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六月,是高三学子十年寒窗就此一搏的关键期。

有人凭借实力至此高飞,有人却因污蔑摔下了泥潭。

仅仅就因为一条短裙,一位高考女生被男性造黄谣,在网暴中因情绪失控导致弃考。不仅当事人一年的努力报废,也让有关部门的好意付诸东流。

这事实在荒谬,但它却真切地发生了。

6月7日高考,各地高考的奇闻轶事都陆续上热搜。

河南开封,有一个穿着百褶短裙配长袜和小皮鞋的女孩,在高考安检处被拦了下来,机器检测出她的鞋子含有金属片,按规矩不能进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执勤的特警见状,立刻带着女孩前往最近的超市,让她挑选了一款塑料拖鞋,护送她顺利进了考场。

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被赞颂的绝佳案例,有关媒体也确实及时拍摄记录,发布到网络上。

谁能想到,事件急转直下,往始料未及的方向去了。

某家视频媒体在记录事件时,拍摄角度有些倾斜,镜头怼到了女孩穿短裙露出的半截大腿上……极短的时间里,原视频的评论区就充满了男凝的污言秽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当事人讲述来龙去脉

评论区失控,该媒体没有及时管理,导致这种荡妇羞辱继续蔓延。

今日头条上某个自媒体账号,掺杂了许多个人偏见,并大放厥词:

“这名女生竟然穿着黑短裙和黑短袜,露着大白腿,看这身形和成熟的样子,确定是一名参加高考的女生吗?分明像一个身材火辣的麻辣女教师。估计这副打扮引起不少男生的注意和好奇。”

配图中,还特地在视频里截图,圈出女生露出的一截皮肤,多次强调“露出大白腿”,“不像好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某20w粉自媒体博主意淫点评

随机点让某些男性网友掀起一场造谣的狂欢,有网友旁若无人地直接在评论区唠嗑起来:

“这是学生还是学生妹?”

“300不能再多了。”

“小气鬼,我出350。”

“有点早熟很正常吧”

“这不叫早熟,这叫风骚或者风尘气,放过去或改开以前就是瘦马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大专费用我包了!”

“5000包年你想的挺美啊”

“5000有点想屁吃了,谁不知道女大学生活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懒得再提鲁迅名言,因为怕他们看不懂中文。

小姑娘上身严严实实穿长袖,不过是套了一条极其普通的百褶裙,不小心穿了一双小皮鞋,就直接被一大群猥琐男,三言两语定性为——

“她不是好女人,肯定出来卖的,我能花钱买吗?”

有人骂她“高考媛”,有人造词“熟鸡”,有人臆测她非处……用词之恶臭,低劣,不堪入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当事人当天穿着

“穿衣自由”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当大家以为这本该成为新共识的时候,却仍然有数量不少的一堆人,仿佛村里没有通网,抱着头脑那点粗鄙的三观敝帚自珍。

人人生来赤裸,思想不正的人淫者见淫,脏眼看脏。

不到十小时,女孩从朋友那看到了网上的黄色谣言,觉得震惊又委屈,百般辩解:

说自己的鞋子前一天测试时候都能过关,她从杭州回来考试仅剩这一套不带金属的衣服了blahblah……到后来,小姑年情绪失控无法坚持,决定弃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受害人母亲发博讨公道

但对于那些有心污蔑的人来说,这番剖腹自证又怎么听得进去?新角度的网暴又开始了。

觉得她心理承受能力差,还非要特立独行的:

“高考就三天,还有时间上网看评价?”

“这种成绩一般都不咋地,你换学霸试试呢。”

“因为别人说几句就放弃高考,这种心理素质,还是穿严实点吧。”

当然,来自某些男性的黄谣永不止息:

“没事的,这女的就算不参加高考也不会失业。”

这种嘲讽,实在常见,又实在离谱。

很少有人在遭捅刀后被骂脆皮的,但总有人严以律人,要求女性在被羞辱、被造黄谣、被泼脏水之后,还要苛责她:心理脆弱,怎么不坚强点,挨不了骂别喊穿衣自由啊。

不是女孩心理脆弱,而是她不该被这样苛责审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在后来,这位女孩过往不当言论被扒,引发另一场关于媚男厌女和背刺的议论,但——

今天我们不是为了无死角审判这个人,而是讨论这种随意造黄谣的现象;我们不是在为了争取这个人的认同,而是在尽可能“增加造黄谣的成本”,以保护未来的女孩能不受拘束地穿衣。

按照这些评论逻辑性转一下,那男士夏天穿短袖短裤就是故意勾引,袒胸露乳就是公开叫卖?单方面只对女性的穿着打扮指指点点,大肆点评,不是双标是什么?

