无法持续发挥作用,身体分泌的基础胰岛素又很少,就会导致空腹血糖高的现象。

3、低血糖以后诱发了高血糖

有些患者为了尽快控制血糖,他们特别着急,他们往往在餐前用的药物剂量很大,于是把餐后的血糖降得太低,有些甚至发生了低血糖,低血糖的时候,有些患者又开始拼命吃东西,也容易导致空腹血糖的升高。

4、夜间加餐

有些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可以,就认为可以额外加餐,于是在睡前又加一餐,如果加的这一餐热量和脂肪比较高,那么也很容易第二天的空腹血糖变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