造谣何其容易,要自证清白和维护名誉又何其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有个女孩把订婚宴照片开开心心分享到网上,路过网友一句“这不是八号技师吗?”引发其他人跟风模仿,一个黄谣立即生成。

到后来,女孩百口莫辩,打印工资流水单,开工作证明,举着个人证件,情绪崩溃地拍视频自证自己职业正当,从来没有从事过颜色行业……相信她的人会信,不信她的人因狩猎成功,尽兴而去,寻找下一个受害者。

网络暴徒轻飘飘一句话,落在女性身上就是一场飓风。

“It’s just a dress,not a yes.”

当然了,说了半天。

那些随口给不同女孩盖章认证:这女人相亲要安格斯厚牛堡是个捞女;她染粉红色头发一看就不是正经人;那个女的穿着吊带短裙不是什么好东西……的恶臭网友,难道他们不清楚自己话语中的恶意吗?

他们可太知道了!

就是奔着恶心人来的。

一直以来,很多好心网友和博主,之所以想通过语重心长地摆逻辑讲道理,试图唤起他们的同理心和共情力,本质上还是因为觉得讲这种话的人本性其实不坏,只是三观有点歪,还有抢救机会。

怎么说呢,下凡支教辛苦了。

但大家忽略了,有一种人啊明知故犯,就是蔫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奸的男人不分衣着厚薄

即便他一无所有,活在观念的垃圾堆里,也要像阿Q那样反口唾一句“我是你爷爷”来过把嘴瘾,别的好处没本事捞,所以只能口头上占占便宜。

而且还特别孬种,欺软怕硬,看人下菜碟。

在大街上点评膀大腰圆的魁梧大汉,可能会真的挨揍;色胆包天在大街上调戏小姑娘,可能被扭送派出所;

那上网骂几个女人总可以了吧,有本事顺着网线来打我呀?略略略。

所以面对这种款式的恶臭男性,最佳应对方法是:

不要自证,要反击。

被踢一脚时,踢回去便是了,不用给自己整那么多心理活动“他们这么对我,是不是我真做错了什么?”

狗咬人只能证明它是条疯狗,怎么在人身上找错处?

在不耽误正事的前提下,要么保留证据走法律程序,要么比他们更狠更脏。该反击就反击:但不要上心动怒,更别和这种人缠斗。

讲逻辑摆道理,永远斗不赢一个没脸没皮的人。他们随意敲击键盘打出的黄谣,和路边脱裤撒尿,随地吐痰露胸,看见年轻姑娘就吹口哨,路过一只母狗都要嘴贱两句……一样,只是生活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类网络色胚没有廉耻,也不会反思。你生气了说“开个玩笑你玩不起”;你不生气他说“看被我说中了吧”……

他们人生最大乐趣在于,看一个无辜女孩在被冤枉后愤怒跳脚,百口莫辩,哪怕抑郁自杀,也依然死性不改。

所以,别用流氓逻辑为难自己,别向一个流氓自证清白,没有用。

要知道年轻女孩嘤嘤嘤的委屈和恐惧,就是滋长他们成就和快感的灵药——

收敛着点,别让他们爽到了!

想起最近上映的电影《泳者之心》,讲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人特鲁迪的传奇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决心要挑战横跨英吉利海峡这一项,从来没有女人参与过,也被世人认定“女人不可能完成”的壮举,在尝试的过程中,三番四次遭遇了来自男教练、男投资人的阻挠和背刺。

但她宁肯豁出性命,冒着葬身大海的代价,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最终挑战成功并打破纪录——甚至比游得最快的男运动员,还要快2小时。

比起这个文绉绉的译名,我更爱网友改的名字《老娘与海》,这是一个充满了主体性和力量感的口号,代表了征服大海的野心和无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性在History里想要打破规训,谱写新的功绩,一定会遭受阻挠和障碍的。

不仅仅是游泳等体育运动受限制,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欧洲,女性穿裤子都曾被视为伤风败俗,甚至会违法被逮捕。无数先锋女性顶着生命风险,才争取来穿裤子的“自由”。

谁能想到100年过去了,今天还会有那么多人,因为一个年轻女孩穿短裙而破大防。

100一百年前被视作伤风败俗的长裤,和100年后被视作伤风败俗的短裙,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伤风败俗的标准时时在变。说白了,所谓公序良俗,不过是传统文化给女性画地为牢的工具。

是人欲,不是天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穿长裤还是穿短裙,女性的着装规则不该让不穿女装的人来制定标准;女性的生活方式和行事准则,也不该交由不相干的人来做评判。

实在看不惯就捂自己的眼,非礼勿视;

别总臆想着越俎代庖,去扒别人的衣。

打脸所有低俗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蝉创意专注于人类脑洞开发的事业

对艺术作品、潮流文化、网络热点进行播报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